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作人 > 桑下叢談 | 上頁 下頁
二五 糊魚


  俞國琛著《風懷鏡》,為朱竹垞《風懷詩》作注,凡例之十雲,「注書之難,陸劍南早已言之。餘按《風懷詩》外另有食魱魚一首,起四句雲,白小休論小,奇珍信可珍,炎天來積雪,入饌總如銀。白小,麵條銀魚,見《金壺字考》。竹垞此詩作于順治己亥,是年客越中,則所詠之魱魚正指吾郡昌安門外之魱魚而言。蓋魱魚最白最細,見於端午後,今浙西人遊越每津津道之,乃楊孫兩家之注鹹引《爾雅》,以為似鯿而大鱗,肥美多鯁,最大長三尺者為當魱云云。

  無論紹興夏日並無大鱗多鯁三尺長之魚名魱魚,即萬一有之,則起首五字白小休論小竟作何解?若竹垞以三尺者為小魚,必且以吞舟者為大魚矣,顧可入饌耶,豈不令人失笑。不玩字句,惟填故實,一詩之注如此,他詩可知。又按魱魚今俗寫作糊魚,言烹熟時如麵糊攪成一塊也,於義亦通。」案範嘯風著《越諺》卷中水族類寫作鱯魚,注雲,「細多如糊,四五月出山陰大桶盤湖中,放麵食極鮮。」

  其實此只是糊魚,《爾雅》之魱乃是鰣魚,鱯則似鯰而大,二者雖同有糊音,而決非長不及半寸之白小,甚為明顯。老百姓不讀《爾雅》《說文》,其命物名,如不是世俗相沿不可解的稱呼,大抵就所聞見取材,讀書人紀錄時加以古雅化,或反失之,範君通人且亦不免,他無論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