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作人 > 立春以前 | 上頁 下頁
漢字


  這個題目本來應該寫作國文國語,但是我的意思很偏重在表現這國文國語的漢字上面,所以這樣的寫了,因而裡面所說的話也就多少有點變動,不能與泛論中國國文國語相同。中國自己原來只有這一種文字,上邊不必再加漢這一字的形容,大概自從三百年前滿洲文進來之後,這才二者對立起來,有如滿漢餑餑或滿漢壽材之類,漢文這名稱乃一般通行,至於漢字則是新名詞,卻也很適用,所以現在就沿用這名稱以表示中國特有的形聲文字。這種文字在藝術文學上有什麼美點,在教育上有什麼缺點,這些問題暫且不談,因為說來話長,而且容易我田引水,談不出結論來,現今想說的只是為中國前途著想,這漢字倒很是有用,我們有應當加以重視之必要。這如說是政治的看法,也非始不可,但在今日中國有好些事情,我覺得第一先應用政治的看法去看,他于中國本身于中國廣義的政治上有何利益,決定其價值,從其他標準看出來的評價,即使更為客觀更為科學的,也須得放在其次。即如漢字,在外國人特別是在文化系統不同的異民族,感覺極難學,又或在學習誦讀寫作上,也均比較的不容易,這些或者都是事實也罷,但我們只問這漢字假如對於中國本身是合用的,在政治意味上於中國極有利益,那麼這就行了,上邊所說的諸種缺點都可暫且擱下不論,而且也可以暫不作缺點論。漢字在中國的益處是什麼呢,我從前寫過一篇文章論漢文學的前途,在附記裡說過這一節話:

  「中國民族被稱為一盤散沙,自他均無異辭,但民族間自有系維存在,反不似歐洲人之易於分裂,此在平日視之或無甚足取,唯亂後思之,正大可珍重。我們翻史書,永樂定都北京,安之若故鄉,數百年燕雲舊俗了不為梗,又看報章雜誌之記事照相,東至甯古塔,西至烏魯木齊,市街住宅種種色相,不但基本如一,即瑣末事項有出於迷信敝俗者,亦多具有,常令覽者不禁苦笑。反復一想,此是何物在時間空間中有如是維繫之力,思想文字言語禮俗,如此而已。漢字漢語,其來已遠,近時更有語體文,以漢字寫國語,義務教育未普及,只等待刊物自然流通的結果,現今青年以漢字為文章者,無論地理等等距離間隔如何,其感情思想卻均相通,這一件小事實有很大的意義。舊派的人,歎息語體文流行,古文漸衰微了,新派又覺得還不夠白話化方言化,也表示不滿意,但據我看來,這在文章上正可適用,更重要的乃是政治上的成功,助成國民思想感情的連絡與一致,我們固不必要褒揚新文學運動之發起人,唯其成績在民國政治上實在比較在文學上為尤大,不可不加以承認。」

  我在這裡再補充幾句,我們最大的希望與要求是中國的統一,這應從文化上建立基礎,文字言語的統一又為其必要條件,中國雖有好些方言系統,而綜合的有國語以總其成,以有極古的傳統的漢字紀錄之,上貫古今,旁及四方,思想禮俗無不通達,文化的統一賴以維持,此極是幸事也。假如沒有這漢字,卻用任何拼音文字去寫,中國的普通國語文便無法可以讀懂,勢必須拼寫純粹方言,此在拼寫方面或可滿意,通行地域亦自有限定,其結果即是文字言語之分裂,一方言區域將成為一小國,中國亦即無形的分裂了。現今的國語與文誠然未為完善,漢字的使用亦有艱難之點,唯因其有維繫文化的統一之功用,政治上有極大意義,凡現在關心中國前途的人都應注意予以重視。這個責任首先落在知識階級尤其是青年的身上,大家應當意識的尊重漢字,重要之點約有三端。其一是學術的研究。

  在大學不必說了,就是在中學也當注意文字學,明瞭漢字形體的大概,不但可為將來專攻的基本,對於文字構造感到趣味,亦有利於學習文章。其二是適合的書寫。古今雅俗,字體不一,各有所宜,用不得當,即可成為別字。須先學得一般通用寫法,以應實用,其俗字簡筆,約定俗成者,亦應知悉,再加以文字學上的若干古字,隨宜用入,以有書卷氣為度,便不致誤。其三是正確的使用。一個個的漢字,都精細的考慮,照著要說的意思排列下去,有如工女穿珠,要粒粒都有著落,變成整串的東西。世俗敬惜字紙,希望文昌垂佑,蓋出於科舉時代之迷信,殊為可笑,今特對於祖國文字致其珍重之意,則固是合理的事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