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紀錄 > 開國大典6小時 | 上頁 下頁 |
九七 |
|
唐永健是個文采橫溢、學識淵博的才子,他一下就明白了毛澤東的用意,馬上說:「主席,我起草一個關於禮炮28響的說明吧。」 毛澤東微笑著默允了。 很快,簡明扼要的28響說明報告遞上來了,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橫空出世到1949年,剛剛28年。28響禮炮就是28年黨史的贊禮,這不是極有道理嗎? 毛澤東看到這份報告後,在上面用鉛筆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開國大典上,禮炮隊由108尊山炮組成,分為兩組,一組裝填,一組發射,輪流作業,以縮短每響之間的間隔時間。所以,人們習慣上仍稱54尊禮炮。 108尊禮炮一字形擺開,背倚天安門廣場,靠在一截古牆邊,位置在前門附近。 兩分半鐘之內,28響無頭空炮全部送入空中。 鳴禮炮時,站在觀禮臺上的華北軍區文工團團長劉佳與身邊的幾位代表興致勃勃地數著禮炮。40年後他說,不夠28響,有時兩發之間的距離很遠,有漏響的。 負責組織禮炮工作的特種兵司令員高存信說,決不可能漏響,瞎炮肯定有,但不可能兩發炮彈一起啞巴。 禮炮隊員們十分自豪,因為全中國全世界的人民都聽到了他們代表新中國發出的呐喊。 建國之後,在開國大典上鳴放過的山炮大部分銷毀,有兩尊被收藏到中國革命博物館作為陳列的文物了。 7.蘇聯顧問建議:最後一項議程放禮花 開國大典的議程安排中,開始沒有放禮花這個項目。 在北京的蘇聯顧問根據蘇聯的國慶經驗,向大會籌委會建議開國大典最後一項儀程應放禮花。 施放禮花能使新中國的第一個夜晚五彩繽紛,當然很好。但禮花是什麼樣子,沒有幾個人知道。 不知道也要上馬。 任務下達給華北軍區的一位叫張桂文的作戰科長。當時,他感到莫名其妙,因為他不僅不知道怎樣製作禮花,也從來沒見過禮花,但他通過蘇聯顧問找來了蘇聯十月革命節閱兵的記錄片,知道了放禮花是怎麼回事。 直到40年後,蘇聯施放的第一層禮花仍是信號彈,張桂文這才明白禮花與作戰科的關係,所以開國大典上的禮花全是蘇式信號彈。 張桂文立即組織了禮花小分隊在輔仁大學廣場上進行了嚴格的訓練。 開國大典那一天,當夜色低垂,舉著五星燈籠的群眾遊行隊伍接近尾聲時,天安門城樓休息廳裡臨時開通的總機接到了大會閱兵總指揮聶榮臻的電話,他要求立即接通位於東華表內側的一個分指揮部,通知張桂文開始施放禮花。 張桂文接到命令,馬上也抓起桌子上的麥克風,充滿激情地連續喊了三遍:「各位注意,現在施放禮花!」 然而一點回聲也沒有,麥克風壞了。 指揮部的工作人員都替張桂文捏了一把汗。 張桂文的臉僅僅白了一下,他還有兩套應急方案。 40年後,住在空軍東西門幹休所的離休幹部張桂文說:「我搞作戰的,總是不止一套方案。因為我們不能把一件事情看死,戰鬥中可能這樣,也可能那樣。敵人在變,我們也要變,必須拿出幾套作戰方案。」 幸虧這位施放禮花的指揮員是參加過無數戰鬥的軍人,他像打仗一樣,為保證禮花施放成功,拿出了三套方案:第一套是由他利用廣場擴音器向施放禮花的6個點呼叫,直接下達命令;第二套是如果麥克風失靈,就由張桂文在指揮部發放一顆信號彈,表示放禮花開始;第三套方案是如果張桂文的信號槍出故障,派一個人通知最近的禮花點,其他各點見到禮花都一齊放。 此時,當第一套方案失靈後,張桂文二話沒說,走出用木板臨時搭成的指揮部,從腰間熟練地抽出事先準備好的信號槍,沖著黑色的夜空打出了一顆綠色信號彈。 這突如其來的槍聲,使周圍的人們不禁大吃一驚。在人們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回事的時候,廣場周圍的6個發射點同時轟然爆響,五彩繽紛的「禮花」噴向夜空,照亮廣場,染紅了古老的天安門,預示著新生的共和國萬紫千紅的明天。 張桂文恐怕沒有想到,他那顆應急的信號彈,竟成為開國大典之夜的第一朵禮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