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中國現代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報告文學、雜文、散文(2)


  不同于丘東平、駱賓基筆下上海市區與近郊陣地戰的慘烈戰況,作家碧野的戰地報告則描繪了北方農村廣袤原野上遊擊健兒在八路軍影響下開展遊擊戰和運動戰的壯麗圖景,展示了以農民為主的群眾自發抗日鬥爭風起雲湧的畫幅。在抗戰爆發後,碧野有六個月跟隨部隊轉戰於滹沱河畔、太行山麓。戰爭的實際感受促使他寫下了兩部報告文學集:《太行山邊》與《北方的原野》。它們各包括一組彼此可以獨立,又互相連貫的短篇。這些作品顯示了自己的風格特色:筆力雄健,氣勢奔放,人物的緊張的戰鬥行動與雄渾壯觀的自然景物交融在一起,渲染出濃郁的戰場氣氛。

  《太行山邊》主要寫部隊的作戰場面,其中《滹沱河夜戰》一篇,記述並描寫了激烈多變的戰場景況,藝術感梁力較強,在刊物單獨發表時得到了好評。《北方的原野》是把部隊的戰鬥生活與農民自發的抗日武裝鬥爭(如自衛組織紅槍會等)交織起來寫的;主要不是直接寫戰鬥場面,而是著重寫行軍見聞。

  作者善於利用緊張戰鬥的空隙,從容地揭示人物的精神境界。在眾多的人物中,青年農民黑虎、農家孩子桂兒和河北河南兩省紅槍會的總頭領朱司令寫得頗有聲色。整個作品的筆觸明快、奔放,其間穿插著詩情畫意的片斷,更增加感人的力量。如描寫遠望著原野上的城池:那「閃耀著武安城的雉堞,一條銀白色的小河在城旁飄瀉過,象一個鋼盔旁邊擺著一支劍。……」形象貼切,從生活中得來,與整個作品的戰爭氣氛非常協調。

  上一時期發表過短篇小說和散文通訊的蕭乾,抗戰爆發後作為《大公報》的記者,曾在國內外進行廣泛採訪,寫了大量通訊報告,最初結集的是一九三九年出版、列為《烽火叢書》第十種的《見聞》,以後又將這些報告收入《人生採訪》。對於國內的抗戰現實,他「褒善貶惡,為受蹂躪者呼喊,向黑暗進攻」(注:《人生採訪·題記》),一方面讚頌了國民黨軍隊下層軍官士兵在極端艱苦條件下支撐抗戰局面的愛國熱情;另一方面則揭露了「這個古國在種種現代花樣下,蘊藏著怎樣根深蒂固的腐朽卑污」(注:《人生採訪·題記》)

  《血肉築成的滇緬路》一篇,以動人心魄的筆墨,描繪了二千五百萬民工「鋪士、鋪石,也鋪血肉」的事蹟,對修路民工唱出了熱情的讚歌,表現了人民群眾無比的創造力;同時作品還揭露了國民黨當局不顧築路民工的生計和死活,使他們在過著幾乎乞討的艱苦生活和不安全的施工條件下成千上萬地死亡的罪行。蕭乾也有讚頌人民軍隊和人民戰爭的作品。

  一九三八年秋天寫的《一個爆破大隊長的獨白》,用八路軍爆破隊長自述的口吻,寫出了敵後遊擊戰的威力。作者本時期曾到過英、美、印度、印度支那等地。在英國寫的《矛盾交響曲》、《血紅的九月》、《銀風箏下的倫敦》等篇較有特色。這些報告文學作品以絢麗多彩的筆墨,展示了戰時英國倫敦「善與惡」「好或是壞」相交織的五花八門的景象。作品還多次表現了英國和世界許多國家的人民對中國抗日戰爭的關注和支持,如在倫郭上演的一個名叫《雷岩》的戲劇中,兩個美國青年對話時說:「生命?在中國才有生命,因為善惡在交搏哪!」這裡表達了世界人民對中國抗戰的熱烈的嚮往。蕭乾的通訊報告新聞性強,材料豐富,善用典型事例,文字活潑灑脫,手法富於變化,因而既有較強的說服力,又能給人以藝術感染。

  在報告文學中較早、較深刻地暴露了國統區抗戰中的陰暗面的是曹白。曹白的報告、散文集《呼吸》寫於一九三七至四一年,分上下兩集。上集「呼吸之什」主要寫作者在上海「八·一三」戰爭爆發後參加難民收容所管理工作時的見聞和感受。這些作品對於那些「任意宰割」中國人民的吃人生番——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揭露,對於收容、管理難民工作上的種種黑暗現象進行了剔發,從而為沐浴著血和淚的難民的悲慘遭遇提出了強烈的控訴。下集「轉戰之什」則記敘和抒寫了作者在上海失陷後參加部隊在江南遊擊區轉戰的經歷和感受,展示了當時遊擊區錯綜複雜的政治、軍事的鬥爭面貌。貫穿整部《呼吸》的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深刻表現和熱情讚揚了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的革命青年和在新四軍影響下遊擊隊的艱苦、英勇的抗日鬥爭。

  曹白的報告、散文的特點是對人物和事件的記述、描寫,於平淡中見功力,從平凡的瑣事中著力發掘與時代精神息息相通的思想意義;並且常常輔以抒情和議論,感情沉鬱、濃烈。《這裡,生命也在呼吸》一篇將開口豬玀、閉口豬玀的電影院業主對難民的苛刻無情與難民們不願「光是吃吃睡睡」、要求上前線的行動作了對照。

  《在死神底黑影下面》記敘了敵機的轟炸、困苦的環境如何使難民們終日處於朝不保夕的驚惶生活中。《在明天……》抒寫了難民收容所裡紀念「九·一八」六周年的富有特色的場面。《「活靈魂」的奪取》揭露和抨擊了一些人爭奪難民收容所管理權、把難民當作獲利的手段來對待的可恥行徑。這些作品情節很簡單,有時只有幾個片斷的生活場景,似乎信手寫來,卻飽和著作者強烈的愛憎,感人至深。《楊可中》與《紀念王嘉音》是兩篇出色的人物紀念性質的報告文學作品。

  楊可中與王嘉音都是曹白在難民收容所共同工作過的戰友,又都經歷過社會底層艱苦生活的磨煉。在作者筆下,他們各自有著獨特的生活遭遇和性格特徵。年輕的楊可中,在他那「陰冷」「傲岸」的表情下包藏著一顆熱烈的心。他背叛官僚地主家庭,因為帶頭叫鄉下人起來抗捐而流亡出走,又在北平經歷過「一面讀書一面鬥爭」的生涯,這種革命經歷使他在抗戰爆發後參加別動隊時受到國民黨的報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