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中國現代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通訊報告和散文(5)


  抗戰勝利以後,作者還寫了許多反映這地區農村生產情況的作品,也都清新可愛。《織席記》簡潔生動地寫出了勝利前後人民生活的變化。《張金花紡織組》、《曹密回和李素忍》反映農民群眾在生產合作組織中思想轉變情況,樸實真切。《「帥府」巡禮》是對於勤奮的勞動者的讚歌。《象片》抒寫了一位軍屬把自己在日寇刺刀逼迫下拍的照片寄給前線的丈夫,反映了冀中人民牢記過去苦難,一定要把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作者的家鄉就在白洋澱附近,他曾在這裡堅持工作和鬥爭,熟悉這裡的人民,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懷有很深的感情,他的作品總是情不自禁地發掘和表現著人民心靈的美,具有很濃的地方色彩和獨特的抒情風格。

  吳伯簫的《黑紅點》是抗戰後期的通訊專集。這裡每個作品篇幅不長,但組織精當,描繪了遊擊隊員們生龍活虎的形象,寫出了大生產帶來的大豐收的繁盛景象。《黑紅點》是一篇記事性的報告作品,冀南敵佔區人民將所記漢奸走狗偽軍幹壞事的記錄叫做「黑紅點」,這是敵人一份很靈驗的「生死簿」。作品圍繞這個「生死簿」組織了幾則小故事,說明了這種巧妙的鬥爭方法的效果和作用。《化裝》一篇情節更為曲折生動,把敵人寫得既狡猾又愚蠢,把人民群眾寫得既勇敢又聰明。

  《一鐔血》記寫了山東博平沙區闞莊人民和鐵杆漢奸齊子修鬥爭的悲壯事蹟。這「一鐔血」是敵偽殘殺人民的罪證,也是人民要復仇的堅決表示。一年以後,這裡發展成抗日根據地,人民展開了更英勇的鬥爭。本集第二部分作品如《南泥灣》、《火焰山上種樹》、《新村》等篇,反映了陝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綠化荒山、移民安置等情況,洋溢著熱愛邊區新生活的感情,純樸可愛。《出發集》是作者一九四六年以後的作品集,第一輯是散文,其中《出發點》一文是生動的散文詩。這是作者離開延安時唱出的讚歌,也是延安精神的讚歌。作者文學修養較深,對鬥爭生活也有親身體會,反映在作品裡便顯出選材適當,結構謹嚴,文筆老練。

  劉白羽是解放戰爭時期報告作品的多產作家。一九四六年《環行東北》一書,以宏大的規模反映了東北地區巨大深遠的歷史性變化。這書是他作為「軍調部東北執行小組」的記者進入東北,前後用了半年時間,進行了廣泛的採訪而後寫成的。其時抗戰剛結束,國民黨反動派又在策劃內戰。淪陷了十四年的東北,是全國人民繫念的地方。國民黨謊稱「東北沒有中共武裝」,把人民力量誣之為「敵偽武裝餘孽」、「土匪」,妄想使東北人民從做日寇的奴隸,轉做國內反動派的奴隸。《環行東北》全書共十三章,徵引大量事實,戳穿了國民黨的欺騙宣傳。它介紹了東北人民自「九一八」事變後,就在共產黨領導下開始了苦鬥和反抗。

  他們沒有從國民黨政府那裡得到過一份乾糧和一顆彈藥的援助,在絕境裡英勇鬥爭,因而產生了強大的抗日聯軍和東北民主力量。作品還介紹了楊靖宇、李兆麟、趙一曼等許多人民英雄壯烈鬥爭的事蹟,揭露了日寇殘殺中國人民的駭人聽聞的罪行,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策劃內戰的真相。作品還用了較多的篇幅報導了東北解放區土地改革給人民帶來的翻身喜悅和民主政權建設情況。

  東北人民十四年的歷史,是一部由悲哀、絕望到勝利、歡樂的歷史。東北人民懂得,正是國民黨政府過去出賣了他們,使他們痛苦地度過了十四年;抗戰勝利後,他們決不許「解放之花」因國民黨的「接收」而「枯萎」,他們將牢記過去的歷史,踏平一切阻礙而前進!因為作品如此尖銳有力地揭露了國民黨的宣傳騙局和內戰陰謀,所以出版後不久,即遭到反動當局的追禁。此後,作者參加了東北解放戰爭,又寫了許多報告作品,先後收錄在《光明照耀著瀋陽》、《歷史的暴風雨》、《為祖國而戰》等集子裡。作者從戰火紛飛的戰場上,選取了最生動的故事,揭示了人民戰爭的正義性和勝利的必然性:

  傍晚,田野路上有不少隊伍,毫不停息地朝四平前進。……從前面火線上下來的人,傳說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師一個通訊員,在激烈的火線上奔跑著,忽然他發現一個嬰兒被遺棄在地下——這塊地方,每一刻時間都可能落下滾燙的鋼齒,把這個小小的生命從這個世界上奪去。這個通訊員未加思索,一刻不停就英勇的往那子彈飛嘯著的地方跑去——他就立刻把嬰兒緊緊抱在懷中,冒著危險,追了二裡地才在一條滿是彈穴的街上追到了那個婦女,她一眼見到這個戰士手中的嬰兒,她的親生骨肉,她痛哭著跪在這個戰士面前了。通訊員把嬰兒遞到母親的懷抱裡,一伸手指給出城的方向,火線上的生死戰鬥在等待著他,他扭轉身就往回走。那個母親追喊著:「同志!——告訴我,你姓什麼?你叫什麼?讓我永遠不忘記你!」通訊員扭轉身喊:「我是八路,——我是八路。」這一個普通的通訊員在他的偉大的行為裡,代表我們向全世界做了一個宣言:「為了無數同樣可愛的嬰兒,我們在戰鬥。」(注:《為祖國而戰·一九四七年夏季戰記》,收入大眾文藝叢書)

  一九四九年一月,作者隨軍穿過山海關,直下平津,迎接人民革命偉大勝利的年代。他又寫了《人民歷史新的一頁》、《橫斷中原》、《火炬映紅了長江》(注:見《為祖國而戰》一書)等長篇報導,反映了北平解放、中原和鄭州解放以及武漢解放的情況,畫出了英雄年代的風貌。劉白羽的通訊作品,基本格調是為人民勝利歡呼,為祖國新生歌唱,有強烈的政論色彩,激情飽滿,文筆酣暢,具有較強的感染力量。

  曾克在抗戰後期散文通訊集《光榮的人們》,這些作品是她在太行山區和延安時期寫的,其中寫到的許多人物,都是從八年抗戰和大生產運動中考驗過來,並且還在埋頭苦幹的無名英雄,表現了女性作者對鬥爭生活獨到的細緻觀察和特有的敏銳感受。《勞動的婦女們》用細緻的文筆寫出了太行山區農村婦女純樸堅強的性格。正是這些勞動婦女們,她們在民族災難中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她們獻出了自己的丈夫或兒子,擔負起男子們留下的工作:農業生產,撫育孤兒,承擔抗勤工作。

  作者從她們的生活裡體會到了她們的痛苦,同時也感受到了快樂和希望。抗戰勝利是由這樣無數的無名英雄艱苦鬥爭贏得的,她們的貢獻和犧牲是值得永遠紀念的。《鄉居生活》是作者深入鬥爭生活的體會。她成了群眾的知心人,因此獲得了許多寫作素材,產生了強烈的寫作欲望。通篇洋溢著作者熱愛群眾生活的感情,親切感人。《挺進大別山》是作者跟隨劉鄧大軍南征時記錄下來的速寫,這六組文章以活潑的文筆,反映了這一偉大進軍。其中《送別》、《沙原上》、《史玉輪同志永垂不朽》、《突擊》、《我認識的第一個營長》、《過渦河》等篇寫得尤為生動,文字流暢自然,生活氣息濃厚,寫景抒情,互相映襯,更顯得輕靈可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