學達書庫 > 名人紀實 > 上海灘風月女明星 | 上頁 下頁
一〇六


  隨後,章泯計議與舒、沙、葛等先去香港。白楊等相繼啟程。以防有不測,在葛一虹家的短暫集會,很快便散了。白楊正要離開,陽翰笙派人通知白楊,有要事相商。

  白楊來到陽翰笙家,原以為是去延安之事,哪知,陽翰笙說道:「延安是一個自由的天地,在那裡能大有所為,我們已送了不少革命青年與文化戰士去。不過,小楊,要知道,這裡也是戰場,我們希望你留在重慶。」

  「留在重慶?」白楊不解。

  「是的,我就是找你商量這個事。」

  「我留在這裡有什麼用處呢?」

  陽翰笙直率地說道:「兩個多月前,《新華日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為什麼要演「天長地久」這樣的戲?》。,批評演這個戲不合時勢。不過,不管怎麼說,你們的演出,為應雲衛籌建劇社創造了些物質條件。根據時局的需要,這個劇社馬上要成立,定名為『中華劇藝社』。應雲衛任隊長,他正通過各種渠道,張羅人馬,籌建理事會,招收30來個固定演員。」

  白楊不加思索問:「我也參加?」

  陽翰笙回道:「不,你不當固定演員;但要作這個劇社的臺柱子,幫著撐門面。」

  白楊聽明白了,還是應雲衛說的這個意思,拿著官家的薪俸來為私營劇社演戲。中華劇藝社還有相當一批這樣的演員呢。

  不過,在心靈深處,白楊依舊嚮往著延安。陽翰笙理解她的心境,就說道:「想請你給新成立的中華劇藝社撐撐檯面,演一個戲,然後你再去延安。」

  白楊一聽樂了。

  白楊即將參加中華劇藝社上演的是陽笙寫的歷史劇《天國春秋》,該劇借太平天國的故事來鞭撻自相殘殺的千古罪人。劇中有個女狀元——傅善祥,是個了不起的女中豪傑,陽翰笙請白楊來演這個人物。

  陽翰笙又問道:「《青年中國》進展怎麼樣?」

  白楊說:「爭取在最近將它趕拍完。」

  「好吧,小楊,你們設法儘快把這個片子拍完;應雲衛他們則抓緊籌建中華劇藝社,到霧季時,我們要大幹一場。」

  夏去秋來,轉眼已到了霧季。已完成《青年中國》的白楊,

  也趕回城裡,準備排演《天國春秋》。

  白楊找到陽翰笙,請他談談劇本中的概況。陽翰笙說道:「我寫劇本之前,把故事講給恩來聽過,是借古諷今的。這個題材本身比較露骨,容易被敵人發覺我的用意,為了使劇本能審查通過,寫時頗費了一番周折。

  「我是借太平天國韋昌輝殺害楊秀清和大批將領的歷史故事,來揭露國民黨反動派製造『皖南事變』,破壞團結,準備投降日寇的罪惡陰謀的。韋昌輝殺害楊秀清是得到洪秀全支持的。『皖南事變』的主要執行者是白崇禧、何應欽,蔣介石在幕後。」

  「《天國春秋》中,我想以韋來揭白、何,不直接觸及蔣介石,為的是通過檢查關卡。寫博善祥與洪宣嬌之間的戀愛糾紛,也是為了通過『劇檢』。儘管動了那麼多腦筋,劇檢當局還是刪去了『大敵當前,不該自相殘殺』等臺詞。」

  陽翰笙又說道;

  「我寫的那個博善祥,才略過人,目光敏銳;卻又善良純潔。堅貞不屈。塑造這個人物,我精雕細刻,下了不少功夫,舞臺效果如何,小楊,看你的了。」

  白楊點了點頭。

  中華劇藝社以強大的陣容排演此劇,由社長應雲衛親自任導演,除白楊外,還有耿震、項壘、舒繡文擔任主要角色,均是影劇壇上的一代佼佼者。

  儘管沒有像樣的排演場地,連彩排的戲院都找不到,但他們還是很快將全劇排演了出來。

  與此同時,《新華日報》上又刊登了這樣的消息:

  《天國春秋》明日上演

  [中央社訊]陽翰笙編劇應雲衛導演之六幕歷史劇《天國春秋》,二十七、二十八兩日為留渝劇人紀念郭沫若先生創作生活二十五周年演出,二十九日起為三民主義青年團響募滑翔機公演。由耿震飾楊秀清,項壘飾韋昌輝,舒繡文飾洪宣嬌,白楊飾傅善祥等。二十七日上午,國泰戲院裡觀眾爆滿。

  《天國春秋》用隱晦、曲折的辦法,借古人之口,無情地抨擊了製造『「皖南事變」,陰謀分裂倒退的歷史的罪人,因而在民眾中、社會上激起了巨大的迴響。

  國泰大戲院中,周恩來、郭沫若、陽翰笙等,踏著熱烈的掌聲,走向舞臺,向白楊等演員們表示祝賀和深深的謝意。

  動亂的歲月,意外的事件,孕育著震撼人心的巨著。

  「皖南事變」催生了《天國春秋》的誕生,國泰大戲劇裡,白楊參加的《天國春秋》的演出賣座空前。山城的工人、店員、市民及學生青年,競相賣座;劇社連著獻演數周,觀眾仍與日俱增。

  在這重慶山城裡,一個話劇運動的熱潮正動地而來。

  但時局正在惡化,戰火在向全球蔓延。由於日本偷襲了美軍珍珠港海軍基地,太平洋戰爭爆發了。

  此時,離渝赴港的章泯、舒強等人未能去延安,都回到重慶。原來準備演出《天國春秋》後經香港轉延安的白楊也只得留下。她一面在獻演《天國春秋》,一面又抽空開始排演沈浮編導的《重慶二十四小時》。

  而此刻,天才的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嚮導郭沫若,則在醞釀著一部空前的巨著,決意將這個運動引向一個新的峰巔。

  十二月上旬,一個叫江村的演員向郭沫若建議道:郭老,何不將《屈原》搬上舞臺呢?

  一句話,像電光石火一樣點著了詩人創作的靈感。屈原這個人物形象,郭沫若早已蓄積在胸。於是,歷史劇《屈原》開始在郭沫若心中萌動了。

  一天,白楊等人來到郭沫若處,聽他講解著自己剛完成的「屈原》:

  屈原是楚國的三閭大夫、愛國詩人,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他認為必須改革內政、聯齊抗秦,才能使楚國國泰民安。這一正確的主張,開始頗得楚懷王的讚賞,卻遭到了以南後鄭袖和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賣國投降勢力的抵制和反對。

  當秦國密使來楚時,他們暗中與之勾結,送賄密使張儀。南後設計把屈原騙入深宮,誣他「淫亂宮廷」。昏庸的楚王革了屈原的職務,將他逐出宮去。

  屈原大聲疾呼;

  「我是問心無愧,我是視死如歸,曲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斷。你陷害的不是我,是我們的楚國,是我們整個兒的赤縣神州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