闂傚倸鍊搁崐椋庢濮橆兗缂氱憸宥堢亱閻庡厜鍋撻柛鏇ㄥ亞閿涙盯姊虹捄銊ユ珢闁瑰嚖鎷�
闂傚倸鍊搁崐椋庣矆娓氣偓楠炲鏁撻悩鍐蹭画闂佹寧绻傞ˇ顖滃瑜版帗鐓涢柛銉e劚閻忊晠鎮峰▎娆戠暤闁哄苯绉烽¨渚€鏌涢幘璺烘灈鐎殿喖顭烽弫鎾绘偐閼碱剨绱叉繝娈垮枟閿曗晠宕㈡禒瀣畺婵炲棗娴氬〒濠氭煏閸繃顥滈梺鍙夌矒閺岀喖宕欓妶鍡楊伓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閸撲礁鍨濇い鏍ㄧ矋瀹曟煡鏌涚仦鍓х細濞存粌缍婇弻锝夊箛椤掍焦鍎撻梺鍏肩摃椤濡甸崟顖氱闁瑰瓨绻嶆禒鐓庘攽閳藉棗浜濋柨鏇樺灲瀵鈽夐姀鐘栥劑鏌熺€涙ḿ绠氶悗姘緲閳规垿顢氶崱妯侯伓闂傚倸鍊搁崐椋庣矆娓氣偓楠炲鏁撻悩鍐叉疄闂佸憡鎸嗛崨顖滃帬闂備礁婀遍搹搴ㄥ闯椤曗偓瀵偅绻濋崟銊ヤ壕妤犵偛鐏濋崝姘亜閿旇鐏犻摶鐐存叏濡炶浜鹃梺鍝勬湰閻╊垱淇婇悜绛嬫晩闁绘挸瀵掑ḿ浠嬫⒒娴h棄顥嶆い鏇熺矒楠炲繘鏁撻敓锟�闂傚倸鍊搁崐椋庣矆娓氣偓楠炲鏁撻悩鍐蹭画闂侀潧臎閸屾粌澧炬繝鐢靛仜濡瑩骞愭繝姘?闁瑰墽绮悡鏇㈡煛閸ャ儱濡煎ù婊嗗Г缁绘盯宕楅悡搴闂侀€炲苯澧伴柟铏尵閳ь剚鍑归崢濂糕€﹂崹顕呮建闁逞屽墴楠炲繐煤椤忓懏娅㈤梺璺ㄥ櫐閹凤拷闂傚倸鍊峰ù鍥敋瑜忛埀顒佺▓閺呮繄鍒掑▎鎾崇婵°倐鍋撶紒鐘崇墵閺屾稓浠﹂崜褋鈧帗銇勯埡鍐ㄥ幋闁哄本鐩、鏇㈠Χ閸涱喚褰氱紓鍌欐祰妞寸ǹ螞閸愵喖钃熼柍銉﹀墯閸氬骞栫划鍏夊亾瀹曞浂鍟嬮梻鍌欑婢瑰﹪鎮℃径鎰闁跨噦鎷�闂傚倸鍊峰ù鍥х暦閻㈢ǹ绐楅幖娣妽閸庡秵绻濋棃娑卞剰缁炬儳顭烽弻鐔煎礈瑜忕敮娑㈡煟閹惧鎳勯柕鍥у瀵粙濡歌閺嗭繝姊洪棃鈺冨埌缂傚秴锕濠氭晲婢跺棌鍋撻敃鍌氱婵犻潧妫ḿ楣冩⒒娴e憡璐¢柛瀣ㄥ姂瀹曡绂掔€n亝鐎梺鐟板⒔缁垶寮查幖浣圭叆闁绘洖鍊圭€氾拷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氭俊鐐€栭崹鐢稿箠濮椻偓楠炲啫螣娓氼垱鍍甸柡澶婄墑閸斿秴鈻撻悧鍫㈢闁哄鍨甸幃鎴炵箾閸忚偐鎳呯紒顔碱煼楠炲酣鎳為妷褍甯惧┑鐘垫暩閸婎垶宕橀…鎴滄偅闂備線鈧偛鑻晶楣冩煙閸戙倖瀚�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位鍥敍閻愭潙娈e銈嗙墬缁酣鎯岄幘鍨涘亾鐟欏嫭绀€婵炴祴鏅滈幈銊╁箮閼恒儳鍘繝鐢靛Т缁绘ê顬婇鍓х=鐎广儱鎷嬮崕鎴︽煃瑜滈崜娆戠不瀹ュ纾块柛妤冨€e☉妯锋瀻闁规儳纾崢閬嶆⒑鐠恒劌娅愰柟鍑ゆ嫹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妞嬪海鐭嗗〒姘e亾閽樻繂霉閸忓吋缍戦柛銊ュ€块弻娑⑩€﹂幋婵呯盎缂備礁澧庨崑銈夊蓟閿濆绫嶉柛銉e妸閳ь剙鍟撮弻锝夊箳閹搭垵鍚梺缁樻惄閸嬪﹤鐣烽崼鏇炍╅柕澶堝劜閻︽捇姊绘笟鈧埀顒傚仜閼活垱鏅舵ィ鍐╃厵闁告垯鍊栫€氾拷闂傚倸鍊搁崐椋庣矆娓氣偓楠炴牠顢曢敃鈧粻鐘诲箹濞n剙濡肩痪鎯х秺閺岀喖姊荤€电ǹ濡介梺绋块缁夋挳鍩為幋锔藉亹鐎规洖娴傞弳锟犳⒑閹惰姤鏁遍柛銊ョ仢椤曪綁宕奸弴鐐哄敹濡炪倖鍔﹀鈧紒銊ょ矙濮婃椽宕崟顒婄川闂佺懓鍤栭幏锟�
婵犵數濮烽弫鍛婃叏娴兼潙鍨傚┑鍌溓归弰銉╂煛瀹ュ骸骞楅柛瀣儔閺岋繝宕堕埡浣稿闂佸吋婢樺ḿ锟犲蓟濞戞ǚ妲堟繛鍡樺姉缁嬪洭鏌i悢鍝ユ嚂濠碘€虫喘閸┾偓妞ゆ巻鍋撶紒鐘茬Ч瀹曟洟鏌嗗鍡椾罕婵犵數濮村ú銈夋偪椤曗偓閺屻劑鎮ら崒娑橆伓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氶梻浣稿悑濡炲潡宕归崼鏇炵畺闁秆勵殔閻愬﹥銇勯幋锛版帡宕戦幘璇插唨妞ゆ挾鍋熼ˇ顓㈡偡濠婂啴鍙勯柨婵堝仱瀵挳濮€閿涘嫬甯楅柣鐔哥矋缁挸鐣峰⿰鍐f闁靛繒濮烽崝锕€顪冮妶鍡楃瑨闁稿妫濆鍐测堪閸喓鍘甸梺鍛婂灟閸婃牜鈧熬鎷�濠电姷鏁告慨鐑藉极閹间礁纾婚柣鎰惈缁犲綊鏌嶉崫鍕櫣闁搞劌鍊块弻锝夊閳惰泛缍婂畷銉ф喆閸曗晙绨婚梺瑙勫劤瀹曨剟鎮橀埡鍌欑箚妞ゆ劧缍囬懓鍧楁煛鐏炲墽娲村┑锛勫厴楠炲鈹戞繝鍌や純濠电姵顔栭崳顖炲箯閿燂拷闂傚倸鍊峰ù鍥х暦閻㈢ǹ闂柕澶嗘櫅閸屻劑鏌熼梻瀵割槮闁汇倝绠栭弻锝夊箛椤栨ǚ鍋撻埀顒勬煃瑜滈崜銊︿繆閸ヮ剙绠柣妯烘▕閸熷懏銇勯弮鍥撻柕鍡楀暣閺岋絾鎯旈垾鍐茶緟闂佺ǹ顑嗛幑鍥蓟濞戙垹绠涢梻鍫熺☉缁犺绻涚€涙ḿ鐜婚柟鍑ゆ嫹闂傚倸鍊搁崐椋庣矆娓氣偓楠炲鏁撻悩鍐蹭画闂佹寧绻傞ˇ顖滃瑜版帗鐓涢柛銉e劚閻忊晠鎮峰▎娆戠暤闁哄苯绉烽¨渚€鏌涢幘璺烘灈妤犵偛鍟灒閻犳亽鍔庨弶鎼佹⒑鐟欏嫬鍔ゅ褍閰i、娆撳箣濠垫劖瀵岄梺闈涚墕閹冲酣宕甸柆宥嗙厵闁告垯鍊栫€氾拷濠电姷鏁告慨鐢割敊閺嶎厼绐楁俊銈呭暞瀹曟煡鏌熼柇锕€鏋ょ痪鎹愬Г閹便劌螣閸ф鎽甸悗瑙勬礀瀵墎鎹㈠┑瀣棃婵炴垶鑹鹃。褰掓⒑缂佹ê绗掗柨鏇ㄤ邯閹繝顢曢敃鈧悙濠囨煏婵炲灝鍔氭慨锝呯墦濮婃椽鏌呴悙鑼跺濠⒀囩畺閺岀喖宕欓妶鍡楊伓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閸撲礁鍨濇い鏍ㄧ矊閸ㄦ繄鈧厜鍋撻柍褜鍓熼崺鈧い鎺嶇閸ゎ剟鏌涢幘纾嬪妞ゆ洏鍎靛畷鐔碱敍濞戞ü绨婚梻浣告啞缁哄潡宕曢棃娑辩€舵い鏇楀亾婵﹥妞介獮鏍倷閹绘帒啸濠电姷顣介埀顒冩珪瀹告繄鈧鍟崶褏鍔﹂梺璺ㄥ櫐閹凤拷闂傚倷娴囧畷鐢稿窗閹邦喖鍨濈€广儱妫楅崹鏃堟煟閿濆懓瀚伴柛銊︾箓铻栭柨婵嗘噹閺嗘棃鏌嶈閸撴瑩骞婂鈧獮濠囨晸閻樺弬褔鏌涢弴銊ュ箹濠⒀囩畺濮婄粯绻濇惔鈥茬盎濠电偠顕滅粻鎾崇暦濞嗘帇浜归柟鐑樺灩閸旓箑顪冮妶鍡楃瑨闁挎洏鍎抽埀顒佺啲閹凤拷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妞嬪海鐭嗗〒姘e亾闁诡垰鏈粭鐔煎焵椤掆偓閻g兘寮撮姀鈥虫闂侀潧鐗嗗ú銊╂偂鐎n喗鈷戦柟顖嗗懐顔囬梺鍛娚戠划鎾崇暦閹达箑绠婚柤鎼佹涧閻濅即姊洪悙钘夊姤婵炲懏娲熼幃闈涒攽閸″繑鏂€闂佸疇妫勫Λ妤佺妤e啯鐓欓柛鎴欏€栫€氾拷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劍閸嬪鈹戦悩鎻掝仾闁哄棙绮嶆穱濠囧Χ閸屾矮澹曢梺鍛婎殙妞存悂濡甸崟顖氱闁瑰瓨绻嶆禒濂告⒑閸涘﹤濮€闁稿鎹囧缁樻媴閸濆嫪缂撻梺绋垮濞兼瑩鍩㈠澶婂嵆闁绘ê鍚€缁楀姊虹捄銊ユ珢闁瑰嚖鎷�
學達書庫 > 朱自清 > 讀書指導 | 上頁 下頁
《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5)


  李白詩,書中選五古三首,樂府三首,七古四首,樂府五首,五律五首,七律一首,五絕二首,樂府一首,七絕二首,樂府三首。各體都備,七古和樂府共九首,最多,五七絕和樂府共八首,居次。李白,字太白,蜀人,玄宗時作供奉翰林,觸犯了楊貴妃,不能得志。他是個放浪不羈的人,便辭了職,遊山水,喝酒,作詩。他的態度是出世的,作詩全任自然。當時稱他為「天上謫仙人」,這說明了他的人和他的詩。他的樂府很多,取材很廣;他其實是在抒寫自己的生活,只借用樂府的舊題目而已。他的七古和樂府篇幅恢張,氣勢充沛,增進了七古體的價值。他的絕句也奠定了一種新體制。絕句最需要經濟的寫出,李白所作,自然含蓄,情韻不盡。書中所收《下江陵》一首,有人推為唐代七絕第一。杜甫詩,計五古五首,七古五首,樂府四首,五七律各十首,五七絕各一首。只少五言樂府,別體都有。律詩共二十首,最多;七古和樂府共九首,居次。杜甫,字子美,河南鞏縣人。安祿山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他從長安逃到靈武,作了左拾遺的官。後因事被放,輾轉流落到成都,依故人嚴武,作到「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他在蜀住的很久。他是儒家的信徒,一輩子惦著仕君行道;又身經亂離,親見民間疾苦。他的詩努力描寫當時的情形,發抒自己的感想。唐代用詩取士,詩原是應試的玩意兒;詩又是供給樂工歌妓唱來伺候宮廷和貴人的玩意兒。李白用來抒寫自己的生活,杜甫用來抒寫那個大時代,詩的境界擴大了,地位也增高了。而杜甫抓住了廣大的實在的人生,更給詩開闢了新世界。他的詩可以說是寫實的;這寫實的態度是從樂府來的。他使詩歷史化,散文化,正是樂府的影響。七古體到他手裡正式成立,律詩到他手裡應用自如——他的五律極多,差不多窮盡了這一體的變化。

  王維詩,計五古五首,七言樂府三首,五律九首,七律四首,五絕五首,七絕和樂府三首,五律最多。王維,字摩詰,太原人,試進士,第一,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他會草書隸書,會畫畫。有別墅在輞川,常和裴迪去遊覽作詩。沈宋的五律還多寫豔情,王維改寫山水,選詞造句都得自出心裁。從前雖也有山水詩,但體制不同,無從因襲。蘇軾說他「詩中有畫」。他是苦吟的,宋人筆記裡說他曾因苦吟走入醋缸裡;他的《渭城曲》(樂府),有人也推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他的詩是精緻的。孟浩然詩,計五古三首,七古一首,五律九首,五絕二首,也是五律最多。孟浩然,名浩,以字行,襄州襄陽人,隱居鹿門山,四十歲才游京師。張九齡在荊州,召為僚屬。他用五律寫江湖,卻不若吟,佇興而作。他專工五言,五言各體都擅長。山水詩不但描寫自然,還欣賞自然;王維的描寫比孟浩然多些。

  韋應物詩,五古七首,五律二首,七律一首,五七絕各一首,五古多。韋應物,京兆長安人,作滁州刺史,改江州,入京作左司郎中,又出作蘇州刺史。世稱韋左司或韋蘇州。他為人少食寡欲,常焚香掃地而坐。詩淡遠如其人。五古學古詩,學陶詩,指事述情,明白易見——有理語也有理趣,正是陶淵明所長。這些是淡處。篇幅多短,句子渾含不刻畫,是遠處。朱子說他的詩無一字造作,氣象近道。他在蘇州所作《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詩開端道:「兵衛森畫戟,宴寢凝清香;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詩話推為一代絕唱,也只是為那肅穆清華的氣象。篇中又道,「自漸居處崇,未睹斯民康」,《寄李儋元錫》(七律)也道,「邑有流亡愧俸錢」,這是憂民;識得為政之體,才能有些忠君愛民之言。劉長卿詩,計五律五首,七律三首,五絕三首,五律最多。劉長卿,字文房,河間人,登進士第,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他也是苦吟的人,律詩組織最為精密整煉;五律更勝,當時推為「五言長城」。上文曾舉過兩首作例,可見出他的用心處。

  李商隱詩,計七古一首,五律五首,七律十首,五絕一首,七絕七首,七律最多,七絕居次。李商隱,字義山,河內人,登進士第。王茂元鎮河陽,召他掌書記,並使他作女婿。王茂元是李德裕同黨;李德裕和令狐楚是政敵。李商隱和令狐楚本有交誼,這一來卻得罪了他家。後來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作了宰相,李商隱屢次寫信表明心跡,他只是不理。這是李商隱一生的失意事,詩中常常涉及,不過多半隱約其辭。後來柳仲郢鎮東蜀,他去作過節度判官。他博學強記,又有隱衷,詩裡的典故特別多。他的七律裡有好些《無題》詩,一方面像是相思不相見的豔情詩,另一方面又像是比喻,詠歎他和令狐綯的事,寄託那「不遇」的意旨。還有那篇《錦瑟》,雖有題,解者也紛紛不一。那或許是悼亡詩,或許也是比喻。又有些詠史詩,如《隋宮》,或許不只是詠古,還有刺時的意旨。他的詩語既然是一貫的隱約,讀起來便只能憑文義、典故和他的事蹟作一些可能的概括的解釋。他的七絕裡也有這種詠史或遊仙詩,如《隋宮》、《瑤池》等。這些都是奇情壯采之作——一方面七律的組織也有了進步——,所以入選的多。他的七絕最著名的可是《寄令狐郎中》一首。杜牧詩,五律一首,七絕九首,幾乎是專選一體。杜牧,字牧之,登進士第。牛僧孺鎮揚州,他在節度府掌書記,又作過司勳員外郎。世稱杜司勳,又稱小杜——杜甫稱老杜。他很有政治的眼光,但朝中無人,終於是個失意者。他的七絕感慨深切,情辭新秀。《泊秦淮》一首也曾被推為壓卷之作。

  唐以前的詩,可以說大多數是五古,極少數是七古;但那些時候並沒有體制的分類。那些時候詩的分類,大概只從內容方面看,最顯著的一組類別是五言詩和樂府詩。五言詩雖也從樂府轉變而出,但從阮籍開始,已經高度的文人化,成為獨立的抒情寫景的體制。樂府原是民歌,敘述民間故事,描寫各社會的生活,有時也說教,東漢以來文人仿作樂府的很多,大都沿用舊題舊調,也是五言的體制。漢末舊調漸亡,文人仿作,便只沿用舊題目;但到後來詩中的話也不盡合於舊題目。這些時候有了七言樂府,不過少極;漢魏六朝間著名的只有曹丕的《燕歌行》,鮑照的《行路難》十八首等。樂府多樸素的鋪排,跟五言詩的渾含不露有別。五言詩經過漢魏六朝的演變,作風也分化。阮籍是一期,陶淵明、謝靈運是一期,「宮體」又是一期。阮籍抒情,「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顏延年、沈約等注《詠懷詩》語),最是渾含不露。陶謝抒情、寫景、說理,漸趨詳切,題材是田園山水。宮體起于梁簡文帝時,以豔情為主,漸講聲調對偶。

  初唐五古還是宮體餘風,陳子昂、張九齡、李白主張復古,雖標榜「建安」(漢獻帝年號,建安體的代表是曹植),實是學阮籍。本書張九齡《感遇》二首便是例子。但盛唐五古,張九齡以外,連李白所作(《古風》除外)在內,可以說都是陶謝的流派。中唐韋應物、柳宗元也如此。陶謝的詳切本受樂府的影響。樂府的影響到唐代最為顯著。杜甫的五古便多從樂府變化。他第一個變了五古的調子,也是創了五古的新調子。新調子的特色是散文化。但本書所選他的五古還不是新調子,讀他的長篇才易見出。這種新調子後來漸漸代替了舊調子。本書裡似乎只有元結《賊退示官吏》一首是新調子;可是散文化太過,不是成功之作。至於唐人七古,卻全然從樂府變出。這又有兩派。一派學鮑照,以慷慨為主;另一派學晉《白紵(舞名)歌辭》(四首,見《樂府詩集》)等,以綺豔為主。李白便是著名學鮑照的;盛唐人似乎已經多是這一派。七言句長,本不像五言句的易加整煉,散文化更方便些。《行路難》裡已有散文句。李白詩裡又多些,如,「我欲因之夢吳越」(《夢遊天姥吟留別》),又如上文舉過的「棄我去者」二語。七古體夾長短句原也是散文化的一個方向。初唐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全首道:「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簡直沒有七言句,卻也可以算入七古裡。到了杜甫,更有意的以文為詩,但多七言到底,少用長短句。後來人作七古,多半跟著他走。他不作舊題目的樂府而作了許多敘述時事,描寫社會生活的詩。這正是樂府的本來面目。本書據《樂府詩集》將他的《哀江頭》、《哀王孫》等都放在七言樂府裡,便是這個理。從他以後,用樂府舊題作詩的就漸漸的稀少了。另一方面,元稹、白居易創出一種七古新調,全篇都用平仄調協的律句,但押韻隨時轉換,平仄相間,各句安排也不像七律有一定的規矩。這叫長慶體。長慶是穆宗的年號,也是元白的集名。本書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都是的。古體詩的聲調本來比較近乎語言之自然,長慶體全用律句,反失自然,只是一種變調。但卻便於歌唱。《長恨歌》可以唱,見於記載,可不知道是否全唱。五七古裡律句多的本可歌唱,不過似乎只唱四句,跟唱五七絕一樣。古體詩雖不像近體詩的整煉,但組織的經濟也最著重。這也是它跟散文的一個主要的分別。前舉韋應物《送楊氏女》便是一例。又如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裡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一方面說謝朓(小謝),一方面是比喻。且不說喻旨,只就文義看,「蓬萊」句又有兩層比喻,全句的意旨是後漢文章首推建安詩。「中間」句說建安以後「大雅久不作」(見李白《古風》第一首),小謝清發,才重振遺緒;「中間」、「又」三個字包括多少朝代,多少詩家,多少詩,多少議論!組織有時也變換些新方式,但得出于自然。如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七古)用夢遊和夢醒作綱領,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用唱歌跟和歌作綱領,將兩篇歌辭穿插在裡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