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作人 > 談虎集 | 上頁 下頁
鄉村與道教思想二


  上文是六年前所寫,那一天正是長辛店大戰,槍炮聲震天,我還記得很清楚,至於這是誰和誰打,可是忘記了,因為京畿戰爭是那麼多,那麼改變得快。什麼都變得快,《新生活》也早已停刊了,所沒有改變的就只是國民的道教思想。我以前曾指出禮教的根本由於性的恐怖之迷信,即出於薩滿教,那麼現今軍閥學者所共同提倡的實在也就是道教思想。我拿出舊稿來看,仿佛覺得是今天做的,所以忍不住要重登他一回,不過我的意思略有變更,覺得上文末尾所說的兩種辦法都是不可能的。

  我要改正的是,「澈底」是決沒有的事,傳教式的科學運動是沒有用的,最好的方法還只是普及教育,訴諸國民的理性。所可惜者,現今教育之發展理性的力量似乎不很可信,而國民的理性也很少發展的希望。我不禁想起英國茀來則(Frazer)教授著《普須該的工作》(Psyche's Task)裡的《社會人類學的範圍》文中的話來,要抄錄他幾句。社會人類學亦稱文化人類學,是專研究禮教與傳說這一類的學問,據他說研究有兩方面,其一是野蠻人的風俗思想,其二是文明國的民俗。他說明現代文明國的民俗大都即是古代蠻風之遺留,也即是現今野蠻風俗的變相,因為大多數的文明衣冠的人物在心裡還依舊是個野蠻。他說:

  「我現在所想說明的是,為什麼在有可以得到知識的機會之人民中間,會有那各種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迷信遺留著。這理由是如此:那些高等思想,常是發生於上層,還未能從最高級一直浸潤到最下級的心裡。這種浸潤大抵是緩慢的,到得新思想達到底層的時候,(倘若果真能夠達到,)那也已變成古舊,在上層又另換了別的了。假如我們能夠把兩個同國同時代但是智力相反的人的頭揭開來,看一看他們的思想,那恐怕是截不相同,好像是兩個種族的人。

  有一句話說得好,人類是梯隊式地前進,這就是說,他們的行列不是橫排的,但是一個個的散行進行,大家跟著首領都有若干不同的距離。這不但是民族中間如此,便是同國同時代的個人中間也是這樣的。正如一個民族時常追過同時的別民族,在同一國家內一個人也不斷地越過他的同僚,結果是凡能脫去迷信的拘束者成為民族中的最先進的人,一般走不快的則還是讓迷信壓在他的背上,縛住他的腳。我們現在丟開譬喻,直說起來,迷信之所以遺留者,因為這些雖然已使國內的明白人感到憎惡,但與別一部分的人的思想感情還正相諧合,他們雖被上等的同胞訓練過,有了文明的外表,在心裡還仍舊是一個野蠻。

  所以,例如那些對於大逆及魔術的野蠻刑罰,兇惡的奴制,在這個國裡,直到近代還容許著。這些遺風可以分作兩類,即是公的或私的,換言之,即看這是規定在法律內,或是私下施行,無論是否法律所默許。我剛才所舉的例是屬￿前項的。沒有多久,巫在英國還是當眾活焚,叛逆者當眾剖腹,蓄奴當作合法制度,還留存得長久一點。這種公的迷信的真性質不容易被人發見,正因為他是公的,所以直到被進步的潮流所掃去為止,總有許多人擁護這些迷信,以為是保安上必要的制度,為神與人的法律所贊許的。

  普通所謂民俗學,卻大抵是以私的迷信為限。在文明國裡最有教育的人,平常幾乎不知道有多少這樣野蠻的遺風餘留在他的門口。到了上世紀這才有人發見,特別因了德國格林兄弟的努力。自此以後就歐洲農民階級進行統系的研究,遂發見驚人的事實,各文明國的一部分——即使不是大多數——的人民,其智力仍在野蠻狀態之中,即文化社會的表面已為迷信所毀壞。只有因了他的特殊研究而去調查這個事件的人,才會知道我們腳底下的地已被不可見之力洞穿得多麼深了。我們似乎是站在火山之上,隨時都會噴出煙和火來,把若干代的人辛苦造成的古文化的宮闕亭院完全破滅。勒南(Renan)在看了巴斯多木的希臘廢廟之後,再與義大利農民的醜穢蠻野相比,說道,『我真替文明發抖,看見他是這樣的有限,建立在這樣薄弱的基礎上,單依靠著這樣少數的個人,即使是在這文明主宰的地方。』

  倘若我們審查這些為我國民所沉默而堅定地執守住的迷信,我們將大吃一驚,發見那生命最長久的正是那最古老最荒唐的迷信,至於雖是同樣地謬誤卻較為近代,較為優良的,則更容易為民眾所忘卻。……」

  夠了,抄下去怕要太長了。總之,照他這樣說來,民眾終是迷信的信徒,是不容易濟度的。茀來則教授又說:

  「實際上,無論我們怎樣地把他變妝,人類的政治總時常而且隨處在根本上是貴族的。(案我很想照語源譯作『賢治的』。)任使如何運用政治的把戲總不能避免這個自然律。表面上無論怎樣,愚鈍的多數結局是跟聰敏的少數人走,這是民族的得救,進步的秘密。高等的人智指揮低等的,正如人類的智慧使他能制伏動物。我並不是說社會的趨向是靠著那些名義上的總督,王,政治家,立法者。人類的真的主宰是發展知識的思想家,因為正如憑了他的高等的知識,並非高等的強力,人類主宰一切的動物一樣,所以在人類中間,這也是那知識,指導管轄社會的所有的力。……」

  這或者是唯一的安慰與希望罷。

  民國十五年十月二日,時北京無戰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