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自清 > 中國歌謠 | 上頁 下頁 |
重疊的格式(2) |
|
(三)問答式 所謂「對山歌」的便是,這種歌因問作答,便成了重疊的形式。其一問一答的,如前所舉《啥人數得清天上星》。其用連鎖式或遞進式的問答的,蟬聯而下,可至無窮。如四川酉陽的一首云: 山歌好唱口難開。林檎好吃樹難栽。 大米好吃田難辦。鮮魚好吃網難抬。 〔其二(問)〕 什麼人說,山歌好唱口難開? 什麼人說,林檎好吃樹難栽? 什麼人說,大米好吃田難辦? 什麼人說,鮮魚好吃網難抬? 〔其三(答)〕 歌師傅說,山歌好唱口難開。 栽花娘說,林檎好吃樹難栽。 莊家老說,大米好吃田難辦。 打魚郎說,鮮魚好吃網難抬。 〔其四(問)〕 哪裡得見歌師傅? 哪裡得見栽花娘? 哪裡得見莊家老? 哪裡得見打魚郎? 〔其五(答)〕 山林得見歌師傅。 花園得見栽花娘。 田中得見莊家老。 河下得見打魚郎。 〔其六(問)〕 歌師傅穿的什麼衣什麼鞋? 栽花娘穿的什麼衣什麼鞋? 莊家老穿的什麼衣什麼鞋? 打魚郎穿的什麼衣什麼鞋? 〔其七(答)〕 籠鞋蹋襪歌師傅。 鞋尖腳小栽花娘。 撈腳扎手莊家老。 伸頭縮頸打魚郎。(《歌謠》十五) 這裡第一節是用鋪陳式(見後)的重疊,引起以下三問三答,與一問一答的只有問答不同。又末節是不重疊的。又第一問與第二問是連鎖的,第三問是另起一頭。 兒歌裡的「對句」,也屬此種。如吳歌《碰碰門》云: 碰碰門。「落個?」「隔壁張小大。」「做啥?」「逗火。」「逗火做啥?」「尋引線。」「尋引線做啥?」「補叉袋。」「補叉袋做啥?」「甩石子。」「甩石子做啥?」「磨刀。」「磨刀做啥?」「劈篾。」「劈蔑做啥?」「做蒸籠。」「做蒸籠做啥?」「蒸饅頭塌餅。」「蒸饅頭塌餅做啥?」「撥拉阿娘吃。」「阿娘住拉落裡?」「住拉天上。」「納亨上去?」「一步金車,一步銀車,伊哩挨拉搖上去。」「納亨下來?」「拿兩條紅綠絲線,拉阿娘奶奶頭上宕下來。」 「回個啥物事?」「回個爛橘子。」「爛橘子介?」「半路上嘴幹吃脫哉。」「核呢?」「種子樹哉。」「樹呢?」「做子扁擔哉。」「扁擔呢?」「前門撐撐,後門撐撐,撐斷哉。」「斷扁擔呢?」「燒子灰哉。」「灰呢?」「沃子田哉。」「田505呢?」「賣子銅錢銀子哉。」「銅錢銀子呢?」「討子花花新婦哉。」「花花新婦呢?」「東亦淘米,西亦汰菜,撥拉紅眼睛野貓銜子去哉。」 「紅眼睛野貓呢?」「湯罐裡偷水吃沉殺哉。」「湯罐呢?」「換糖老老換子去哉。」「換糖老老呢?」「爬牆頭看戲跌殺哉。」「啥人搭俚哭?」「蚊子嗡哩嗡哩搭俚哭。」「啥人搭俚戴孝?」「白頭公公搭俚戴孝。」「啥人搭俚扛棺材?」「長腳螞蟻扛棺材。」(《甲集》二七至三〇頁) 這歌也沒有韻,與前一首一樣,但句法是參差的。歌中分三段,用連鎖式,但與前一首又有分別。前一首四句一轉,此首則逐句蟬聯而下,可稱為「接麻式」(見後)之一種。對句也有不用問答式的,但形式仍是相似,無庸另列一類。 北京兒歌有一首云: 拍!拍!「誰呀?」「張果老哇。」「你怎麼不進來?」「怕狗咬哇。」「你胳肢窩夾著什麼?」「破皮襖哇。」「你怎麼不穿上?」「怕蝨子咬哇。」「你怎麼不讓你老伴兒拿拿?」「我老伴兒死啦。」「你怎麼不哭她?」「盆兒呀!罐兒呀!我的老蒜瓣兒呀!」 常惠先生說這「是由《神仙傳》裡的《張果傳》來的,或者是張果好詼諧的緣故」(《歌謠論集》三五五、三五六頁)。這雖也用連鎖式,卻簡單得多了。 (四)對比式 這是「反復說正反兩個意思的」(見顧先生文)。如《孟子·離婁》篇所載孔子聽孺子歌云: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灈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灈我足。 又如浙西歌云: 囡兒回娘家,骨頭散懈懈;囡兒回夫家,骨頭梢鷹架。(《民謠集》二十) 又如閩南歌云: 人喊,你也喊。人嫁娘,你嫁簡。人坐轎。你坐糞鬥。人抱嬰孩,你抱個狗。人得笑,你得哭。人燒香,你燒草。人吃面,你在毛廁裡翻筋斗。(《孩子們的歌聲》) 這是一句一疊,兩句一排,共七排,與前二首之兩句一疊,只有一排者不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