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青春校園 > 天舞·青梅 >
七十六


  這是禮數,不管服氣不服氣,總要有一個表示檢討的態度。子晟一動不動地僵立著,過了好一會,才慢慢伸出手去,黎順忙把摺子揀起來遞給他。

  子晟沉著臉,又翻了一翻,忽然冷笑道:「這樣的東西,難道還要我認錯?」

  匡郢並不清楚裡面寫了什麼,但想必不是好話。正思忖著如何勸解,卻見子晟已經坐回書桌後面,開始奮筆疾書。這樣在氣頭上,能說出什麼好聽的話來?匡郢難以開口勸阻,心知不妙,忙向黎順使了個眼色,意思要他找胡山來說話。自己一揖退了出來,徑直去找石長德等人商議。

  胡山到書房的時候,子晟已經寫了一大篇,見他進來,一語不發地揀起桌上的奏摺,拋到他面前。胡山打開,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若有所思地合上,想了良久,有了思路。於是先往兩旁吩咐一聲:「你們都下去。」

  內侍們退出,胡山合上書房的門,這才轉回身來說:「王爺,天帝這是不想辦啊……」

  「還不如辦!」子晟怫然抬頭:「就算賜下一杯鴆酒,也好過弄這些子虛烏有的事情來羞辱我。你看看——」子晟伸手在桌上翻了一翻,才想起那奏摺還在胡山手裡,便神色陰沉地又拿起筆來。

  這就是意氣用事了。胡山很不以為然地,準備說幾句重話。然而還沒有開口,子晟臉上神情卻又變過了,變得若有所思地,放下筆,抬起頭說了一句:「先生方才那句話錯了。」

  「怎麼?」

  「祖皇不是不想辦我,只不過他不想拿掉我,或者說,現在他不想拿掉我。此時我如果低頭認錯,我敢說必定還有下文。最後的結果,大約不外是革掉我的帝位。」

  忽然之間,語氣平和,仿佛一絲怒氣也沒有,倒讓胡山怔了一怔。但是隨即想到子晟已有打算,所以默然不語,靜待下文。

  子晟說:「倘若叫我再以白王的身份領朝政,那我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開,到了那個時候,只怕假廢也就成了真廢。」

  頓了一頓,見胡山凝神細聽,便又說:「祖皇必是料定,第一個摺子是試探,無關痛癢的事情拿來作起頭文章正好。可是他大概也沒想到,會是這麼個貨色!」說著,笑了笑:「這麼份摺子,拿來辦是個笑話,不拿來辦,好好的開篇就沒有了下文。所以,只能用這個辦法,叫我自己看。只要我謝罪的摺子一上,事情就順理成章。可是,我如果不上呢?」

  胡山慢慢地吸了一口氣,他有些明白了子晟的意思。

  「這辦法我跟栗王學來的。」子晟站起來,踱了幾步,又說:「眼下我是沒有路,可是亂一亂這個局,或者就有路能看得出來了。」

  「但,」胡山提醒他:「這麼做,很險。」

  「是。」子晟點一點頭,語氣微微一轉,很沉著地說:「但祖皇行事一向冷靜。我押的,就是這一樣。」

  「不過,」說到這裡,忽然又笑了笑,仿佛很輕鬆地說:「要是祖皇真的動了怒,胡先生,那咱們就回北荒去做田舍翁吧。」

  倘然如此,是連田舍翁,也必定做不成的。從這句話,胡山聽出來他真實的想法,其實還是有些流於意氣。也不知道是真的不相信,還是不情願相信,子晟到現在仍然不以為天帝真的能夠「捨得」了他。然而為了這樣賭一口氣,要帶來多大的波瀾變化?又要牽連多少人的功名得失?胡山又不以為然了。

  正轉著念,只見子晟笑容一斂,輕喟著說:「我只希望,這件事情不要拖得太久。日久生變,非天下人之福呐……」

  因為有這句話,胡山打消了勸說的念頭,只是一揖,表示大計已定。

  然而相比他們兩人,其他的人是要苦悶得多了。尤其是白帝的親信,像匡郢、徐繼洙幾個,心知身家都在他的身上,只要他一垮,他們也跟著就垮。所以一聽到胡山送來的消息,說是沒有說服白帝,幾個人都大失常態。

  「不行,咱們還得再去勸。」徐繼洙說,「無論如何,也要勸下他來。」

  送信的人卻說:「怕是來不及了。王爺的謝罪摺子已經遞上去了。」

  這一來都傻眼了!想也知道摺子裡明為謝罪,實則硬頂,這就好像一條船,原本在風雨當中有些搖晃,還未必會翻,這時卻用石頭去猛砸了一下,後果如何?難以預計。

  「唉!」匡郢頓足道:「王爺怎會如此意氣用事?」

  這句話是人人想說的,聽他說了出來,心有戚戚,不由都有感慨,卻又找不出一句合適的話說。石長德在其中,是比較深沉的一個,而且他雖然和白帝走得很近,畢竟不像匡郢那樣親近到有同船共命的感覺,所以他比較沉得住氣。想了一會,慢慢說了句:「王爺年輕。」

  這話裡有責備的意味,同時也是句大實話。子晟從弱冠之年就開始執掌朝政,可謂少年得志,有人所難及的才具,可是也養出人所難及的脾氣。幾個人想一想,明白他這麼說,也是要替日後為白帝開脫的時候留下餘地,「年少氣盛」,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說辭。這也提醒了,事到如今,多說無益,首要該考慮要如何應對眼前的情勢。

  「這個摺子一上,估計必定要交樞密廷議。」徐繼洙看著石長德和匡郢說,意思很明白,他們兩人在裡面很能說上話,自然就要看他們的了。

  匡郢在心裡估量了一下形勢,樞密六相,南府的曹陽景從來不發言,魏融、秦嗣昌兩人是天帝肱股老臣,恰與白帝這邊兩人持平,如此舉足輕重的就是朱王頤緬。雖然朱王一向也是點頭菩薩的角色,但此是天家頭等大事,估計不能不說話。想到這裡,向徐繼洙說:「這得說動朱王。你跟朱王世子說得攏,這件事情,還要你去說才行。」

  徐繼洙點頭:「我盡力而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