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作人 > 茶話 | 上頁 下頁
十一 和魂漢才


  近日又因傷風臥病,不能作事,只好看書消遣。其一是Francis Espinasse的《服爾德傳》一本小冊子,看了很有興趣,其一是加藤咄堂的《民間信仰史》,雖有五百頁,卻也愉快地讀完了。第六章裡講到「文化之民族化」的地方,有一節很妙的話,即儒學大家菅原道真(845——903)曾說,「凡神國一世無窮之神妙,非他國之所得而窺知,漢土三代周公之聖經雖然可學,但其革命之國風所當深加思慮。」他曾主張所謂和魂漢才,這與張之洞的那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正是一樣。菅原生當中國唐末,十一歲即能詩,事君盡忠,為同僚所讒毀,謫死築紫,後人崇祀為天滿神,猶中國之文昌帝君。

  同書又引《桂林漫錄》,雲中國經典中《孟子》一書,或因主張民貴的關係,與日本神道之禦意不合,故船中如載有此書,必遭覆沒。明謝在杭的《五雜組》亦雲,「倭土亦重儒書,信佛書。凡中國之經皆以重價購之,獨無《孟子》。有攜此書往者,舟輒覆溺。」這自然只是一個傳說,但其意義很是重大。日本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實在要比中國更是久遠強固,張之洞的格言日本在一千年前早已有了。至於以後這主張能夠維持得多久,還須看將來,不過中國的國風是革命的,倘若所謂為體的中學不是革命的性質的,當然不能存立,這一點還不難解決。謎之國或者倒還是在日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