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紀錄 > 十大下臺元首 | 上頁 下頁
六六


  §7.6 失去孔雀寶座亡命異域

  以前在納傑夫時,霍梅尼不能充分自由地進行政治活動,伊拉克當局對他實行嚴密監視,限制他的來訪者的人數,而且禁止外國記者接近他。他到了法國後,由於電視、電臺和報刊的廣泛宣傳,他一下子被推到了國際政治舞臺的前臺,他的啟示甚至比過去更加容易傳給伊朗群眾了。長期以來一直以歐洲為基地的有組織的反對派,現在聚集在他的周圍,擁護他,並且制定出了建立政府的綱領。

  1978年10月3日以後,伊朗國內形勢的發展速度也加快了,國王巴列維與霍梅尼之間的較量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霍梅尼雖然被趕到了法國,但伊朗國內全國性的騷亂並未因此而平息下來,而是在繼續擴大。此起彼伏的罷工浪潮使伊朗石油出口銳減。日益惡化的伊朗國內局勢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1978年11月5日,執政才兩個半月的謝裡夫——埃馬米內閣倒臺,國王任命他的參謀長愛資哈裡將軍為新首相。與此同時,國王發表電視講話,聲稱要改正過去的「錯誤」,向腐敗風氣開戰,補救不公正的行為,並在結束軍政府之後恢復公民自由。但是,這種公開的懺悔已經沒有什麼用了,因為在伊朗已沒有人相信國王是抱有誠心地做出種種許諾的。

  在諾夫勒勒夏托,霍梅尼運動繼續高漲,並指導國內的革命活動。這位年邁的宗教領袖重申他的不妥協立場,還威脅說,如果政治示威的力量不足以推翻巴列維國王,他就要動員群眾發動一場「聖戰」。在世俗反對派中間,不少人希望美國壓巴列維國王退位,由他的兒子繼位。但巴列維國王在軍方的支持下,拒不退位。

  巴列維的軍政府決定向反對派施加壓力,他們逮捕了一些宗教界領袖,威脅要把工人罷工的一些領頭人投入監獄。但這一招根本不會奏效,整個反對派陣營都認定政府和國王只是表面上強硬,實際上是十分軟弱的。經過幾個月的持續動亂和罷工之後,伊朗的經濟已瀕於崩潰,霍梅尼在諾夫勒勒夏托加緊作宣傳鼓動。在美國,一些政府高級官員估計國王已無回天之力。而國王也開始懷疑美國是否會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在軍隊,一些人感到愛資哈裡政府軟弱無力,正考慮在時機成熟時發動政變。

  1978年12月,在什葉派的哀悼節裡,數以百萬計的人民群眾湧上德黑蘭等主要城市的街頭,舉行了規模空前的大示威。人們舉著霍梅尼的巨幅畫像,高呼「處死國王!」「霍梅尼是我們的領袖!」等口號,還推倒了國王和他父親的塑像。

  軍隊中也出現騷動的跡象,許多士兵拒絕向示威者開槍,一些忠於國王的軍官被士兵打死,高級軍官對下一步何去何從意見不一。形勢表明,無論是訴諸鎮壓,還是尋求建立一個立憲政權,都不可能挽救君主制度。

  1979年新年伊始,德黑蘭寒流滾滾,陰沉淒冷,形形色色的政變謠言四處流傳,弄得人們一日數驚,人心惶惶。罷工和示威繼續使這個國家癱瘓下去,石油出口完全停止,空軍接管了德黑蘭機場。應國王之請正在組織一個文官政府的民族陣線副主席沙普爾·巴赫蒂亞爾宣稱,一旦新班子組成,國王必須離開伊朗。在記者招待會上,面容樵淬的巴列維國王,勉強露出一絲苦笑讓記者拍照。他說,他感到非常疲倦,一旦形勢許可,他就去度假。

  1979年1月6日,巴赫蒂亞爾向國王呈上內閣成員名單,這個名單中沒有一個宗教或世俗反對派成員。這個名單一公佈,霍梅尼立即在一封信中譴責巴赫蒂亞爾,並要求公務人員不讓新大臣進入他們的辦公室。美國對局勢的發展感到不安,華盛頓一再勸告巴列維國王長期去國外休假,勸阻軍方不要發動政變。

  1月13日,由忠於巴列維國王的人組成的攝政委員會成立。霍梅尼以牙還牙,任命了一個小組,處理關於建立一個伊斯蘭政府的預備工作事宜。

  巴列維這時已清醒地意識到,自己陷入了絕境,唯一的出路就是像他父親那樣——流亡他國。1979年1月16日,巴列維國王任命巴赫蒂亞爾為首相,他自己不久後便離開了伊朗。在機場上,形容枯槁、垂頭喪氣的巴列維國王要求巴赫蒂亞爾為恢復秩序和拯救君主制度而努力。說完,他走上飛機舷梯,再次踏上流亡之路,所不同的是,他這次沒有象第一次流亡出走後時隔數天便返回祖國,而是喪命異域,至死也未能重返祖國。

  電臺廣播了國王出走的消息後僅僅過了幾分鐘,德黑蘭居民便幾乎全都湧上了街頭,歡呼「國王完蛋了!」他們互相擁抱,盡情狂歡,群眾同士兵親切交談。

  國王的支持者和有產階級也紛紛醒悟了,他們明白了,巴列維王朝及其伊朗的封建制度已經走到了盡頭,歷史的這一章已經不可逆轉地正在結束,他們收拾好行裝,不聲不響地仿效國王的樣子行事。

  伊朗駐國外所有大使館都召開了緊急會議,決定加入反對派。他們取下國王的肖像,並向駐在國的外交部通報了他們的意圖。

  巴赫蒂亞爾的新政府一成立,就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反對派不承認它,示威者要求巴赫蒂亞爾辭職,大多數政府部門的公務人員按照霍梅尼的要求,把新大臣拒之門外。巴赫蒂亞爾指望軍隊給予支持,但是軍官們感到,國王已把他們丟下不管,犯不著再去為他效勞,因此他們對巴赫蒂亞爾的新政府也不予支持。

  1979年1月19日,按照霍梅尼的指示,數百萬伊朗人民在首都和其他大城市舉行反對巴赫蒂亞爾政府的示威遊行。

  當天晚上,首都群眾一致通過決議,發誓要繼續戰鬥,直到建立伊斯蘭共和國。這項決議還宣告,巴赫蒂亞爾政府是非法的,議會和攝政委員會必須解散。

  9天以後,1月28日,巴赫蒂亞爾提出去巴黎會見霍梅尼,同他討論這個國家的前途問題,但霍梅尼提出巴赫蒂亞爾必須先辭職,否則不予會見。巴赫蒂亞爾山窮水盡,最後只得決定重新開放機場,允許霍梅尼回國。

  3天以後,2月1日,霍梅尼乘坐法國航空公司的包機回到德黑蘭,結束了他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他乘車所經過的一路上,有數百萬的人夾道歡迎他。

  幾天以後,霍梅尼頒佈了一項法令,任命邁赫迪·巴紮爾甘為伊斯蘭共和國臨時政府總理,並號召全國人民舉行和平示威,支持這個伊斯蘭政府。

  接著,霍梅尼毫不猶豫地指揮他的人佔領了政府大樓、電臺和電視臺等要害部門,巴列維的軍隊在美國政府的授意下保持中立。就這樣,霍梅尼不費一槍一彈就奪得了政權。

  1979年4月1日,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宣告成立,霍梅尼任國家元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