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紀錄 > 十大下臺元首 | 上頁 下頁 |
六五 |
|
第二年,他的導師到聖城庫姆主持神學院,他也跟著去了。在庫姆,他潛心鑽研伊斯蘭教經典,並對東西方古典哲學很有興趣。他認定,伊斯蘭教的政治、經濟、社會和道德的教條,只有通過掌握政權才能得到全面的實行。在40年代初,他寫成《秘密的發現》一書,第一次提出了伊斯蘭政權的問題。60年代初,霍梅尼開始了同巴列維王朝的政治鬥爭,他激烈反對巴列維國王的土地改革和婦女解放,帶頭譴責「白色革命」,號召他的信徒起來造巴列維國王的反。巴列維國王憎恨霍梅尼,而且不隱諱這一點,他不放棄一切機會貶低霍梅尼。然而,霍梅尼也不是一個弱者,他對巴列維施加給他的壓制予以加倍的回敬。 1963年,霍梅尼決定要按照自己的方式發動一次政變,他利用德黑蘭各大清真寺作為活動舞臺,接二連三地進行講道,不斷地攻擊巴列維王朝的政權。不過,阿亞圖拉霍梅尼在提到巴列維國王時,並不直呼其名,而是將巴列維比做伊斯蘭教歷史上的篡權者哈裡發·葉茲德,用「今日的葉茲德」含沙射影地攻擊巴列維國王。當時,霍梅尼去講道的各大清真寺,氣氛緊張,已到劍拔彎張的程度:信徒們一做完祈禱,就紛紛走上街頭,大聲高呼:「打倒葉茲德!」「消滅獨裁者!」巴列維國王6月5日憑窗遠眺看到的那股濃煙就是霍梅尼的信徒們施放的。 為了穩定形勢,平息騷亂,6月6日巴列維下令逮捕了霍梅尼,並將他投入監獄。這個消息一傳開,德黑蘭的騷亂並沒有被平息,卻引起了更大的騷亂:德黑蘭城各通衢大街,簡直是人山人海,這些霍梅尼的信徒要求立即釋放他們的宗教領袖。這些信徒焚毀汽車、洗劫商店、襲擊辦公大樓,鬧騰了有三天的時間。到第三天,上街鬧事的人從一萬人增加到四萬人。這些鬧事的人手裡揮舞著霍梅尼的畫像,一路上見到什麼東西都亂砸一氣。要是碰見沒戴面紗的女人,抓起石塊就往這個女人身人扔。鬧事的人還衝擊德黑蘭廣播電臺。騷亂還漫延到德黑蘭以外的許多城市。 於是,巴列維馬上宣佈戒嚴令,接著開始殘酷鎮壓鬧事者。坦克和裝甲車開入德黑蘭,迫擊炮的轟鳴聲響徹德黑蘭上空。鬧事者很快被鎮壓下去了,但許多商店鋪號、咖啡館、公用電話亭和商業區——著名的德黑蘭巴刹卻遭到了極大的破壞,陷入鬧事者點燃的大火之中。據某報報道,說當場喪亡的即有數百人,而反對派則認為,這次騷亂造成死亡的人數,則在一千到九千之間。 1964年,因宗教界進行煽動並提出抗議,巴列維為了平息他們的不滿情緒,下令釋放了霍梅尼。 霍梅尼出獄後,很快又組織了一次群眾示威,反對政府給美國人治外法權的議案。對此,巴列維極為惱火,他恨不得將霍梅尼置之死地而後快,但這時他已無權處死霍梅尼了。 因為在1963年那場動亂之前,庫姆的宗教界領袖——大阿亞圖拉們,看到圖謀反叛的霍梅尼面臨殺身之禍,於是就到他的家裡聚議,吸收他為宗教領袖,於是霍梅尼也成了一位大阿亞圖拉。這樣霍梅尼便享有了一項特權——不管他從事什麼活動,國王都無權處死他,而只有宗教界領袖才可以處分他,出於無奈,1964年底,巴列維國王把霍梅尼發配到土耳其的伊茲密爾,後來又把他轉移到伊拉克的納傑夫,霍梅尼於是便在納傑夫定居下來。這樣,巴列維贏得了第一個回合的勝利。他為自己拔掉了這個眼中釘、肉中刺而慶倖。但是,霍梅尼是一個倔強的人,他並不認輸。他在離開伊朗的時候說道:「人民到底是聽誰的話,聽我的還是聽國王的,咱們等著瞧吧!」 霍梅尼到了納傑夫後,一邊在神學院執教,一邊指揮對巴列維的鬥爭。各種反對派都聚集在他的周圍。就是在這裡,他寫出了《伊斯蘭政權》一書,公開號召推翻巴列維王朝。在伊朗,自從霍梅尼被放逐後,宗教界的不滿情緒一直在增長。 清真寺歷來是伊朗反對派的傳統中心,教士們把對社會和政治的批評,同他們的講經摻和在一起。大批參加聚禮日活動的教徒,聽到了非法帶進來的霍梅尼在納傑夫演講的錄音,他們把在清真寺聽到的東西到外面四處擴散。這樣,霍梅尼的聲音在全國都能聽到。在什葉派的旗幟下,伊朗人民集中了推翻巴列維統治所必須的力量和一致性。 1978年1月8日,巴列維未同任何人商量,就強令德黑蘭報紙刊登一篇大肆貶辱霍梅尼的匿名文章。這下子等於觸發了火藥桶。在聖城庫姆,虔誠的教徒們在清真寺周圍進行示威遊行,抗議對宗教領袖進行人身攻擊。警察向示威者開槍,打死了好幾個人。 於是,在德黑蘭便開始了一系列的送葬儀式。因為按照伊朗的傳統,在人死後的第四十天要舉行這種儀式以紀念死者。由於每次示威遊行都有人死亡,因此每隔四十天都有信徒們衝破警察的阻攔,冒險上街遊行。參加這種示威遊行的人,大多是非教徒的反對派,他們中有越來越多的人參加宗教儀式的遊行,從而擴大了抗議者的隊伍。 1978年2月18日,大不裡士的數千名群眾舉行了紀念庫姆死難者的示威。示威發展成為騷亂,人們襲擊銀行、電影院和復興黨的地方辦事處,並且第一次喊出了「處死國王」的口號。在騷亂中,又有幾名群眾被警察打死。3月30日,在德黑蘭等一些大城市裡,為響應宗教領袖們的號召,舉行了哀悼大不裡士死難者的遊行。警察再次進行干預,發生多起傷亡事件。 震撼全國的為期40天的惡性循環,就這樣發展起來了。 這場爭鬥也就日益演變成一場宗教革命。到1978年下半年,伊朗國內反國王的鬥爭已經公開化了,罷工示威此起彼伏,而這場鬥爭的大本營就在納傑夫。 巴列維國王為了拔掉霍梅尼這根肉中刺,穩定他的統治,他指示外交大臣與伊拉克外交大臣談判驅逐霍梅尼出伊拉克的問題,談判獲得成功,伊拉克同意將霍梅尼驅逐出境,巴列維國王如願以償。 1978年10月3日,被迫離開納傑夫的霍梅尼乘坐一架波音飛機,降落在法國奧利的一個簡易機場上。當這位纏著黑頭巾,蓄著又長又白的鬍子的宗教領袖出現在機艙口時,在此迎候的朋友們立即圍了上去。他們驅車前往離巴黎市中心幾英里的諾夫勒勒夏托,霍梅尼將在那裡定居。 此刻,巴列維正在德黑蘭的王宮裡搓手慶倖,他寬慰地微笑著,自認為在計謀上比反對派略勝一籌,再次占了上風。 為此,他還特地給在美國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的外交大臣發了賀電。但他未曾想到,10月3日這個日子,不僅標誌著他統治結束的開始,也·標誌著伊朗的2500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果。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