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紀錄 > 人民記憶50年 | 上頁 下頁
八一


  1965年度記事

  ◎ 林彪強調「突出政治」

  1月12日,中共中央軍委印發林彪關於當前部隊工作的指示。林彪說,1964年有些部隊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苗頭,軍事訓練有的搞得過於突出,時間也占得多了一些,衝擊了政治。有的過分強調抓軍事技術,忽視政治思想工作。有的甚至弄虛作假,搞錦標主義和形式主義。林彪提出,1965年的工作要突出政治,大力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大抓毛主席著作的學習,在全軍掀起一個更大、更廣泛的學習「毛著」的高潮,使學習毛主席著作成為最根本的必修課。

  他說,我們的軍隊是以政治為特點,政治統率軍事。軍事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政治。一定要突出政治,使政治思想工作真正成為我們全盤工作的基礎。軍事訓練、生產等如果和政治思想工作發生了矛盾,要給政治思想工作讓路。軍事訓練、生產等需要佔用一定時間,但不應衝擊政治,相反,政治可以衝擊其他。

  ◎ 「加強市場上反對資本主義的鬥爭」

  3月3日,中共中央批轉《財貿工作座談會紀要》。財貿工作座談會,主要討論了打擊投機倒把,進一步改造小商小販等問題。會議提出:

  (1)打擊糧食投機,平抑集市糧價。除了農民相互間正當的糧食調劑以外,糧食的轉手買賣,不准私人經營。糧食部門應當在做好統購統銷工作的前提下進行議購議銷。
  (2)限制土紡土織,統一經營土紗土布。
  (3)限制合作商店、合作小組和個體商販的經營活動,不准它們超過規定的經營範圍和活動地區,不准違反國家價格政策,不准任意增加網點和人員。有證商販要逐漸減少,無證商販要堅決取締。加強改造私商的機構,已撤銷的要恢復。
  (4)認真清理財貿部門的「小家當」。中央批轉該文件時指出,當前財貿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加強市場上反對資本主義的鬥爭。

  ◎ 中央決定成立西南三線建委會

  3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西南三線建設體制問題的決定》。決定成立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以加強對整個西南三線建設的領導。3月29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組成人員的批復》,同意以李井泉為主任,程子華、閻秀峰為副主任。

  ◎ 軍銜制取消

  5月22日,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根據國務院提議,通過了《關於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的決定》,同日,由國家主席劉少奇公佈。24日,國務院公佈改變中國人民解放軍部分軍裝樣式和新的帽徽、領章的決定,規定官兵一律佩帶全紅五角星帽徽和全紅領章,廢止原來的帽徽、軍銜肩章、軍銜領章和軍種、兵種及各種勤務符號;官兵一律戴解放帽,廢止原來的大沿帽、女兵無沿帽、水兵大頂帽,一律戴解放帽;廢止軍官的武裝帶、校以上軍官的西式大禮服和女裙服;海軍軍服式樣改為與陸空軍相同。上述決定于同年6月1日起實施。從而結束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了10年的軍銜制度。

  ◎ 批判《不夜城》

  《光明日報》6月28日發表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教師林溪的文章說,影片《不夜城》不僅掩蓋了資產階級的本質,而且大肆宣揚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妄圖毒害觀眾,腐蝕青年。

  首先,影片沒有向觀眾揭示資產階級那種腐化墮落的生活,是建築在對工人階級殘酷剝削的基礎上的。電影《不夜城》一面大肆渲染資產階級花天酒地的生活,一面對工人階級被壓榨的生活輕描淡寫。這樣就從事實上斬斷了資產階級享樂和無產階級受害之間的必然聯繫,掩蓋了資產階級剝削和壓迫勞動人民的醜惡本質,這是對生活真實的極大歪曲。

  其次,《不夜城》有許多生活場景的描寫,可以明顯地看出是與影片的情節毫無關聯的,例如,文琤過生日,大跳華爾茲舞那些噁心的場面;文琤用花襯衫披在張伯韓身上那種庸俗的玩笑等,然而作者是那樣饒有興趣地刻劃這些細節,這不正是一種委婉的肯定和由衷的欣賞嗎?

  ◎ 李宗仁歸來

  7月20日,前國民黨政府代總統李宗仁先生和他的夫人郭德潔女士,從海外回來,本日到達北京。李宗仁在機場上宣讀了聲明,他在聲明中對中國共產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多方照顧和熱烈歡迎,表示感謝。他還希望留在臺灣的國民黨人,凜于民族大義,毅然回到祖國懷抱,團結抗美,一致對外,為完成國家最後統一作出有用的貢獻。

  ◎ 毛主席的好戰士——王傑

  11月6日至8日,解放軍總政治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先後發出通知,號召向王傑學習。王傑1942年出生于山東金鄉,1961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犧牲前在濟南部隊裝甲兵某部工兵一連任班長。1965年7月,他到江蘇省邳縣張樓公社幫助民兵訓練,在炸藥發生意外爆炸的緊急時刻,他為了掩護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裝幹部的生命安全,撲到炸藥包上,英勇犧牲。此後,全國掀起了學習王傑的熱潮。本年發表的《王傑日記》寫道:

  「什麼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
  「什麼是前途,革命事業就是前途。
  「什麼是幸福,為人民服務就是幸福。」

  ◎ 革命泥塑——收租院

  《收租院》泥塑是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幾位青年教師、學生和民間藝人集體創作出來的。1965年6月,這支10多人的創作隊伍來到了大邑縣安仁鎮「地主莊園陳列館」。這裡原來就是兼軍閥、官僚、土豪劣紳和反動會道門頭子于一身的地主劉文彩的「公館」,他們訪問了過去受過苦的農民不下100人。從劉文彩水牢裡活著出來的冷月英,因交不起租而被逼得家破人亡的肖大娘,都訴說了自己的親身遭遇。

  許多農民以親身的經歷對設計圖加以議論品評,而且把他們當時的心情和地主拘腿子的神態、動作、表情表演給作者們看。這一切,都極大地幫助了這些年輕的雕塑工作者,使他們具體地而且形象地體會到階級壓迫和階級鬥爭,並且不斷地衝擊著他們的創作激情。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內,創作了既有組合又能獨立的114個群像。

  1965年國慶節前後,《收租院》泥塑在當地展出,立即產生轟動,許多農民說是「替咱們窮人說話的塑像」。年底,一部分泥塑複製品和全部泥塑照片在北京展出,取得了成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