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自清 > 中國歌謠 | 上頁 下頁 |
重疊的格式(4) |
|
三 和聲 和聲是別人和唱或眾人合唱的句子。最早的如《詩·豳風》裡的《東山》,凡四章,每章首四語云: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這很像是和聲,雖然現在還不敢說定。《漢廣》每章末四語亦同此。和聲或在歌後,或在歌前,是沒有一定的。第三章曾論及,茲不贅。 古代的和聲似乎都是有辭的。近代歌謠裡似乎很少此種;只有《疍歌》中還有。在某種意義上,我們也許可以說這是「合唱衰微,單獨的歌者得勢」之故吧(俱見前)。但紹興有乞人所唱歌(據《紹興歌謠》及《文學週報》孫席珍文)云: 新春大發財,元寶滾進來。順流! 大元寶,疊庫房。順流! 小元寶,買田莊。順流! 零碎銀子起樓房。順流! 今年造起前三廳。順流! 明年造起後三堂。順流! 中間造起桂花亭。順流! 桂花亭上有句話:順流! 「冬穿綾羅夏穿紗。」順流! 立起身來撈年糕。順流! 阿官狀元糕。順流! 姑娘龍鳳糕。順流! 太太福壽糕。順流! 撈起年糕八大條。順流! 丟在籃裡算頭挑。順流! 謳順流個也話好。順流! 「順流」二字或者也是和聲,至少亦是和聲的遺形。又廣東興寧客家有一種三句半的歌謠,前面常有一起句云: 「竹葉撐船瀟灑子,」 也是此種。又第二章中所舉的佛偈子,末語云: 「佛唉那唉阿彌陀,」 也當是摹仿和曲的。此外尚有一種有聲無辭的和曲的遺形,如唐梨園歌中之「羅哩嗹」,似乎即此種。又如有些疍歌句末的「羅」字也是的。鐘敬文先生說「羅」字與古歌謠中的「兮」字,楚辭中的「些」字同類,茲舉一例: 兄當著東妹著西。羅。 父母嚴硬唔敢來。羅。 十二精神帶兄去。羅。 唔知親兄知唔知?羅。(《民間文藝叢話》四、五頁) 四 回文 歌謠裡這種極少,現在只知道兩三個例子,全是兒歌。一是蘇州的歌謠: 矮 矮子, 子矮。 矮子肚, 肚子矮。 矮子肚裡, 裡肚子矮。 矮子肚裡﨟, 臈裡肚子矮。 矮子肚裡臈瘩, 臈瘩裡肚子矮。 矮子肚裡﨟瘩多, 多臈瘩裡肚子矮。(《歌謠》五三) 這裡所謂「往來讀」的回文歌。又是寶塔歌。現行寶塔歌,多每句遞加一字,這首除一字句只有一句外,二字至七字句都各有兩句。這種形式較現行的為古,唐元稹即有此種詩,可作一證。又此歌不但回文,並且疊字之法兼複遝與遞進兩種。這是很怪的一首歌。又數字歌云: 一。 一二, 二一。 一二三, 三二一。 一二三四, 四三二一。 一二三四五, 五四三二一。 一二三四五六, 六五四三二一。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這首歌據我所知,許多地方都有的。這首歌形式與上一首完全相同。我疑心它的來源甚古,或是一切寶塔詩的總來源頭,也未可知。這首數字歌還有一種,較為複雜,如下: 一二 二一 一 一二三 三二一 二一 一 ……………(以下類推) 但是這種完全而整齊的回文,歌謠中雖然很少,不甚完全整齊的卻甚常見,如前舉《玲瓏》一首便是。又如《情歌唱答》中一首云: 麼伴來來麼伴來,深山老虎叫哀哀。山深老虎哀哀叫,舍情唔得掛命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