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作人 > 知堂回想錄 | 上頁 下頁
四六 生病前


  癸卯暑假的日記改了體例,不再是按日填注,改為紀事體,有事情的時候寫它一段,以詳實為主,因此這半年——實在只有一個月半裡的日記顯得比較實在。起頭是記魯迅的從家出發,到上海上輪船的情形,第一節是七月十六日,題目為「冒雨之啟行及珠岩之泊」:

  「予與自樹(魯迅當時的別號)既決定啟行,因於午後束裝登舟。雨下不止,傍晚至望江樓少霽,舟人就岸市物,予亦登,買包子三十枚,回舟與自樹大啖。少頃開舟,雨又大作。三更至珠岩壽拜耕家,往談良久,啜茗而返,攜得《國民日報》十數紙,爇燭讀之,至四更始睡。雨益厲,打篷背作大聲。次晨,至西興埠。」這裡且來讓我作一點注解,是關於望江樓的包子的。所謂包子,實在用的乃是普通話,在紹興是不論有餡無餡,統稱饅頭的,其無餡的則特別稱為實心饅頭。

  這是紹興城內的名物,個子很小,只有核桃那麼大,名為「候口饅頭」,正好一口一個,分肉餡和糖餡兩種,都是兩文錢一個。望江樓照那名字看來,一定是座高大洞橋,上有樓閣,因為否則哪能夠望得見江呢?豈知這地方是在大街正中,居水澄橋與江橋的中央,雖然是道橋,可是階層只有一級,底下通著河流,但是走過去的人不容易發見,因為這橋上有屋頂,兩面是有牆壁遮住的。為什麼是這樣的呢,誰也不能知道,向來就是這樣的嘛。而這饅頭店又是特別得很,它只有一個攤,擺在橋上邊,帶著缸灶,鍋鑊蒸籠,一邊做著一邊蒸,生意十分興隆,但是買的人隨來隨買,也不用排隊,不曉得什麼緣故。因為饅頭個子很小,所以兩人吃三十個是綽有餘裕的,這也是值得說明的。

  第二節是記十七日在杭州的事,題目是「白話報館之寄宿」:

  「大雨中雇轎渡江,至杭州旅行社,在白話報館中,見汪素民諸君。自樹已改裝,路人見者皆甚為詫異。飯後自樹往城頭巷醫療齒疾,予著外套冒雨往清和坊,為李複九購白菊,苦甚,中道迷路問行人,答甚詳,以予洋服故也。又得一老人,亦往清和坊者,同行始得達,途中彼問予是紅毛國人否,予告以系越人,似不信。回來已晚,夜宿樓上。次日伍仲學來訪,雲今日往上海,因約定同行。下午予兩人乘舟至拱辰橋,彼已先在,包一小艙同住,舟中縱談甚歡。」伍仲學是魯迅的路礦同班,當時也在東京留學,他是南京的人,回家去後隨複往日本去了。我到了學堂裡遇見許多的朋友,在城南聚會了一次,這就是日記的第七節紀事,題目是「三山街同人之談話」,是七月二十九日的事:

  「前一日得鍔剛信,命予與複九至城南聚會,當日乃偕俠耕複九二人至承恩寺萬城酒樓,為張偉如邀午餐,會者十六人。食畢至劉壽昆處,共拍一照以為紀念,名氏列後,張蓂臣,孫竹丹,趙伯先,濮仲厚,張偉如,李複九,胡俠耕,方楚喬,王伯秋,孫楚白,吳鍔剛,張尊五,江彤侯,薛明甫,周起孟,劉壽昆。散後複至鐵湯池,晤張伯純,及回城北已晚。」

  以後是「江幹兩次之話別」,系送張偉如往浙及李複九往日本去的,又一節是「明故宮之印象」,與王伯秋王毅軒鐘佛汰劉壽昆共「往吊明故宮」,裡邊含有民族革命的意思,則已是八月十四日的事了。從這上邊的事情看來,神氣非常旺盛,可是才過了一星期卻不意生了病,竟至纏綿四閱月之久,於是那日記也就中斷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