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紀錄 > 人民記憶50年 | 上頁 下頁
一六七


  §1995年:電腦時代

  今天是星期日,何必如此辛苦。

  ——《星期日電腦病毒》警示語

  1995年離我們如此之近,仿佛伸手可觸。許多生動的故事在記憶中尚未褪色,歡笑和眼淚好像都在昨天。然而,的的確確已經過去兩個年頭了。

  本年度5月,清華大學一位名叫朱令的女大學生,突然頭髮脫落,全身痙攣,送醫院後陷入昏迷之中,醫院反復檢查,沒有找到生病原因,無從下手。但不久,朱令的一位北大同學卻帶來了重要的信息:朱令極有可能是鉈中毒,這對醫院的確診起到關鍵性作用,對症下藥後,次年1月,朱令恢復了健康,獲得了第二次生命。

  大醫院都查不出病因,朱令的這位北大同學怎麼會知道是鉈中毒呢?信息來自稱之為Internet的國際計算機互聯網。當求助的信息從北大Internet網上的電腦發出後,短短的幾個小時,數以百計的診斷信息從世界各地飛到了北大的電腦屏幕上,其中不乏國外的大醫院和世界知名的專家教授,不少信息都認為朱令可能是鉈中毒。

  國內權威醫院無法確診的疾病,一台簡單的486電腦便可集合起全世界的專家來共同診斷,這就是神奇的因特網,興奮無比的電腦商們不失時機地向人們喊出:「中國已進入電腦時代。」

  迄今為此,沒有比電腦發展更快的行業了,80年代中期,電腦開始步入發展的軌道,大學開設了Basic語言課程。進入90年代,電腦由辦公室逐步開始進入家庭,始作俑者是一批記者,作家和科技人員,平時以寫稿為生的文字工作者長期飽受改抄稿之苦,電腦快捷的輸入與編輯功能促使他們最早把電腦抱進家庭,用電腦寫作的作家們可以報出一串,而在目前北京的作家群中,電腦的普及率達到80%。

  作家鄧賢用電腦完成了《中國知青夢》的寫作,他回顧用電腦的歷程說:「我是在1990年秋末的一天,由一個朋友推薦迷上電腦的,原先並沒有買電腦的打算,更準確地說是沒有這筆錢,只是跟朋友演示看看,滿足好奇心,誰知一看就不可收拾,我心裡有個強烈的聲音說:你不能沒有電腦!……」

  抱回電腦後,鄧賢寫字速度從以前每小時1500字提高到現在3000字,他感覺到「生命內涵因此擴大若干倍」、「比別人多活了一次。」

  這是1995年的新概念:你只需要一台電腦,一部電話,到電信局去注個冊,你就可以驕傲地稱自己為「世界公民」,你就已經跨人了人類歷史上一個嶄新的信息空間,這就是因特網。本年度因特網的收費價格每小時30元,兩年後,每小時收費已下降到4元。

  這就是電腦發展的速度,從8088到80286用了5年時間,從80286到80386用了3年時間,從386到486用了不到兩年,而從486到586只用了一年時間,現在每隔一個月,隨著新產品的開發,電腦價格就下降數百元。對於許多家庭來說,買來的電腦尚未完全掌握,就成了淘汰產品。

  本年度,電腦商在中國銷售出100萬台電腦,進入家庭的電腦已達300多萬台,國外大公司 IBM、AST、康柏、菲利浦、NEC紛紛進駐中國。

  本年度,因特網已連接全世界4萬多個網絡,380多萬台計算機,154個國家和地區通過因特網互通電子郵件。

  如3年前,阿爾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這樣描繪信息時代的燦爛前景:「現在,夢想正變為現實。這是一個無限開放的信息世界,打開網絡令人頭暈目眩的豐富信息紛至遝來。對於入網的用戶,世界從來沒有如此開闊而又如此親近。」

  但這僅僅只是開始,調查表明,擁有電腦的家庭40%用於文字處理,38%用於娛樂。電腦時代從本年度開始,在中國還有相當的路途要走。

  1995年大事記

  ◎ 中國和世界各國隆重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年周年。

  ◎ 農業改革的明星禹作敏以及家族成員因草菅人命、破壞法制受到政紀國法嚴肅處置,大邱莊繼續良性發展。

  ◎ 美國政府允許李登輝訪美,中美關係出現嚴重倒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