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自清 > 讀書指導 | 上頁 下頁 |
《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4) |
|
詩和文的分別,一部分是在詞句篇段的組織上,詩的組織比文的組織要經濟些。引用比喻或典故,一個原因便是求得經濟的組織。在舊體詩裡,有字數聲調對偶等制限,有時更不得不鑄造一些特別經濟的組織來適應。這種特殊的組織在文裡往往沒有,至少不常見。初學遇到這種地方也感困難,或誤解,或竟不懂。這得去看詳細的注釋。但讀詩多了,常常比較著看,也可明白。這種特殊的組織也常利用比喻或典故組成,那便更複雜些。如劉長卿《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五律): 流落征南將,曾驅十萬師。 罷歸無舊業,老去戀明時。 獨立三邊靜,輕生一劍知。 茫茫江漢上,日暮欲何之! 「輕生一劍知」就是一劍知輕生的意思;輕生是說李中丞作征南將時不顧性命殺敵人。一劍知就是自己知;劍是殺敵所用,是自己的一部分,部分代全體是修辭格之一。自己知又有兩層用意:一是問心無愧,忠可報君,二是只有自己知,別人不知。上下文都可印證。又,「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五古,王維,《渭川田家》),式微用《詩經》。《式微》篇道:「式微,式微,胡不歸!」本詩的《式微》是篇名,指的是這篇詩。吟《式微》,只是取「胡不歸」那一語,用意是「何不歸田呢」。又,「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七律,杜甫,《野望》),「恐美人之遲暮」見《楚辭》,遲暮是老大無成的意思。「惟將」句是說自己已老大,不曾有所建樹報答聖朝,加上遲暮的年光又都消磨在多病裡,雖然「海內風塵」(見本詩第三句),卻絲毫的力量也不能盡。「供」是喻依,杜甫自己是喻體,消磨在裡面是意旨。這三例都是用辭格(也是一種比喻)或典故組成的。又如李頎《送陳章甫》(七古)末尾道,「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昨日罷官,想到就要別了許多朋友歸裡,自然不免一番寂寞;但是「聞道故林相識多」,今日臨行,想到就要會見著那些故林相識的朋友,又覺如何呢?——該不會寂寞了吧?昨今對照,用意是安慰。——昨日是日前的意思。又劉長卿《尋南溪常道士》: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屐痕。 白雲依靜渚,芳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去尋常道士,他不在寓處;「隨山到水源」才尋著。對著南溪邊的花和常道士的禪意,卻不覺忘言。相對是和「溪花與禪意」相對著。禪意給人妙悟,溪花也給人妙悟——禪家有拈花微笑的故事,那正是妙悟的故事——,所以說「與」。妙悟是忘言的。尋著了常道士,卻被溪花與禪意吸引住!只顧欣賞那無言之美,不想多交談,所以說「亦」忘言。又,韋應物《送楊氏女》(五古),是送女兒出嫁楊家,前面道:「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篇尾道:「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全詩不曾說出楊氏女是長女,但讀了這幾句關係自然明白。 倒裝這特殊的組織,詩裡也常見。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五律,王維,《山居秋暝》),「歸浣女」「下漁舟」就是浣女歸,漁舟下。又,「家書到隔年」(五律,杜牧,《旅宿》)就是家書隔年到。又,「東門酤酒飲我曹」(七古,李頎,《送陳章甫》),「飲我曹」就是我曹飲,從上下文可知。又,「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五律,杜甫,《旅夜書懷》),就是文章豈著名,老病應休官。又,「幽映每白日」(五律,劉眘虛,《闕題》),就是白日每幽映。又,「徒勞恨費聲」(五律,李商隱,《蟬》),就是費聲恨徒勞。又,「竹憐新雨後,山愛夕陽時」(五律,錢起,《穀口書齋寄楊補闕》),就是憐新雨後之竹,愛夕陽時之山——憐愛之意。又,「獨夜憶秦關,聽鐘未眠客」(五古,韋應物,《夕次盱眙縣》)就是聽鐘未眠客,獨夜憶秦關。這些倒裝句裡純然為了適應字數聲調對偶等制限的卻沒有,它們主要的作用還在增強語氣。此外如「何因不歸去,淮上對秋山?」(五律,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州故人》)這是詰問自己,「何因」直貫下句,二語合為一句。這也為了經濟的緣故。——至如「少陵無人謫仙死」(七古,韓愈,《石鼓歌》),「無人」也就是「死」。這是求新,求驚人。又,「百年多是幾多時」(七律,元稹,《遣悲懷》之三),是說百年雖多,究竟又有多少時候呢?這也許是當時口語的調子。又如「雲中君不見」(五律,馬戴,《楚江懷古》),雲中君是一個詞,這句詩上三字下二字,跟一般五言句上二下三的不同,但似乎只是個無意為之的例外,跟古詩裡「出郭門直視」一般。可是如「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七律,杜甫,《宿府》),「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七律,杜甫,《閣夜》),都是上五下二,跟一般七言句上四下三或上二下五的不同;又,「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七絕,無名氏,《雜詩》),每句上四字作一二一,而一般作二二或三一。這些卻是有意變調求新了。 本書選詩,各方面的題材大致都有,分配又勻稱,沒有單調或瑣屑的弊病。這也是唐代生活小小的一個縮影。可是題材的內容雖反映著時代,題材的項目卻多是漢魏六朝詩裡所已有。只有音樂圖畫似乎是新的。賦裡有以音樂為題材的,但晉以來就少。唐代音樂圖畫特別發達,反映到詩裡,便增加了題材的項目。這也是時勢使然。在各種題材裡,「出處」是一重大的項目。從前讀書人唯一的出路是出仕,出仕為了行道,自然也為了衣食。出仕以前的隱居,干謁,應試(落第)等,出仕以後的恩遇,遷謫,乃至憂民,憂國,思林棲,思歸田等,乃至真個辭官歸田,都是常見的詩的題目,本書便可作例。仕君行道是儒家的思想,隱居和歸田都是道家的思想。儒道兩家的思想合成了從前的讀書人。但是現在時勢變了,讀書人不一定出仕,林棲、歸田等思想也絕無僅有。有些人讀這些詩,也許會覺得不真切,青年學生讀書,往往只憑自己的狹隘的興趣,更容易有此感。但是會讀詩的人,多讀詩的人能夠設身處地,替古人著想,依然覺得這些詩真切。這是情感的真切,不是知識的真切。這些人不但對於現在有情感,對於過去也有情感。他們知道唐人的需要,唐人的得失,和現代人不一樣,可是在讀唐詩的時候,只讓那對於過去的情感領著走;這種無私,無我,無關心的同情教他們覺到這些詩的真切。這種無關心的情感需要慢慢調整自己,擴大自己,才能養成。多讀史,多讀詩,是一條修養的途徑,就是那些比較有普遍性的題材,如相思,離別,慈幼,慕親,友愛等也還是需要無關心的情感。這些題材的節目多少也跟著時代改變一些,固執「知識的真切」的人讀古代的這些詩,有時也不能感到興趣。 至於詠古之作,如唐玄宗《經魯祭孔子而歎之》(五律),是古人敬慕古人,紀時之作;如李商隱《韓碑》(七古),是古人論當時事。雖然我們也敬慕孔子,替韓愈抱屈,但知識的看,古人總隔一層。這些題材的普遍性比前一類低減些,不過還在「出處」那項目之上。還有,朝會詩,如岑參,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七律),見出一番堂皇富麗的氣象;又,宮詞,往往見出一番怨情,宛轉可憐。可是這些題材現代生活裡簡直沒有。最彆扭的是邊塞和從軍之作,唐人很喜歡作這類詩,而憫苦寒譏黷武的居多數,跟現代人冒險尚武的精神恰恰相反。但荒寒的邊塞自是一種新境界,從軍苦在當時也是一種真情的流露;若能節取,未嘗沒有是處。要能欣賞這幾類詩,那得靠無關心的情感。此外,唐人酬應的詩很多,本書裡也可見。有些人覺得作詩該等候感興,酬應的詩不會真切。但佇興而作的人向來大概不多;據現在所知,只有孟浩然是如此。作詩都在情感平靜了的時候,運思造句都得用到理智;佇興而作是無所為,酬應而作是有所為,在工力深厚的人其實無多差別。酬應的詩若能恰如分際,也就見得真切。況是這種詩裡也不短至情至性之作。總之,讀詩得除去偏見和成見,放大眼光,設身處地看去。 明代高棅編選《唐詩品匯》,將唐詩分為四期。後來雖有種種批評,這分期法卻漸被一般沿用。初唐是高祖武德元年(公元六一八)至玄宗開元初(公元七一三),約一百年。盛唐是玄宗開元元年至代宗大曆初(公元七六六),五十多年。中唐是代宗大曆元年至文宗太和九年(公元八三五),七十年。晚唐是文宗開成元年(公元八三六)至昭宗天祐三年(公元九〇六),八十年。初唐詩還是齊梁的影響,題材多半是豔情和風雲月露,講究聲調和對偶。到了沈佺期、宋之問手裡,便成立了律詩的體制。這是唐代詩壇一件大事,影響後世最大。當時有個陳子昂,獨主張復古,擴大詩的境界。但他死得早,成就不多。盛唐詩李白努力復古,杜甫努力開新。所謂復古,只是體會漢魏的作風和借用樂府詩的題目,並非模擬詞句。所以陳子昂、李白都能夠創一家,而李白的成就更大。他的成就主要的在七言樂府;絕句也獨步一時。杜甫卻各體詩都是創作,全然不落古人窠臼。他以時事入詩,議論入詩,使詩散文化,使詩擴大境界;一方面研究律詩的變化,用來表達各種新題材。他的影響的久遠,似乎沒有一個詩人比得上。這時期作七古體的最多,為的這一體比較自由,又剛在開始發展。而王維、孟浩然專用五律寫山水,也能變古成家。中唐詩韋應物、柳宗元的五古以復古的作風創作,各自成家。古文家韓愈繼承杜甫,更使詩向散文化的路上走。宋詩受他的影響極大。他的門下作詩,有詞句冷澀的,有題材詭僻的;本書裡只選了賈島一首。另一面有些人描寫一般的社會生活;這原是樂府精神,卻也是杜甫開的風氣。元稹、白居易主張詩該寫社會生活而有規諷的作意,才是正宗。但他們的成就卻不在此而在情景深切,明白如話。他們不避俗,跟韓愈一派恰相對照;可也出於杜甫。晚唐詩刻畫景物,雕琢詞句,題材又回到風雲月露和豔情上,只加了一些雅事。詩境重趨狹窄,但精緻過於前人。這時期的精力集中在近體詩。精緻的只是詞句,全篇組織往往配合不上。就中李商隱、溫庭筠雖詠豔情,卻有大處奇處,不跼蹐在綺靡的圈子裡;而李商隱學杜學韓境界更廣闊些。學杜韓而兼受溫李薰染的是杜牧,豪放之餘,不失深秀。本書選詩七十七家,初唐不到十家,盛中晚三期各二十多家。入選的詩較多的八家。盛唐四家:杜甫的三十六首,王維二十九首,李白二十九首,孟浩然十五首。中唐二家:韋應物十二首,劉長卿十一首。晚唐二家:李商隱二十四首,杜牧十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