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中國現代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工農兵群眾詩歌創作(1)


  工農兵群眾詩歌創作,是解放區群眾性文藝活動的一個活躍的部分。較之解放區群眾的戲劇創作,數量要更為豐富,形式也更為多樣。這些作品都是工農群眾在翻身解放鬥爭中和子弟兵在激烈的戰鬥中創作出來的。雖然由於錘煉不夠,一些作品顯得比較粗糙簡單,但它們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繫,都是出於作者的切身感受,因而真摯樸實、生動感人。有的作品簡煉而又形象,藝術水準較高。在我國,民歌本來有著悠久的傳統;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蘇區又產生過大量戰鬥性藝術性都比較高的革命歌謠。

  到延安文藝座談會後,在毛澤東同志《講話》精神的指引下,根據地各級黨政機關和專業文藝工作者高度重視文藝的普及工作,群眾詩歌創作活動得到了更好的組織和指導。比如,一九四四年陝甘寧邊區文教大會時,周揚、丁玲、艾青等就曾對民間歌手和藝人孫萬福、拓開科等的作品和創作經驗,作過專門的介紹和總結(注:這些文章收入《民間藝術與藝人》一書)

  晉察冀邊區太嶽軍區還召開過「群眾翻身詩歌座談會」(注:該報導見荒煤編《農村新文藝運動的開展》一書),討論總結了群眾詩歌創作經驗,表揚群眾歌手,號召專業文藝工作者向他們學習。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內蒙古自治區在黨中央關懷下正式成立。自治區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廣大人民的口頭創作,先後搜集出版了《內蒙民歌集》、《東蒙民歌集》的蒙、漢文本。在部隊,槍桿詩、戰溝詩、詩傳單、快板運動等,都是在黨組織領導下推廣、普及、發展起來的。所有這些,都為群眾性詩歌創作的蓬勃發展和收集保存創造了條件。

  群眾詩歌創作在農村主要是表現減租減息、土地改革和邊區民主建設。這些政治鬥爭使廣大解放區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党的領導下,受壓迫的農民群眾掙斷了封建枷鎖,第一次以主人翁的姿態從他們的壓迫者面前站起來,向舊社會和舊勢力發出有力的控訴,展開堅決的鬥爭。在訴苦會上,鬥爭會上,他們往往用詩歌作為武器,控訴舊社會和地主階級的罪惡。

  在當時,他們並不是想到寫詩;也可以說,由於他們把壓在心底的話傾訴了出來,這些話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也就發而為詩。象《趙清泰訴苦》(收入中國人民文藝從書《東方紅》)就是最典型的一首。據說在翻身訴苦會上,「趙清泰哽咽不能成語;他不是在說話,而是在唱,在哀歌,一字一淚,是痛苦,也是憤恨,直訴到暈死過去,情況非常動人」。他面對階級敵人,悲憤得肝腸欲裂;由於翻身鬥爭,他又感到欣喜欲狂,所以唱出了發自肺腑的聲音:

  同泰會呀!
  吃人蟲呀!
  真可恨呀!
  你逼死我九口人呀!
  今天反了同泰會呀,
  明天打了我黑槍也甘心呀!

  又如《揭開石板看》(見同書),和《趙清泰訴苦》的熱烈感情相比較,顯得十分冷靜,卻以生動貼切的比喻,一針見血地揭露了封建地租剝削制度的罪惡,表現了農民對地主階級的強烈憎恨:

  集鎮觀(道士廟)
  好地方,
  松柏樹長在石板上;
  揭開石板看,
  長在窮人脊背上。

  此外,象《進了地主門》、《短工》、《印子錢》、《翻身說理》等(均見《東方紅》),也都是揭露地主階級,控訴黑暗社會的詩作。

  在農民群眾的詩歌創作中,還有很大部分以極大的熱情表現自己翻身的喜悅,歌唱新生活,歌唱共產黨,歌唱人民領袖和人民軍隊。其中《移民歌》就是較為突出的一首。《移民歌》開始由陝北佳縣民間詩人李有源用「白馬調」編了第一段(即後來《東方紅》的頭四句歌詞);以後佳縣組織移民隊南下,李的侄兒李增正擔任移民隊副隊長。出發前,李有源、李增正和大家在第一段的基礎上繼續往下編,遂成總共九段的《移民歌》。

  在些基礎上,後來又經文藝工作者加工而成《東方紅》,其第一段完全按原貌保留下來,不但在全國為老幼所熟悉,而且在世界範圍內也為許多人所知道。作品運用樸素形象的民間語言,傳統的比興手法,抒發了人民群眾熱愛党和毛澤東同志的真摯感情,歌頌了開天闢地的人民革命勝利的新時代的到來。除此以外,《十繡金匾》、《十二月唱革命》、《咱們的領袖毛澤東》等都用民歌手法反復說唱,歌頌了共產黨和革命領袖。《古樹開花》更是以農民自己的簡樸語言,渾厚有力地謳歌共產黨對邊區的好領導:

  邊區人民都一心,
  古樹開花耀山紅。
  千年的古樹盤了根,
  開花結子靠山穩。
  延安附近地氣寬,
  八路軍占的米糧川。
  毛主席領導老百姓,
  豐衣足食不困難。

  在內蒙西部的鄂爾多斯草原上,蒙古族人民抗日戰爭時期就創作了歌頌了八路軍的民歌。一九四七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後,蒙族民歌創作更形活躍。騎兵戰鬥功臣王青山的母親寶勒高,在送子參軍的大會上唱出了《送子出征歌》,用傳統民間祝詞的形式表現了蒙族人民對革命勝利的期望和信心,情深意長,相當感人。都古爾蘇榮的詩歌《我們的駿馬》,生動地描述了翻身的蒙族人民努力生產,以軍馬支援解放戰爭的熱烈情景。

  反映解放區農村生活發生根本變化的一首好詩,是《選好人》。作品用簡潔的語言,抓住解放區民主生活中「豆選」這個十分獨特而又意義重大的事件,表現了新社會新制度的優越和群眾內心的喜悅:

  金豆豆,銀豆豆,
  豆豆不能隨便投,
  選好人,辦好事,
  投在好人碗裡頭。

  這是中國解放區農村民主生活的生動寫照。另外,《幫助抗屬去打場》、《婦女們,生產忙》也都真切動人地再現了農村熱氣騰騰的生活面貌。前者抒情地寫道:

  秋風起,
  穀子黃,
  家家戶戶收成強!
  互助組,
  來幫忙;
  有妮子,
  有婆娘,
  七手八腳打上場,
  抗屬老劉喜洋洋!
  後者歡樂的唱道:
  春天裡來百花香,
  婦女們,生產忙:
  鬧養種,又開荒,
  婦救會裡好主張。
  紡紗生產度災荒!

  解放區的農民群眾,在党的領導下堅持了長期的鬥爭,經受了長期的革命實踐和革命教育,革命的思想基礎是堅實的,文化藝術上也接受了較多較好的影響,因此,反映在詩歌創作上便顯得成熟老練,批判舊世界尖銳的力,生動地揭示了舊世界沒落的必然性;歌頌新世界豪邁堅定,形象地展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必然勝利的前景。在藝術上,想像豐富,比喻巧妙,形式活潑,語言樸實有力,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總之,從內容到形式,都表現出從封建制度下解放出來的農民群眾歌唱藝術的新特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