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艽野塵夢 | 上頁 下頁
第七章 波密兵變退江達(1)


  邊軍彭營,不久亦回昌都。羅長裿移住春多寺。餘仍留卡拖。時周春林在長裿左右,屢言:「哥老會勢力,已佈滿全藏,軍隊尤甚。前此敗退魯朗,乃軍隊不服從官長命令,而惟彼中會首意旨是從,致有此敗。今兵氣益鶚張,官長擁虛名而已。我軍遠屯塞外,脫有事變,危險不可言矣!」羅長裿在拉薩,即習聞哥老會之名,而深惡之。至波密後,春林又屢以為言。長裿遂思乘此波密平定之時,嚴加整頓,以除後患。

  適駐春多排長王雨膏,因處罰兵士稍失當,哥老會即在郊外「傳堂」,罰之跪。其執行首領,一正目也。長裿自喇嘛寺樓上瞥見,而不解其何故,使春林查之。春林以哥老會規告。長裿大怒,日:「排長處罰一士兵,而正目挾哥老會之力,竟可使排長長跪,尚成何軍隊耶!」乃嚴核哥老會組織,及其首領姓名。乃知官兵入會者,已占全軍百分之九十五。其總公口為「聚集同」,分仁義禮智信五堂,以川人劉輝武、甘敬臣等為首領,即彼中正龍頭也。本營軍需張子青副之,其重要首領,共十三人。其時甘、張等六人駐德摩,餘七人駐波密。長裿乃遣馬弁,持密劄往德摩,令管帶保林,執甘、張等六人殺之。駐波密首領七人,則密令春林五日後捕殺之。此十二月二十一七日事也。

  既而武昌起義消息,由「太晤士報」傳至拉薩。欽署洋文翻譯某,乃長裿所推薦者,急由驛傳快馬,密緘告長裿,長裿惶急。急召餘至春多寺,引至內室,出示拉薩密緘謂餘曰:「大局已生戲變,三數日後,消息傳遍全藏,軍隊恐生動搖。奈何?」餘躊躇久之,乃言曰:「塞外吏士,原非孝于順孫,公所知也。此信傳出,兵心必變,彼等皆川人,哥老會勢力之大,亦公所知也。不如委而去之,徑出昌都,以觀其變。」長裿默然,約餘出大廳中餐。因密言:「茲事決難成功。吾輩皆官守,何可輕易言去。縱軍隊有變,傅大臣必進兵鎮壓,決不聽若輩橫行。不如暫至江達,再決進退。」

  余因武昌情勢不甚明晰,不敢如何主張,唯唯而已。長裿囑餘迅返卡拖,密為準備。俟約陳統帶來此商定,再告。餘遂匆匆而返。是夜,即見士兵竊竊偶語,似已知拉薩消息。時新兵隊駐彭諸,相距四十裡。乃星夜調其回。司書楊興武,永順王村人,年四十餘,頗謹厚。餘以實告之,囑為刺探川人行動。興武曰:「事已至此,不敢誑公。我隊亦早有組織,歸我掌事,團結甚堅,請勿慮。」余聞之,甚慰。次日午刻,炮隊隊官湛某,亦四川駐防之旗人也,忽被士兵殺之。繼而官長被殺戮,被毆辱,被驅逐者踵相接。蓋今晨已得拉薩密信,各部紛紛擾動。興武多方為我周旋。亦幸餘素得兵心,數月戰役,甘苦與共。又賴新兵多湘西子弟,故軍隊雖變,猶莫敢侮餘也。

  次日晨起,長裿尚無函來。甫傳餐,則報羅參贊至矣。餘下樓迎入,則隻身,狼狽不堪。見餘,淚潸潸下,無一語。餘甚訝之。後一護兵,為長裿攜一狐裘至。兵士某,即前奪之,曰:「我輩寒甚,參贊無需此矣。」長裿入室,餘見其身著毪子風衣。內止一袷服。問之,為述:「昨夜二更時,兵變圍喇嘛寺。我幸事先得信,不及披衣,即隻身逃出。瞑行十餘裡,始來一護兵扶我。行數裡,在路旁番人家,得牝馬一匹,乘之至此。」言訖,泣下不止。餘急取衣請其更之。忽報陳統帶來,延之入,狀尤狼狽,見長裿,歎曰:「參贊不肯出昌都,今如何矣?」相對諮歎而已。

  未幾春多寺之兵紛紛至。見新兵隊戒備甚嚴,未入犯。休息半小時即前進。本營亦有二百餘人隨之去。蓋此時各以字型大小相號召,非複從前建制矣。餘原有前左右後四隊。茲所存者,止八十餘人,皆對餘愛戴極深者。是夜,陳慶仍力主出昌都。餘曰:「軍隊駐春多時,大局未變,出昌都甚易。今番人知我軍已變,再由春多出昌都,害莫大焉。」長裿曰:「玉鍪言是矣。」遂商明日即回德摩。遲恐波番有變,則難出險矣。長裿曰:「吾懲辦哥老會首密劄,已落兵士手,恐至德摩,川人不能容。聞德摩山有小道通拉裡,吾到德摩山,即從此道出川邊,亦甚易也。」余正慮大軍在德摩集合,長裿去不利。如能取道出昌都,則大佳。遂力贊其說。

  【[校注四十]所雲陳統帶,即陳慶。余曾見趙爾豐與趙爾巽函。甚詆其庸。然茲勸長裿出碩板多,實為卓見。春多寺距碩板多最近。波番新定,悍首盡誅,土人倉卒未知革命及兵變消息,安能集合武力截阻歸路乎。當時藏兵充塞卡拖至德摩以及工布江達一帶。挾誅哥老會首領之願,隨時欲得羅長裿而甘心之。羅不圖與變兵異道東走,乃反從之而西,可謂自投死地也。陳渠珍才能功勳,昭然在變兵耳目中,態度超然,對各方無怨。又兼尚有湘黔子弟百餘自衛,皆能戰之兵。其取大道,從亂兵西旋,自無不可。若羅長裿者,安可與比哉。然羅之必欲西旋者,亦自有故。彼自詡清室忠臣之後,憎惡革命,實畏東歸。兼持聯豫知遇,又與陳為鄉人,思得其用,而素憎邊軍,不欲再入其境。此所以不聽皖人陳慶之言也。其後陳慶竟得生還,而羅死於德摩。其侍從周遜,同羅稚子,上書為羅訟冤,牽連于陳。蓋痛其誤于陳渠珍卡拖之言耶?】

  次日出發,行兩日,至湯買。入夜,陳慶猶未至。有知之者曰:「陳統帶今日黎明時,率十餘騎回碩板多去矣。」蓋其主張出昌都最力。此行如能安全到達,固善。但慮其從兵不多,途中遇險耳。後陳慶竟安全到達昌都。又由昌都而川,而皖。陳慶,安徽人也。民四洪憲之役,複在張敬堯部任營長。駐長沙甚久。聞余在湘西,曾一度通訊焉。前年,有友人自北平來,偶問及陳慶事。友人曰:「陳自洪憲失敗北旋。未幾,任袁項城陵墓守護隊。後因袁墓被掘,陳竟被戮。」未知確否。

  【[校注四十一] 陳慶未死,當時(一九三六年)在四川北碚居住。四川將領中,多其入藏時部屬。北碚之住宅與生活費用,均各將領供給之也。】

  晨早,由湯買出發。候長裿,久未至。餘親往催之。長裿密語曰:「餘隨大隊行,使人刺目。吾將後於一日行。吾聲言已同陳統帶出昌都。子若為弗知也者。吾自有出險之法。」因頓足歎曰:「悔不聽吾子與陳統帶之言,早出碩板多,即無此厄矣。」長歎者再。餘至是,亦不敢強行之。乃以所餘大米一袋,留供長裿。餘則自食糌粑。亦造次顛沛之中,不敢忘麥飯豆粥之意也。又由其親信同鄉,為選兵士一班隨之。餘遂告辭啟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