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中國現代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關於現實主義問題的討論和對《論主觀》的批評(2)


  何其芳(傅履冰)與呂熒《關於「客觀主義」的通訊》也在《萌芽》雜誌上發表,就文藝創作中的主要偏向是舊現實主義還是客觀主義進行了討論,發表了各自不同的意見。隨後,胡風把他在一九四二年以來發表的文章編成《在混亂裡面》、《逆流的日子》兩書先後出版,以表明他堅持自己的觀點。此外,《泥土》、《呼吸》等刊物也發表不少文章,提出同胡風的文章相類似的觀點。在進步文藝陣營中,關於現實主義問題形成了兩軍對壘的陣勢,從對「客觀主義」不同意見的闡述,進入到關於現實主義理論問題的研討。

  一九四八年在香港出版的《大眾文藝叢刊》(共六輯)針對胡風的觀點和他所支持的《論主觀》,繼續發表文章進行辯駁和批評。第一輯刊載了荃麟執筆的《對於當前文藝運動的意見》,認為文藝運動「處在一種右傾狀態中」,主要偏向是個人主義的文藝思想——強調所謂文藝的生命力與作家個人的人格力量,實際上仍然是個人主義意識的一種強烈的表現。第二輯發表了喬木(喬冠華)的《文藝創作與主觀》,論述文藝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批評胡風認為文藝的物件的「活的人,活的心理狀態,活人底精神鬥爭」等觀點。

  第五輯發表了荃麟的《論主觀問題》,論述主觀問題及如何發揚文藝上的創造力量問題,從唯物論對主觀與客觀關係的理解,批評舒蕪、胡風等人強調主觀的錯誤。胡繩先後在第一輯、第四輯上發表了《評路翎的短篇小說》、《魯迅思想發展的道路》,通過評論路翎的小說和論述魯迅思想的發展,分析胡風等人強調主觀戰鬥精神在文藝創作、作家研究中產生的不良影響。胡風則寫了《論現實主義的路》,進一步闡述了他的觀點並對批評文章中的觀點一一加以反駁。文中仍堅持把主觀公式主義和客觀主義看作兩種主要的偏向,從理論主論述文藝創作中主觀與客觀的關係,強調現實主義文藝應寫出典型(活的人)。直到一九四九年全國第一次文代大會召開,這次討論暫告結束。

  這一次國統區進步文藝界展開的討論,時間延續達五年之久,涉及到文藝的政治性和藝術性、文藝上的主觀與客觀、作家的思想與創作等許多問題,而主要是圍繞著對文藝上的現實主義的不同意見而展開的,實際上是一次關於現實主義問題的討論。論爭雙方對於抗日戰爭爆發以來進步文藝運動取得了怎樣的成果,估價雖有分歧,尚不屬根本性的;在必須正面提倡現實主義方面,雙方看法也比較一致。但是,對於當時文藝上脫離現實主義的主要傾向是什麼,意見則很不相同,一方認為主要是主觀公式主義和定觀主義,另一方認為主要是右傾思想和個人主義。從這個問題的分歧開始,比較集中加以討論的問題是現實主義文學中主觀與客觀的關係以及與之密切聯繫的作家如何同人民相結合問題。

  胡風在論述抗戰以來的進步文藝運動時,認為主觀公式主義和客觀主義是兩種脫離現實主義的傾向,而客觀主義越來越上升為主要傾向。胡風在文章中說:「有些作家」「既已失去了只有借著它才能向生活突擊的戰鬥熱情,又怎樣能夠獲得思想力底強度或藝術力底強度呢?」(注:《在混亂裡面》第16頁)為了糾正這種傾向,胡風認為「只要不脫離現實的生活基礎,只要在生活戰鬥裡面日新月異地培養自己底熱情或精神力量,我相信,為民族為人民服務的現實主義的創作方向一定能夠得到勝利的。」(注:《在混亂裡面》第17頁)

  至於什麼是現實主義,胡風在《現實主義在今天》一文中認為,「主觀精神和客觀真理的結合或融合,就產生了新文藝底戰鬥的生命,我們所那叫做現實主義。」(注:《在混亂裡面》第57頁)又說:新文藝「總是在民族解放和在社會解放的血的鬥爭裡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它控告黑暗,它追求光明;它為呻吟於苦難的命運下面的人民請命,它掘發在苦難的命運下面的人民底善良而堅勤的靈魂;它追悼陰冷的死亡的過去,它讚頌來訪的熹微的黎明……這種精神由於什麼呢?由於作家底獻身的意志,仁愛的胸懷,由於作家底對現實人生的真知灼見,不存一絲一毫自欺欺人的虛偽。我們把這叫做現實主義。」(注:《在混亂裡面》第58頁)

  在《文藝工作底發展及其努力方向》一文中,胡風在強調主觀戰鬥精神時提出了「人格力量」和「戰鬥要求」,認為「文藝作品是要反映一代的心理動態,創作活動是一個艱苦的精神過程;要達到這個境地,文藝家就非有不但能夠發現、分析,而且還能夠擁抱、保衛這一代的精神要求的人格力量或戰鬥要求不可。」(注:《逆流的日子》第12頁)在《現實主義的路》一文中,胡風認為現實主義中心點是「爭取主觀的思想立場或思想要求的加強,從這裡拓大以至開發通向人民的道路(為人民服務),反抗那些墮落的和反動的文藝傾向。」(注:《論現實主義的路》第13頁)

  針對胡風等人強調「主觀戰鬥精神」、「主觀精神與客觀真理的結合」,何其芳在《關於現實主義》一文中提出了批評的意見,他認為胡風的主張「不夠科學」,「容易使人誤解」,「而且更重要的,到底今天大後方的文藝上的中心問題在哪裡?是不是就是在於革命作家缺少革命的搏鬥和衝激,與他們的革命的主觀精神還沒有與客觀事物緊緊地結合?」何其芳認為:「今天的現實主義要向前發展,並不是簡單地強調現實主義就夠了,必須提出新的明確的方向,必須提出新的具體的內容。而這方向與內容也並不是簡單地強調什麼『主觀精神與客觀事物緊密的結合』,而是必須強調藝術應該與人民群眾結合,首先是在內容上更廣闊,更深入的反映人民的要求,並盡可能合乎人民的觀點,科學的觀點」(注:1946年2月13日重慶《新華日報》)

  荃麟執筆的《對於當前文藝地運動的意見》也批評了胡風等人強調主觀精神的傾向,認為胡風的文章「雖然抽象理論上強調了戰鬥的要求和主觀力量,但實際上都是宣揚著超脫現實而向個人主義藝術方向發展,要求文藝背離了歷史鬥爭的原則,以無原則的,自發性的精神昂揚來代替了嚴肅的認真的思考。所以這不但不能加強主觀力量,而只足以削弱主觀力量。實質上,也就是向唯心主義發民的一種傾向了。」(注:《大眾文藝叢刊》第1輯,1948年3月1日)

  馮雪峰在《論民主革命的文藝運動》一文中對胡風等人強調的主觀戰鬥精神作了具體分析,文章說:「現在就正是革命發展,人民的力量和鬥爭高揚的時代,知識份子和青年和作家的某些熱情的表現和要求,就不能不是反映或嚮往革命和人民的這種高揚的東西,也不能不是寄寓著文化和個性的解放、未來的生活和藝術理想之追求的東西;它不免要對教條主義和客觀主義的思想態度抗議,但更本質的說,卻更多是對於壓迫青年的生機和熱情的舊社會和惡勢力的反抗,也是對於部分的知識份子的精神上崩落狀態的抵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