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紀錄 > 人民記憶50年 | 上頁 下頁 |
一二四 |
|
在中國的現代化道路上,日本人和日本貨對我們的觀念衝擊至今使我們記憶猶新。《中日友好合作條約》簽定以後,日本人的許多生產觀念和營銷觀念,無不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中國人,以致于我們在後來看見滿街的日貨。在80年代中期,民間曾經以民粹方式提出「拒絕日貨」。這些情狀都屬國人的正常反應。 蔣子龍的另一篇小說《一個工廠秘書的日記》,更加清晰地表現了這種激動人心的變化。 九月份,上級發下來一個文件,工廠可以從利潤裡按比例提取獎金。 我們廠原是搞綜合利用起家的。大部分原材料是撿別人的廠甩出來的廢物, 花錢不多,一本萬利。發獎給錢的事,廠子越小,工人越少,就越好辦, 九月底一結算,每個工人可以拿到五十元獎金。就連科室的幹部,也可以 分到四十多元。大部分工人等於一個月拿雙份的工資。 劉書記一聽這個數字吃了一驚……表示反對:「不行,發這麼多獎金, 這可了不得。」……金廠長接著說:「我們是東方化工廠的領導,我們用 不著替國家操心,我們要操心的是東方化工廠的群眾,得罪了他們,我們 要倒黴了。文件向群眾傳達了,如果獎金不照數給,我們就失了信,國家 也失了信。我們挨駡還不說,群眾的心氣一散,生產就會掉下來。所以, 我主張五十元的獎金一個不剩全發下去。公司裡要問,我們有詞兒:按上 級文件辦事,兄弟廠要反映,咬扯我們,我們更有理:這是多勞多得,我 們廠搞得好,給國家賺錢多,獎金自然就發得多,大夥說怎樣?」 金廠長的形象傳達出一個信息,在個人與國家的利益關係上,現代化要求有新的調整,勞動者作為生產力的主力成分,在現代化之路上必須得到相應的尊重,胡耀邦說得更坦誠:「一要建設,二要吃飯。」改革之初,「獎金」的概念幾乎成為新名詞,「獎金」一度成為人民追逐的熱點,獎金加工資,在一定意義上體現了現代化之路與社會主義的原則性的結合,也正是現代化的靈魂所在,中國人才有了獲得個人尊嚴的感覺,在新中國的五、六、七十年代,人們對個人價值總是採取否定的態度,進入現代化旅程後,個人價值得到了承認,對個人能力的尊重和對個性抒發的寬容,無不是現代化對傳統觀念的衝擊的結果。 也許,在1978年,我們面對現代化的激動中,未曾想到它會帶來80年代、90年代的解放和相對繁榮,但現代化之門一經打開,雖然出現如「洋躍進」,經濟過熱,通貨膨脹等各種失誤和挫折,現代化畢竟會帶給人們一個新世界——「人」成為社會生產生活的中心,中國人得到從未經歷過的豐富與滿足,現代化思潮也再次證明1978年「真理標準大討論」所明確的道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