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言妍 > 夜雨霖鈴 >
三十七


  若能讓雙方達成某種程度上的共識,阿絢願意傾自己所有的力量。

  養心殿內,皇上坐在案前,眉頭緊蹙,手裡翻閱的是太皇太后給他的,來自阿絢格格的一封密函。

  每當一想及阿絢,他仿佛又回到那初初登基的少年,充滿孺慕之情。儘管他已經二十八歲,是身經百戰,強健勇猛的大男人了;而阿絢也選擇走出滿洲家族,去委身於與他為敵的顧端宇。

  但阿絢仍是阿絢,她從前對他的愛護永難磨滅,多年來,至少他已能自嘲,阿絢至少嫁的還是個角色,比那個耿繼華還教人舒坦一些。

  她的信提到了漕船和張寅青的問題。

  漕船的事,已有地方官員上報,但沒想到局面會嚴重到這種地步;而張寅青夜闖公主府一案,是當雲南奸細在處理,結果全不是這麼回事。

  追根究柢,不過是為了一個女人,當然,這女人也是令他一直頭疼的攸君。若他沒有處理好,在歷史傳下去,豈不是有傷他一心想建立的康熙盛世嗎?

  其實,他接到信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武力鎮壓,他大清軍隊既能除去蠻橫跋扈的三藩,區區的漕工又有何懼?

  但南懷仁及時提醒他:「漕工是平民百姓,不是造反的三藩,不能鎮壓,只能安撫,否則群眾會更離心離德,我們西方的賢明君主,都已重視這些細節了。」

  賢明君主是他的目標,他要當中國前所未有的統治者,不只是滿洲皇帝,還要漢人、蒙古人、西藏人,甚至羅刹人都視他為聖王,所以他才能靜下心來讀阿絢的信。

  阿絢信中的大意是,天下人都知道當今皇上尊重漢文化,讀漢書到咳血,只想一心為民,不分滿漢,由各地幾乎消失的反清複明行動,就可證明他的努力有了結果。

  另外她又說,顧端宇心已不在權勢之爭,多年來只維護漕運,促進江南經濟繁榮。

  所以,三藩及臺灣之亂,江南都未參與,此乃顧端宇及漕幫為民著想之功。

  最後她說,大家愛戴的不是哪一家、哪——姓的王朝,而是真正能愛民如子的君主。君主賢明,百姓乖順;君主昏訾,百姓自然造反。統治國家,帶的不過是人心,漕工既要張寅青,而張寅青又是無辜,何必為一人而誤全域呢?

  阿絢不愧是聰明,用辭遣字都面面俱到,表面信上說,漕工都支持他,而暗裡又有話,說不放張寅青,江南有可能偏倒臺灣,造成另——揚亂局。

  漕幫真有如此的力量嗎?皇上召來為他採訪民情的官員,對方坦白說:「回皇上的話,接黃河、長江的南北運河全都為他們所掌控,別說他們可以左右京城糧食的供應,若沒有打點好,所有官員的船都到不了南方。」

  「包括朕準備南巡的船他們都敢碰?」皇上仍不太相信。

  「漕幫人士各個知水性,若他們潛入河中在船身上鑿個洞,大家都無可奈何。」那位官員照直說。

  好!放了張寅青,安撫漕幫,但張寅青要攸君,征豪又該怎麼辦?

  皇上正是為這件事在煩惱,征豪是他的愛將,對攸君的癡情也是眾所皆知,如果在指婚後又被強迫放棄,這不也是讓他出爾反爾,臉面掛不住嗎?

  正巧侍衛來傳話,說靖王府征豪貝勒已到。

  征豪參叩過,皇上簡短地問:「張寅青的案子辦得如何了?」

  「啟稟皇上,據臣所知,張寅青與吳三桂那邊的人馬並無關聯,他是南方的一個船隊商人。」征豪說。

  這就是皇上最欣賞征豪的一點,永遠的光明正大,不存私心。他一高興,也忘了君臣小節,把阿絢的信遞給他說:「咱們的阿絢姑姑來信,讓朕大開了眼界。」

  征豪匆匆地看過一遍,內心又感到一次錯愕。原來張寅青那從容不迫的大將之風,是出自他不凡的背景,他不是個單純的商人,而是漕幫的龍頭之一。

  征豪雖生在王府,也非完全昧於江湖上的人事,所謂天高皇帝遠,有很多地方勢力,尤其是關於基層百姓的,都是朝廷要忌諱籠絡的對象。

  難怪張寅青敢惹到公主府來!

  「你的看法如何?」皇上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