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自清 > 朱自清翻譯作品集 | 上頁 下頁
心理學的範圍(1)



  Mc Dougall 作

  心理學是積極的行為科學

  精確解釋任一種自然科學的範圍,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把各種科學所研究的自然對象之種類指出,就算給了他們一個簡單的定義;並且這種定義也多半是充足的:譬如說,地質學是地層的科學。但是這樣界說不算確盡。地質學是要侵到別的許多科學裡的,在他拿礦物的構成當地層一部研究的時候,他便侵到礦物學裡;在他研究化石裡動植物的時候,他便侵到生物學裡;在他討論地層初次構成的情狀的時候,他又侵到天文學或是創世學(Cssmogony)裡去了。

  有幾種科學的範圍劃出已是難了,到了那些論生物的,格外是難上加難。滿足和精確的界說,只在完全知識的光線裡才能有的。現在我們對於生物的知識很不完備。我們已經見到,在我們知識生長的時候,生命的科學必定有新分部創造出來,而我們對於各科間關係的概念必定要經大大的變化。照這樣,只取暫時的態度,來決定我們各種科學的範圍,並且參考著他們的發展情形、研究方法和實際需要,比專論和他們相關的各類對象,想借此給他們定出終極而嚴格的界說的,要聰明的多了。更進一步,我們解釋一種科學的範圍所用的名詞,應該是極力和理論的或玄想的含義脫離的,並且是單指習知的對象,公認的殊異和詳察的事實的。

  若是我們在這些議論的光線裡,考察一向很通行的心理學的界說,我們就要看出他們是不能叫人滿意的。心理學Psychology這個字是從希臘的靈魂和科學兩個字轉合而成,是要拿他標出靈魂的研究,作為科學的一個特別分部的。但靈魂是什麼?用這個方法來標示心理學的範圍,是承認那從遠古流傳下來,至今還通行很廣的人性構成的理論,那理論是,每個人的人格是由兩個很不相似的部分或原則組織成的,這兩個東西就是靈魂和身體。從前以為靈魂能夠和物質的身體分離,而在和他暫時聯合的時候,借給他一切那些「生物拿了和無生物區別的」特性。在最早的時代,一般人總想著靈魂這個東西是由一種很薄或很細的物質所成,他和空氣的關係,就同空氣和固體一樣。他們又懸想這種精細的流動體或精神滿布在身體各部分;並且雖然這樣的伸展到全身體,他還是一個分明的實在,能夠離開身體存在。在身體死後,他繼續存在,並可顯現出來,算是身體的副本,朦朦朧朧的好像水蒸氣一般;這種或叫做鬼。就是生活的期間,這鬼靈魂Ghost-Soul在睡覺或失魂的時候,也許退出一些時,並且在別處顯現呢。

  古希臘頂大的哲學家柏拉圖(Plato)不承認這種靈魂的概念把靈魂當作像水蒸氣一般的身體的副本的。他以為靈魂是一個實體,本性和物質的東西根本不同,不能從感覺知道,只能拿智慧瞭解。柏拉圖的最大繼承人是亞裡士多德(Aristoteles),他著了一部有名的《靈魂論》(On the Soul),這部書在一般論起來,要算專論心理學的第一部重要著作了。他反對舊傳的靈魂概念,以為寧可把他當作生活作用的總和:他的注意向著那些「生活的實體拿了和無自動力的東西區別的」特性;說一樣東西有一個靈魂,在他看起來,和說這東西顯示這些特性的幾種或全部一樣,不過說的簡便些罷了。至於問到這些作用是否屬￿一個實體或實在,他承認他自己還沒達到一定的意見;所謂實體或實在,便是在身體蛻化之後,無論如何,可以繼續存著的。

  經過了中世,哲學家繼續爭辯靈魂的本性和他的作用。最普通的靈魂觀,是把亞裡士多德的教訓合著柏拉圖的靈魂概念,說靈魂是非物質的實體,離開身體,以及在身體死後,可以繼續運行他的作用的。這種見解盛行,自然的結果便是大家都傾向著去把注意集中在靈魂的高等或純粹的智慧作用上面,便不問那些身體作用的重要了,這些身體作用,亞裡士多德以為是靈魂生命表現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因為他們包含著靈魂和身體的聯絡的緣故。十七世紀裡,這個傾向在近世哲學的始祖笛卡兒(Descartes)的學說之中,達到他的頂點了。他勇敢的斷言,人和動物的身體同別的物質的東西毫沒不同,但不過是些複雜的機械,他們的工作,可以拿機械的原則來解釋,所謂機械的原則,便是那叫我們能瞭解別的機械的歷程的。他說,獨獨的一切生物中的人有一個靈魂,並且這個靈魂僅僅運行思想和決意等高等心理作用。

  把嚴格的機械的自然觀作為一定的公式,這件事引著笛卡兒到這個地位;而自然科學快快的進步,叫人信仰這個機械觀之十分滿足的心伸張,不久他們就問——若是動物不過是複雜的機械,何以不應把人看做格外複雜的機械呢?他們問,靈魂是什麼?他們並答道,——這全然是虛構的概念,是從迷信發生出來,長老們保持著他,想借此伸張他們的勢力,維繫教會的權威的。笛卡兒勇敢的思辨便由此變成十七八世紀很通行的獨斷唯物論了。哲學家被這樣逼著去給靈魂的概念預備科學的基礎,他們覺著自己到了很大的困難裡面。有些人如洛克(Lacke)回到默示的宗教Revealed religion,當他是靈魂信仰唯一的真確根據。僧正巴克來(Berkeley)精細的駁人對於物質實在的信仰,以攻擊唯物論。但是那時一個最有勢力的著作家,蘇格蘭懷疑派的鉅子,叫做休謨(Hume)的,堂堂的議論靈魂的存在不過是一種傳說,這個傳說,大家以前不加批評,便承認了,靈魂存在的論證一向不曾成就,以後也不能成就的。

  這樣,一直到十八世紀的終局,哲學所論證的,似乎不是唯物論,就是通行的懷疑論,只有這兩種了。在這個時候,康德(kant)出來,他想出一個新法子避掉這個兩中式。他說,我們知覺物質東西的時候,只能知道他們的現象,我們物質世界的概念之本性,大部分是從我們心的本性決定的。那麼,我們所謂自然的世界或物質的世界,不過是些實在對於我們的現象,因為這些現象的本性大部是由我們自己心的構成決定的,至於實在的真性的觀念,我們不能有:就是我們所信為我們發明的物質自然界的律,如因果律,機械工作律,也只好算表現我們心的本性的,不能算表現那不可知實在的本性的;這實在現於我們便是物質世界。他更進一步說,我們的心也不是我們直接觀察所可得,我們只有對於心的現象的直接知識罷了。雖然這樣,他又持一論說,我們雖不能用科學的方法確定靈魂的存在或描寫靈魂的本性,但我們道德性的思慮可以證明我們信仰他的存在,當他是一個不朽的超感覺的實體,是不錯的。後來思想家大部分承認康德「物質世界之現象性質」的論證;但他們覺著他維持靈魂信仰的議論全然不足信;隨後對於確定靈魂的存在和解釋他的本性的種種努力,是不認為有成效的了。

  這個很不完備的靈魂思想史的概略,可以顯明為什麼現在把心理學當作靈魂的科學解釋是不可能;因為這概略顯明靈魂的概念是一個玄想的假定,拿了做自然科學大範圍的界說裡主要概念,未免太不分明不確定了。論到靈魂的地位是這樣,所以近來許多著作家寧可把心理學當「心的科學」解釋。但這也不能叫人滿意。第一層,且不說哲學裡別的分部,就是論理學也必得算是一種心的科學,但是論理學便和心理學不同,並且有點離開他獨立;這樣,這種界說不能標明心理學的範圍了。第二層,是用極難解釋的東西來述這個界說。因為誰能的的確確告訴我們心是什麼呢?我們發了這個疑問,立刻就要引起幾種最深奧最多爭議的哲學問題來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