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紀錄 > 紅牆白宮 | 上頁 下頁
六〇


  §十四、中國人天不怕地不怕

  1975年2月基辛格訪問中國的目的在安排福特總統于同年12月訪問中國的議題和公報內容,由於此時的雙邊關係乏善可陳,所以訪問後根本沒有發表聯合公報。基辛格在10月21日會見毛澤東的前一天,曾和鄧小平舉行過兩次會談。鄧小平的談話仍以反蘇為主題,再度警告美國,「北極熊」的手法是聲東擊西,並直指美國的作法是姑息主義,基辛格對鄧小平的說法極不以為然。

  基辛格對慕尼黑的話題特別敏感,說他不但研究過這個問題,還要以受害的當事人現身說法。他指出,慕尼黑的悲劇是西方領袖不承認希特勒帶給世界的威脅,而現在美國對蘇聯的威脅則毫無幻想,他強調,一個每年花1100億美金在國防經費的國家,不致於追求慕尼黑的精神吧。

  次日早上[1975年10月2日],基辛格拜會了鄧小平和喬冠華,就福特來訪的細節問題展開討論。喬冠華說的話顯然讓基辛格耿耿於懷,他提醒他們:「如果我們看起來像吵架,完全無益於雙方利益。我想我們應該等到聯合國裡再辯,而不是在總統來訪時。」這次會談的焦點,在於基辛格對世界局勢的通常的簡報,包括中東問題、美歐關係、和東亞問題。這些話都是以防堵蘇聯霸權為出發點。他指出中國希望美國在各種蘇聯問題上,採取拒不妥協的態度,也表示美國國內的政治情勢,不容許他們如此做,不過,福特政府在安哥拉、葡萄牙、和其他地區都在阻止擴張主義。在下面的摘要中,他也談到批評他的人們。

  基辛格:那些經常攻擊我們提出和緩緊關係策略的人——我所說的是美國人,我稍後再說外國人——他們也告訴我們,中東的問題所在,就是我們沒有和蘇聯合作來解決問題的人,這都是同一批人。我們的政策,也正是要避免在這個問題上與蘇聯妥協。你們已經看過很多我們的人了,不妨自己判斷。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真的像范錫先生和他的幕僚所說的,放棄了優先使用核武器的權利的話,那麼這種相對權力論,將會讓整個西歐都「芬蘭化」。事情不能這樣,這樣也不符合任何國家的利益,去讓蘇聯認為我們會接受核武器使用上的重大戰略變化,不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我們必須讓蘇聯相信,不論在任何一種武器上,我們都不會默許打破現在的均勢局面。

  (在討論過程中,鄧小平質疑美國銷售大麥給蘇聯、提供西方貸款、出售技術給莫斯科,以及赫爾辛基會議的結果。)

  基辛格:在經濟借貸方面,我們說的比做的多,歐洲人則是做的比他們說的多。歐洲——在西德與法國之間——已經放出了約計75億元的信用貸款,而美國這些年來則是放出了5億元。

  鄧小平:70億?

  基辛格:是的,我們利用科技的前景,來緩和蘇聯外交政策上的動作,我們也只銷售零件給蘇聯,而不整廠輸出,讓蘇聯在這方面無法幣依賴我們。某些歐洲國家把整個工廠賣繪蘇聯,真是不高明。不幸地是,這麼小額度的美國信用貸款,卻把生意放進毫無策略的歐洲人手中。對我們而言,這不是做生意,我們貸款,只是基於戰略的考慮……

  鄧小平:我們注意到了,最熱衷宣佈歐洲安全會議取得所謂成功的人,第一個是蘇聯,其次就是美國。

  基辛格:不是的,蘇聯人的確是第一個,但是第二個是我們美國國內的反對人士。美國政府沒有說歐洲安全會議有什麼偉大成就。蘇聯必須宣佈成功,因為他們因襲這種政策已經15年了。

  我們的看法是——不論他們公開場合裡怎麼說——蘇聯可能覺得他們對歐洲安全會議的計算錯了。他們由西方國家得到的,只是些過去就已解決的事件的一般聲明。而我們卻在實際議題上,取得了施壓的方法。

  歐洲已經沒有尚待解決的疆界問題了。巴爾幹國界問題已經在1946—1947年間的巴黎和會解決了。波蘭東部國界已經在雅爾塔設定了,而東西德雙方政府也已經承認了波蘭西部的疆界。在歐洲,現在已經沒有任何未定界的問題了。有些我們的政客還搞不清楚,但在法律上這卻是事實。

  (在討論美國及中國的關係時,基辛格試看說明他草擬的公報的正當性,即在強調雙方已經採取局部措施走向關係正常化。)

  基辛格:在我們的雙邊關係上,關於關係正常化的議題,我們已經表明我們在上海公報上的原則不會改變,我們也會在這次公報裡提出一些建議,朝這個方向前進。我們認為在雙邊關係上展現一些活力和進步是重要的。我們這樣做並不是因為我們特別在乎美國和中國的貿易層次,但是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如何在抵禦霸權野心的努力上,不論在西方或是在東方,處於一個最佳的位置。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應該在雙邊關係上展現一些改善。如果中國不在美國人心理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的話,我們就很難讓美國人民支持我們要做的事情。而除非我們的雙邊關係有進步,全美上下就不會在乎你們。這都要看你們自己了。

  (儘管理智的鄧小平早上質疑美國的政策,但是直到下午,他才以尖銳的批判炮轟基辛格,基辛格認為這是毛澤東提綱挈領的。在批評美國現任政府的政策和尼克松政府作了不利的比較後,鄧小平再舊調重彈他一年以前就強調過的主題,亦即北極熊的主要目標在西方而不是在東方:「它是要修理美國的。」接著的摘要顯示鄧小平更進一步,用了會讓裡根聽得津津有味的字眼,來攻擊赫爾中基(歐洲安全)會議以及其他對和緩美蘇間緊張的示好舉動,是「姑息主義」的最佳例證。)

  鄧小平:我們一直認為,我們要靠自己來對付蘇聯,這點上,我們也從來沒有任何幻想。這一點我們向博士和其他來訪的美國友人都表示過。我們不依賴核武,甚至更不依賴(由其他國家所提供的)核武保護。我們只靠兩樣東西,一個就是8億中國人的堅忍不撓。如果蘇聯想打中國,一定要準備作戰至少20年。我們靠的就是小米加步槍。當然,現在的小米加步槍,已經和延安時期不同了。我們追求的策略,是在經濟建設和戰略問題上自給自足。

  從歷史教訓來看,我指的是二次世界大戰前,從1936到1939年間,這段歷史很值得借鑒。基辛格博士本身是學歷史的,我想一定比我更瞭解。(英國首相張伯倫和法國總理達拉第 )對希特勒採取了姑息政策,很快就達成了慕尼黑協議。

  從這種策略上來看,張伯倫和達拉第的目的是很明顯的,他們想把危險往東邊推,他們的首要目標就是姑息希特勒,希望他不要採取激烈的行動。他們的第二個目標,就是把危險往東邊推過來。慘痛的歷史教訓證明了張伯倫和達拉第的策略是失敗的,他們的策略導致了他們所希望的相反的結果。

  事實上,這種站息政策反而導致二次世界大戰提前爆發。在我們和許多歐洲人接觸的時候,他們經常提起慕尼黑協定的教訓。根據我們的觀察,我們認為這種重蹈覆轍的危險,正在與日懼增。

  在策略方面,蘇聯武器遠超過了西方國家的武器,而你們也達到了武力的均衡狀態。至於整體兵力方面,蘇聯的兵力比美國和歐洲國家加起來的兵力還要強大。但是蘇聯有兩大弱點:第一,他們缺乏糧食;第二,他們的工業設施和技術都很落後。從長期眼光來看,儘管蘇聯的兵力比較強,這兩個弱點就把蘇聯擺在劣勢地位。它的力量有限,所以一旦爆發戰爭,蘇聯撐不了多久。

  所以,我們搞不清楚為什麼美國和西方國家會利用自身的優勢,來補足蘇聯的弱點。如果美國和歐洲善於利用蘇聯這些弱點,你們在談判上會比較占上風。

  至於我們對赫爾辛基會議的看法,我想你明白我們的觀點綴你們的不一樣。我們管它叫歐洲「不安全」會議,而你們稱它為歐洲安全會議。慕尼黑協定讓張伯倫、達拉第,和一些歐洲人民誤以為安全了。現在,你們供應他們,替蘇聯補足他們的弱點.你們幫助蘇聯克服他們的劣勢。你可說你們欺騙了西方,從而讓他們喪失了鬥志,放慢了腳步。中國人一句老話:只要把驢子的眼睛蒙起來,它就會推磨。

  我們一直認為想要依賴歐洲安全會議,或是任何其他事情來姑息俄國人,都會失敗。

  應付蘇聯最有效的方法,不是你們所謂的合約或協定,不是寫在紙上的東西,而是實際的準備。

  在中國方面,我們在很多場合都告訴過你,我再明白的告訴你一次,中國人天不怕,地不怕。中國不會向任何人求恩惠。我們靠著挖深洞,我們靠著小米加步槍來應付國際和國內的所有問題,包括東方的問題。

  (基辛格對鄧小平的說法甚表不平,他指出現任美國總統的政策,就是「尼克松總統會追求的政策,如果沒有水門事件的話。」並就他對蘇聯的立場作了詳細的辨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