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青春校園 > 你在為誰學習 > |
二 |
|
感悟人生,體驗生命的快樂 李建,你在信中提到了生活之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努力,但是把以「苦」來概括人生,實際上有失片面,很容易走向悲觀。主張四大皆空的佛教,一方面認為人生是苦,萬事為空,但另一方面又主張慈悲為懷,提倡奉獻、施捨,以普度眾生為己任,而生的意義就在其中。所以佛教表面是悲觀的,實際上是最積極的。佛教中所說的「緣起」,是說一切現象,一切存在,之所以成為這樣的現象,這樣的存在,不是偶然的,而是依緣而起的,在主要的、次要的、複雜的種種條件、種種原因下,才成為這樣的現象,這樣的存在。人在同一時間,與其他的人、眾生,自然界的地、水、火、風,是有互相關係的,輾轉地互為因果。一種存在就是一種活動,當下都有對自對他的不同影響,成為不同的因果關係。緣起世間,緣起人生,就是這樣的能動被動、對自對他的關係網絡。佛教中的緣起說雖然不可避免地導向因果迴圈之說,但是對因與果關係的強調,實際上可以促使人們對現世的行動擔當起責任來,促使人們更加珍惜現實的人生。佛教中的很多東西很深奧,需要很多時間去感悟。高中階段的學習很緊張,所以我不贊成你去花太多的時間去讀佛教方面的書籍,你如果感興趣,可以等到大學階段閱讀。 相對于人生的苦,人生中有更多的美麗和快樂。比如現在,仲春時節,萬物生機勃勃,柳綠花紅,草長鶯飛,一切都充滿希望,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而活力是快樂的源泉。在這個生意盎然的季節,即使是老人,雖然頭髮花白,眼睛模糊,腳步緩慢,但每邁一步都顯得那麼沉穩,鮮花綠葉與白髮的相映,更襯托出生命的美好。特別是在草地上蹣跚學步的孩子,那粉嘟嘟的小臉,那純潔爽朗的笑聲,更增添了無限生機,蘊涵了無限的希望。在這樣的時候,我們會感受到人生的美好,感到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應該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有意義,才不辜負這無限的春光。 笛卡爾說過:「我思故我在。」我「在」是因為我「思」,但是「思」的基礎是學,「思而不學則殆」,多讀書是使人生有意義的一個重要途徑。有人說人生的意義在於追求,也有人說人生的意義在於一種成功後的完美,也有人說人生的意義在於一種平淡舒心,自身心理的滿足。每個人的人生肯定是不同的,對人生意義的理解當然也會有所不同,但有一點應該是相通的,那就是在這短暫的人生中,讓生命如夏花絢爛。 作為一個高中生,雖然不可能參透人生的意義,但是開始思考了,就說明已經走向成熟。人生必須有目標,而人生意義的思考是真正的理想目標確立的基礎。人如果對自身的生命意義不明白的話,行為就沒有了標準尺度,生活的態度也會無從確定,生活是痛苦的,生活就會彷徨歧路,感覺生命的空虛。所以人大都會知道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動解釋著,用自己心中的目標,實現著自己的人生意義。 人生就是要將夢變為現實 只有切實地思考了,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才會正確地認識人生的不快樂和人生的不如意,學習的困難當然是諸多不如意之一。我們應追求人生的完美,但同時以平和的心態對待缺憾,也正因為人生中的缺憾,才襯托出人生之美。所以要感悟人生,但沒必要去大徹大悟,用自己的思想去認知這個我們所生存的世間,也從中感受著那種人生意義上的喜怒哀樂,也就可以了。泰戈爾曾經講過一個故事,一個苦行僧在深山裡修道,有個女孩天天為他送水,十幾年沒有間斷,他從來沒有理睬過女孩,女孩在悲傷中死去。苦行僧最後終於成佛了,佛問苦行僧:「你此時高興嗎?」苦行僧回答說:「我不高興,因為我的夢想實現了,我也大徹大悟了,而實現的時候,我迷惑了。」他迷惑了人生的意義。人生就是一種過程,這個過程中的一切都是絕不可忽略的,人生的偉大、人生的意義就在這平淡的過程中顯現。 你在信中談到了對宇宙與人生關係的想法,你提到的《時間簡史》我也看了,在宇宙發展的長河中,人類的存在或許只是一段很短的歷史,在浩瀚無際的宇宙中,人類生存的地球渺小無比。僅僅銀河系中,太陽這樣的恒星就有2000多億顆,而銀河系不過是宇宙中千千萬萬個星系中的一個。但是不要因為地球的渺小和人類歷史的短暫就消極悲觀,人類雖然不是宇宙的主宰,但是在這宇宙的一角,在此小的星球上,在短暫的時間內創造了如此輝煌的歷史,已經不愧於人的稱號了,而作為人類一員的個體,在浩瀚的星空留下一點光芒,也就可以了。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一句話將這個千古難解之迷輕輕帶過,暫時擱置了目的,是為了過好今生今世。但是人生絕不能為了活而活,所以儒家又講求「立德」、「立功」、「立言」,追求「三不朽」。人在世所立的德、功、言真能不朽嗎?什麼是不朽?不朽又有什麼意義?人生苦短,為誰而活?應該為自己活呢?還是為別人活呢?還是為某種對象、某個信念活呢?多年前,在中國青年中曾有過一次關於人生意義的大討論,《中國青年》1980年第5期的一個專欄裡,發表了署名潘曉的一封讀者來信《人生的路啊,怎麼越走越窄?》。她在信中說,過去對人生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和幻想,認為人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生活得更美好。可是世界並不像書裡描繪的那樣美好,她在社會上處處碰壁。慢慢地,平靜了,冷漠了。認識到在利害攸關的時刻,誰都是按照人的本能進行選擇,沒有一個人真正虔誠地服從平時掛在嘴邊的崇高的道德和信念。人都是自私的,不可能有什麼忘我高尚的人。任何人,不管是生存還是創造,都是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如今,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這種人生的迷惘以另一形式出現,歎息聲又一次響起。 一個作家在一篇文章中表達的人生觀點,引起了很多年輕人的共鳴(周國平《安靜的位置──生命感悟篇》),他說:「生命的終極意義是無解的,或者更糟,答案是否定的……明智的辦法是把這個問題懸置起來,儘量不去想它。」他給生命列出的公式是:「人生的內容:a+b+c+d+……;人生的結局:0;人生的意義:(a+b+c+d+……)×0=0」暫時擱置,關注現實,是可取的,但是認為人生無意義,這種虛無的悲觀,顯然有失片面,而竟然引起如此多的共鳴,說明了人生航向的缺失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問題。 人生如書,一本厚重的書,一本一輩子才能寫完、讀完的書。寫好、讀好人生這本書,需要奉獻自己的全部。著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為了「把人生變成一個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在實驗室裡耗盡了她所有的精力,終於發現了釙和鐳兩種放射性元素,實現了她的科學夢。世人景仰的英雄奧斯特洛夫斯基,以他無悔的人生,詮釋了人生的真諦。對人生信仰的不懈追求和對名利得失的淡然,構成了他們既光輝、偉大而又平凡、真實的人生。我們每個人在社會生活實踐中都在不知不覺中寫自己的人生,也在不知不覺中讀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應該抱著一顆平常心,正確對待個人的得失名利,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拿得起放得下,在平凡的崗位上去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目標決定成敗有人說,人不應該幻想遙遠的未來,而應該把握具體可見的現在。但是沒有高遠一點的目標,就會失去生活的燈塔而迷失前進的方向。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