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紀錄 > 人民記憶50年 | 上頁 下頁 |
一〇四 |
|
◎ 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 3月,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長沙市郊的馬王堆發掘了一座距今2100多年的西漢早期墓葬,出土3000余件珍貴文物。其品類之多,保存之完好,都是我國考古發掘中所罕見的,這座古墓埋葬女屍一具,外形完整,年齡約50歲左右。屍體包裹各式絲綢衣著約20層,半身浸泡在略呈紅色的水裡。經研究,屍體的皮下松結締組織有彈性,纖維清晰。股動脈顏色與新鮮屍體的動脈相似。墓穴結構複雜,從突起地面的墓頂到槨室深20米。 槨室構築在墓坑底部,由三槨(外槨、中槨、內槨)、三棺(外棺、中棺、內棺)以及墊木所組成,三槨三棺層層套合。木槨四周及上部填塞木炭,厚30釐米至40釐米,共約1萬多斤。木炭外面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厚度60釐米至130釐米。這座墓的隨葬器物,絕大部分放在外槨與棺之間,總數達千餘件。有絲織品、漆器、竹木器、陶器以及糧食、食品、瓜果等等。 覆蓋在內棺上的一幅彩繪帛畫,是我國現存的2100多年前唯一的一件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珍品。竹木器中比較珍貴的是120多個身穿彩衣或彩繪的木佰以及瑟、竽、竽律3種樂器。很多漆器、陶器中,盛有糍粑、醬菜、桃、梨、楊梅、瓜、雞蛋、稻穀等糧食和食品,出土時還可以清楚地辨認出來。 ◎ 上海地面沉陷得到控制 3月11日,《人民日報》報道:上海地處東海之濱,地面離海平面不足4米。從1921年開始,地面逐年下沉,有的地區下沉了2.37米。但從1966年到1971年,上海市地面已經停止了沉降,而且還回升了16毫米。 地面沉降原因:大量抽取地下水。控制沉降措施:回灌等量地面水。科學工作者同工人一起研究,制訂了「開灌齊動手,停灌分步走」的回灌制度。作為冷源,地下水越冷越好,因此,冬季是最好的回灌季節;為了在冬季回灌更多的水,工人們又創造了「加壓回灌」等操作方法,從而有效地控制了上海地面沉降。 ◎ 《戰地新歌》受到歡迎 8月2日,新華社報道:最近出版的革命歌曲選集《戰地新歌》,受到廣大工農兵群眾的歡迎。其中一些歌曲,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教唱,已在全國各地傳唱開來。 這本歌集發行以後,許多單位開展了群眾性的歌詠活動。上海第二十二棉紡織廠的工人們,在本廠業餘文藝宣傳隊的帶動下,積極學唱革命歌曲。 報道還說,《戰地新歌》中那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激起邊疆各少數民族群眾的強烈共鳴。聚居在雲南省路南彝族自治縣的撒尼人民,在圭山石林裡的草坪上,伴隨著大三弦琴樂曲,縱情歌唱《撒尼人民心向紅太陽》。廣西民族學院的壯族和瑤、苗、侗等各族學員利用早晨或課餘時間,在校園裡高唱《壯族人民歌唱毛主席》。 ◎ 全國範圍出現歷史上罕見的大旱 今年,全國範圍內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大旱。其中內蒙古、京津地區、河北、山西、山東、甘肅、寧夏、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區,降水量較常偏少1/4,不少地方出現了幾十年未遇的少雨乾旱。據有關專家計算,今年是本世紀中國最旱的三個年份之一。這年特大乾旱給國民經濟帶來了嚴重損失,全國農田受旱面積達4億6千多萬畝,成災面積在2億畝以上。 在這次大旱中,北京、天津嚴重缺水。天津用水量逐日銳減,海河水位一度降到16釐米,天津市被迫停止農田用水,限制工業和生活用水。 全國範圍內開始了大規模的抗旱,大寨人提出一個影響全國的口號:沒見過的大旱,沒見過的大幹! ◎ 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1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轉發國務院《關於糧食問題的報告》時,傳達了毛澤東關於「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指示。自60年代中期以來,毛澤東對國際形勢估計過於嚴重,強調突出戰備,建設戰略後方基地的大三線和區域後方基地的小三線。1965年11月,毛澤東到安徽、江蘇、上海等地視察時,強調要做好備戰工作,要儲備一些糧食和布匹,要修工事,多挖些防空洞。1969年8月,中央決定成立全國性的人民防空領導小組和各省、市、自治區人民防空領導小組,在這些機構的指導下,普遍開展了群眾性的挖防空洞和防空壕活動。 今年12月,毛澤東認為我國在國際事務中必須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以大國霸主自居;在國內建設中必須進一步普遍深挖防空掩體,廣泛積蓄糧食,切實做好一切戰備工作。這一指示的提出,更進一步地把我國原有的戰備熱潮推向高潮。 1973年1月1日《人民日報》、《紅旗》雜誌、《解放軍報》聯合發表《新年獻詞》,公開傳達了毛澤東提出的這一帶方針性的口號。在「深挖洞」的號召下,幾乎每個單位和部隊都挖了各種各樣的「防空洞」。全國人防工程規模迅速擴大,人防工程標準也不斷提高。這一口號片面地把中國經濟戰略重點引向備戰,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