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自清 > 詩名著箋 | 上頁 下頁
野有死麇


  召南

  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傳】郊外曰野。包,裹也。凶荒則殺禮,猶有以將之。野有死麇,群田之,獲而分其肉。白茅,取絜清也。【陳疏《詩毛氏傳疏》】(以下簡稱【陳疏】)「包,裹也。凶荒則殺禮,猶有以將之」十三字,當在「白茅,取絜清也」之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傳】懷,思也。春,不暇待秋也。誘,道也。【陳疏】道之,猶謂之也。【集傳】興也。麇,獐也,鹿屬,無角。懷春,當春而有懷也。吉士,猶美士也。○南國被文王之化,女子有貞潔自守,不為強暴所汙者。故詩人因所見以興其事而美之。或曰:賦也。言美士以白茅包死麇而誘懷春之女也。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傳】樸樕,小木也。野有死鹿,廣物也。純束,猶包之也。【陳疏】王引之《爾雅述聞》云:「《釋木》:『樸樕,心。』樸樕與心,皆小貌也,因以為木名耳。」……凡《漢廣》、《齊·南山》及《小雅·車攻》等篇,言昏姻之事,每以薪作喻。《唐風·綢繆》篇「綢繆束薪」,傳:「綢繆,猶纏綿也。男女待禮而成,若薪芻待人事而後束也。」……此詩之意,亦猶是也。……純,亦束也;束、裹同義。【群經平議】《駉》篇,毛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野外曰林,林外曰坰。」……此章「林」、「野」對文,野為郊外之野,林亦當為野外之林。……「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謂以白茅束此樸樕及死鹿也。……正與「綢繆束薪」同義。上章止言「野有死麇」,故曰「白茅包之。」此章兼言「林有樸樕」,故曰「白茅純束」,以死麇可包,朴樕不可包也。有女如玉。【傳】德如玉也。【集傳】興也。……如玉者,美其色也。上三句興下一句也,或曰:賦也。言以朴樕藉死鹿,束以白茅,而誘此如玉之女也。

  舒而脫脫兮,【傳】舒,徐也。脫脫,舒遲也。【陳疏】舒而,猶舒如也。……《釋文》:定本作「舒貌。」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傳】感,動也。帨,佩巾也。尨,狗也。非禮相陵則狗吠。【陳疏】感,古「撼」字。……《說文》:「尨,犬之多毛者……」……狗有守禦之義,尨吠,亦女子自喻也。……如謂尨喻非禮之人,則上下文義,有不可通。【集傳】賦也。○此章乃述女子拒之之辭。言姑徐徐而來,毋動我之帨,毋驚我之犬;以甚言其不能相及也。其凜然不可犯之意,蓋可見矣。

  【序】《野有死麇》,惡無禮也。天下大亂,強暴相陵,遂成淫風。被文王之化,雖當亂世,猶惡無禮也。

  【魯詩說】《爾雅·釋木》「樸樕,心。」某(樊)氏曰:「樸樕,斛樕也,有心能濕,江河間以作柱。孫炎曰:『樸,一名心。』」(《毛詩正義》)。

  【韓詩說】劉昫《舊唐書·禮儀志》:「平王東遷,周室浸微,諸侯侮法,男女失冠昏之節,《野麇》之刺興焉。」

  【《三家詩義疏》】詩人覽物起興,言維野外之死麇,欲取而歸,亦必用白茅裹之,稍示鄭重之意。況婚姻大事,豈可苟且?乃「有女懷春」,而為吉士者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遂欲以非禮誘導此女,是愛人不如愛物矣。

  《三家》「純」作「屯」,「純」、「屯」古字通用。……純束者,總聚而束之。尋詩義,謂並樸樕、死鹿而總束之也。……言「林有樸樕」……「野有死鹿」,……我取以歸,亦須以白茅總聚而束之,防其墜失。今有女如無瑕之玉,顧不思自愛乎?

  《三家》「脫」作「娧」,陳奐云:「《集韻·十四泰》:『娧娧,舒遲貌。一曰:喜也。』《玉篇》:『娧,好貌。』『娧悅』為本字,『脫脫』為假借字。」

  【《詩經通論》】賦也。○此篇若以為刺淫之詩,歐陽氏說若直以為淫詩,季明德說……及以為野人求昏而不能具禮,女氏拒之,偽《傳》……皆說不去,難以通解。愚意此篇是山野之民相與及時為昏姻之詩。昏禮,贄用雁,不以死;皮帛必以制。皮帛、儷皮,束帛也。今死麇、死鹿乃其山中射獵所有,故曰「野有」,以當儷皮;白茅,潔白之物,以當束帛。所謂「吉士」者,其「赳赳武夫」者流耶!「林有樸樕」,亦中林景象也。總而論之,女懷,士誘,言及時也;吉士,玉女,言相當也。定情之夕,女屬其舒徐,而無使「帨感」「犬吠」,亦情欲之感所不諱之歟?此篇章法句法,皆覺兀突,意含不露,難解。

  【《詩沈》】此戒士之無禮以求女也。野有死麇,物之自斃者堪憎;人胡不知所擇,猥以純潔之白茅包而取之。有女懷春,女之感時者非正;士胡不知自愛,乃無端身往誘之,此非必真有其事也。設言如有懷春之女,吉士斷不可往誘之耳。林有朴樕,蒙茸幽翳,不可輕身以入也;野有死鹿,白茅純束,不可冒昧以取也。女處深閨,懷春之思,誰實知之,而吉士可以非禮誘之乎?為吉士者戒之哉!舒其行而脫脫兮,無動其所佩之帨兮《內則》男子佩紛帨,無使彼守閭之尨也吠,斯其為好修之吉士也。

  【《詩本誼》】《野有死麇》,衰世之風也。

  【《詩經原始》】章氏潢云:「《野有死麇》,亦比體也。詩人不過托言懷春之女,以諷士之炫才求用,而又欲人之勿迫於己者。」差為得之。然謂「懷春之女,其色且如玉也,吉士寧不誘之?」又誤解「懷春」、「如玉」二語而為一也。夫曰「懷春」,則其情近乎淫矣;曰「如玉」,則其德本無瑕矣。語意各別,斷斷不可相混。……愚意此必高人逸士,抱璞懷貞,不肯出而用事,故托言以謝當世求才之賢也。意若曰:惟野有死麇,故白茅得以包之;惟有女懷春,故吉士得而誘之。今也,「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矣,然白茅則純束也,而誰其包之!「有女如玉」,質本無瑕也,而誰能玷之!爾吉士縱欲誘我,我其能禁爾以無誘哉!亦惟望爾入山招隱時,姑徐徐以雲來,勿勞我衣冠,勿引我吠尨,不至使山中猿鶴共相驚訝也雲爾。吾亦將去此而他適矣。

  【顧頡剛《吳歌甲集》附錄三《野有死麇》】我們現在在本集第六十八首中見到以下的(同樣)歌詞:

  結識私情結識隔條浜,
  繞浜走過二三更。
  「走到唔篤場上狗要叫,
  走到唔篤窩裡雞要啼,
  走到唔篤房裡三歲孩童覺轉來。」
  「倷來末哉!
  我麻骨門閂笤帚撐,
  輕輕到我房裡來!
  三歲孩童娘作主,
  兩隻奶奶塞子嘴,
  輕輕到我裡床來!」

  【《吳歌甲集》附錄七《野有死麇》之二】得適之師來信……「《野有死麇》一詩最有社會學上的意味。初民社會中,男子求婚於女子,往往獵取野獸,獻與女子。女子若收其所獻,即是允許的表示。此俗至今猶存於亞州、美州的一部分民族之中。此詩第一、第二章,說那用白茅包著的死鹿,正是吉士誘佳人的贄禮也。」

  適之師又對我說:「此詩之義,經學家雖講為峻拒,文學家卻是講為互惡的。記得王次回詩中即有此類句子。」我依了這個指導,去尋《疑雨集》,在第四卷無題詩中,得到以下一首:

  重來絮語向西窗,奉墜羅衣淚一雙。
  臂釧夜寒歸雪砌,鬢鬟風亂過春江。
  金堂地逼防言鳥,茅舍雲深絕吠尨。
  郎肯愛閑須一到,阿家新醊正開缸。

  【《吳歌甲集》附錄十一:《野有死麇》之三】承俞平伯先生在《語絲》第三十一期中給我一封信,又承錢玄同先生在《語絲》第三十三期中給我一封信。

  (俞信)我以為卒章三句,乃是三層意思,絕非一意複說。「無使尨也吠」,意在沒有聲音,便作幽構。若「無感我帨兮」,本意既不在有聲音與否上面,你們所論「設想想『感帨』發出聲音」,因而論及「帨」字之義,絕未中的,反覺疑惑叢生了。……必須明白「舒而脫脫兮」是一層意思,「無感我帨兮」是一層意思(俞先生以為是「若迎若拒之姿態」),「無使尨也吠」又是一層意思,一層進逼一層,然後方有情致。否則一味拒絕,或一口答應,豈不大殺風景呢?「將軍欲以巧勝人,盤馬彎弓故不發。」急轉直下式的偷情,與溫柔敦厚之《詩·國風》,得無大相徑庭乎?

  (錢信)想起十九年前,有一位朋友用蘇州口語「意譯」這三句為「倷慢慢能㖸!倷覅拉我格絹頭㖸!倷聽聽,狗拉浪叫哉!」我覺得他譯得頗有意思。

  錢先生所舉某君譯文,妙饒風趣,惟第三句猶用鄭、朱舊解,以拒絕為其本義,似非。詩中原是恐尨之吠而加對方以警告,不是聞尨之吠,而遂借為喝止之辭。若照某君所譯,重譯以文言,便要變成「子其聽之,尨既吠矣」,而不是「無使尨也吠」了。

  【郭沫若譯文】

  有位勇士打了一隻鹿子回來,
  用白色的茅草把它包好,
  搭在左邊的肩上。
  他右手拿著弓和箭,
  背後有只獵犬跟著。

  ※

  他走到一處平野上來的時候,
  看見一位少女坐在一株白楊樹下。
  少女是很清秀地,就像一塊玉石一樣。
  勇士便放下弓箭,把鹿子捧在手裡,
  走去跪在她的面前說要把鹿子獻給她。

  ※

  少女說:你規矩些,你和雅些。
  不要拉我的手巾呀!
  我怕你那尨犬兒,
  不要使它咬了我呀!
  勇士總說要把鹿子獻給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