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作人 > 立春以前 | 上頁 下頁
和紙之美


  風雨談社來信問我一年中的愛讀書,這是什麼書呢,我自己也一時想不起來。雖然我曾說看舊書以消閒,有如吸紙煙,可是老實說,老看線裝書也漸感覺氣悶,對於古人本來何必計較,但是話不投機,何苦硬著頭皮靜聽下去,掩卷放下,等於端茶送客,也是正當。在思想上我覺得可佩服的還只是那幾個人,一直沒有添加,別一方面有些類書,反正不關思想的事,偶然翻看也還可喜,如馮夢龍的《古今笑》與《智囊》,周亮工的《同書》與福申的《續同書》,王初桐的《奩史》,翟灝的《通俗編》等。這些書大都是從前所得,並不在這一年內,而且實際上原只是翻閱消遣,即使覺得他有意思,也總不能算是愛讀。至於外國書,英文書是買不起也無從去買,日文書價目公道,可是其無從去買則是一樣。在《讀賣新聞》上看到出版消息或廣告,趕緊寫信去定購,大抵十不得一,這種情形差不多在去年已是如此,所以只好知難而退,看看書名就算滿足了。

  據朋友們說,在北京想買日文書籍,只有這一法,最好隔日到各書店去一轉,也不可存心一定要買什麼書,但看店頭有什麼新到的,見到可買的書便即下手,假如這樣一月中去看十五回,必定可以稍有所得。要這麼辦呢,我既無此時光,無此方便,也並無此決心,那麼唯有放棄買書的機會,姑且用酸葡萄主義來作解說,聊以自寬而已。不過話雖如此,我查本年度日記,收到的日本出版的書也有六十五冊,其中一部分是別人見贈,一部分是居留東京的友人替我代搜集的,有的原是我所委託,有的卻是友人看見此書覺得於我當有點用處,因此給我寄來的,這一類書在數量上實在比我托買的還要多,這位友人的好意很可感謝。

  這裡邊有一冊書,是柳宗悅氏著的《和紙之美》,日記上記著於四月三十日收到,我看了日記便想起來了,要說我一年中的愛讀書,這冊《和紙之美》可以說是的。本年夏天寫《我的雜學》這篇文章,在第十四節中曾說及雲,「柳氏近著《和紙之美》,中附樣本二十二種,閱之使人對於佳紙增貪惜之念。」

  我說近刊,因為此書不是現今出版,其時還在一年前,不過直至今春才能入手罷了。末尾題記雲「昭和十八年九月二十五日刊行,系私家版,不鬻於市,只頒佈於親友之間,本文用紙為武州小川出產,刊行部數記二百冊,每冊有著者署名。」

  書本高八寸,寬五寸半,首列和紙樣本凡二十二枚,本文三篇,曰「和紙之美」,「和紙之教訓」,「和紙十年」,連後記共計三十六半頁。我對於紙本來有點愛著,從前曾寫過一篇小文曰「關於紙」。說起來也覺得寒傖,中國雖說是造紙的祖師國,我們卻不曾見過什麼好紙,平常只知道連四毛六,總有脆弱之感,棉連最有雅致,印書拓字均佳,而裁尺幅可以供賞玩者卻不多見。

  日本紙均用木皮所制,特多樸茂之趣,宣紙本亦用楮,殆因質太細色太白之故,於書畫雖特別相宜,但與日本之楮紙迥殊,無其剛勁之氣也。雁皮與三椏等各自有其雅味,不一一具詳,唯紙衣紙朱藍兩種則不能忘記,不特可用于裝幀,尤令人懷想俳人之行腳,持此類紙衣紙帳而出發,其風趣可想也。柳氏文章三篇,照例是文情俱勝,無庸贅說,前曾得其所著《茶與美》,共文十二篇,亦是特製本,有圖二十餘,以陶器為主,亦頗可喜,可與此書相比,唯陶器是照相而紙乃實物,又鄙人知紙之美亦過於陶器,故二者相比,終不能不舍陶器而取紙耳。

  民國甲申十二月一日,東郭十堂。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