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青春校園 > 你在為誰學習 >
十六


  二、不要讓青春「惹禍」

  大哥:

  你好!

  看了你的回信後,我感到心情輕鬆了很多。我仔細思考了,我今年十七歲了,已經接近法定成年年齡了,即使真的談愛情,還能說是早戀嗎?上次的主題班會要求每人寫一篇發言稿,談談對早戀的看法。我寫了一篇,但是沒有敢在班會上宣讀。

  莫讓青春錯過

  青春是充滿活力與快樂的,但又是短暫的。一不小心,青春就會從手心上悄然滑過,走的時候沒有知覺,飄逸無聲。青春,是一個明媚而清澈的詞語,如春風吹過湖面,如南風吹過麥田。青春承載著夢想而走向未來。而青春期的戀情是綻放的花朵,沒有它,就不是完整的青春。當青春流水一樣逝去時,戀情也許是最值得憶念的青春痕跡。

  青春期的戀情是回味悠長的茶,值得品味。同一道茶,品出各種味。以「衝動、幼稚、無責任感、不懂感情」之類的詞語評價青春期戀情,本身就是舌頭喪失味覺的表現。少男少女對感情不一定都是衝動的。為什麼又將青春期的美妙感情硬說成帶有貶義的「早戀」呢?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品「茶」的滋味只有自己清楚,知道其中甘苦,才能歷經世事。「茶」要品,不要飲,青春期的愛情,就讓青春期的人去品好了。

  對於高二年級十七、八歲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戀愛不應該稱為「早戀」了。中國古代女子十五而笄,男子二十而冠,表示成年了,可以結婚了。至於可以談情的年齡,當然更早。李白的詩歌《長幹行》中寫到:「十四為君婦,羞顏為長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再如《紅樓夢》中林黛玉、賈寶玉十多歲的時候就談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戀愛,寶玉十八歲時與「金玉姻緣」的寶釵成了婚。在中國臺灣、韓國、美國,對青春期男女的戀愛都放得開,十八歲成年後就可以結婚。所以高中學生關心感情問題,是非常自然的,就像春天來了草要綠、花要開一樣。青春綻放是美麗的,是無法用對和錯來評價的。不可否認,有少數學生將戀愛當遊戲,可能出現不道德的性關係或違法現象,這也正如春天繽紛多彩的花朵中有的染上蟲害一樣,要給以治療護理,而治療的目的也是讓它重新綻放。

  稱中學生男女之間的感情為「戀愛」可能不是很準確。在多數人看來,婚姻是愛情的結果,無結果的花都是無價值的。如果是這樣的話,絢爛的櫻花是否就沒有開放的必要了呢?中學生異性之間的交往,美就在於不指向功利目的。春去了,夏來了,能夠結出果實固然好,即使沒有結果,也曾經絢爛一春而無悔了。中學生的純真的感情與成人的愛情不同,很少考慮到愛情之外的東西,比如榮譽、地位、財富等,是一種純粹的情,是一種朦朧的美,略帶一點憂鬱。

  珍惜美好的青春吧,盡情飲青春之美酒吧,讓青春少一點憂鬱,盡情綻放吧!

  以上是我寫的發言稿,請你看看,我的觀點是不是正確。

  祝你工作順利。

  李建

  2006年3月5日

  李建:

  你好!

  你寫的稿件我認真讀了,現在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儘管青春有如此權力,青春需要盡情綻放,但你在文章中提出的盡情飲青春之美酒,品愛情之茶的說法,還是值得討論的。你的信中說青春需珍惜,這沒有錯。你在信中舉的古代和國外早婚早戀的例子,雖然是事實,但你忽視了具體的情境。古代人的早婚有壽命、文化等多種原因,國外有的國家雖不反對早戀早婚,但也並不提倡。中學生的異性交往,關鍵是掌握好度,不要模仿成年人,不要沉迷於其中,不要讓純真的感情染上異常色彩,不要讓青春之歌走調。我暫且還是把中學生異性間的交往稱為「早戀」,下面談談我對「早戀」的看法。

  不要讓青春「惹禍」

  異性間的交往雖然是青春的權力,是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發育的自然結果,但是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外因的影響最容易將本正常發展的青春期感情引入歧途,使青春惹禍。歸納起來,對中學生「早戀」產生影響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社會環境對中學生的「早戀」起到了誘導作用。多種傳媒技術的廣泛傳播,書刊、電視、電影等眾多媒體對愛情的渲染,特別是網路的吸引,「網戀」成為時髦,波及學校,吸引中學生。好奇的青少年經不住誘惑沉迷於網路世界中不能自拔。

  家庭教育對中學生早戀的影響不可忽視。家庭教育兩極分化。一是放縱。二是高壓。放縱固然可怕,高壓也常常是適得其反。家長對青春期教育瞭解甚少,而是談愛色變,對子女嚴加看管,只要聽說子女與異性接觸,便大打出手,並加以威脅,卻不知這樣的舉動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更驅使孩子去體驗與異性交往的感覺,甚至變本加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