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自清 > 讀書指導 | 上頁 下頁 |
《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2) |
|
近體詩的聲調卻有一定的規律;五七言絕句還可以用古體詩的聲調,律詩老得跟著規律走。規律的基礎在字調的平仄,字調就是平上去入四聲,上去入都是仄聲。五七言律詩基本的平仄式之一如次: 五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律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使不懂平仄的人也能看出律詩是兩組重複、均齊的節奏所構成,每組裡又自有對稱、重複、變化的地方。節奏本是異中有同,同中有異,律詩的平仄式也不外這個理。即使不懂平仄的人只默誦或朗吟這兩個平仄式,也會覺得順口順耳;但這種順口順耳是音樂性的,跟古體詩不同,正和語言跟音樂不同一樣。律詩既有平仄式,就只能有八句,五律是四十字,七律是五十六字——排律不限句數,但本書裡沒有。絕句的平仄式照律詩減半——七絕照七律的前四句——,就是只有一組的節奏。這裡所舉的平仄式只是最基本的,其中有種種重複的變化。懂得平仄的自然漸漸便會明白。不懂平仄的,只要多讀,熟讀,多朗吟,也能欣賞那些聲調變化的好處,恰像聽戲多的人不懂板眼也能分別唱的好壞,不過不大精確就是了。四聲中國人人語言中有,但要辨別某字是某聲,卻得受過訓練才成。從前的訓練是對對子跟讀四聲表,都在幼小的時候。現在高中學生不能辨別四聲也就是不懂平仄的,大概有十之八九。他們若願意懂,不妨試讀四聲表。這只消從《康熙字典》卷首附載的《等韻切音指南》裡選些容易讀的四聲如「巴把霸捌」「庚梗更格」之類,得閒就練習,也許不難一旦豁然貫通。(中華書局出版的《學詩入門》裡有一個四聲表,似乎還容易讀出,也可用。)律詩還有一項規律,就是中四句得兩兩對偶,這層也在下文論。 初學人讀詩,往往給典故難住。他們一回兩回不懂,便望而生畏,因畏而懶;這會斷了他們到詩去的路。所以需要注釋。但典故多半只是歷史的比喻和神仙的比喻;用典故跟用比喻往往是一個理,並無深奧可畏之處。不過比喻多取材於眼前的事物,容易瞭解些罷了。廣義的比喻連典故在內,是詩的主要的生命素;詩的含蓄,詩的多義,詩的暗示力,主要的建築在廣義的比喻上。那些取材於經驗和常識的比喻——一般所謂比喻只指這些——,可以稱為事物的比喻,跟歷史的比喻,神仙的比喻是鼎足而三。這些比喻(廣義,後同)都有三個成分:一、喻依,二、喻體,三、意旨。喻依是作比喻的材料,喻體是被比喻的材料,意旨是比喻的用意所在。先從事物的比喻說起。如「天邊樹若薺」(五古,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薺是喻依,天邊樹是喻體,登山望遠樹,只如薺菜一般,只見樹的小和山的高,是意旨。意旨卻沒有說出。又,「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五古,韋應物,《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世事是喻體,沿洄不得住的波上舟是喻依,惜別難留是意旨——也沒有明白說出。又,「吳姬壓酒勸客嘗」(七古,李白,《金陵酒肆留別》),當壚是喻體,壓酒是喻依,壓酒的「壓」和所謂「壓裝」的「壓」用法一樣,壓酒是使酒的分量加重,更值得「盡觴」(原詩,「欲行不行各盡觴」)。吳姬當壚,助客酒興是意旨。這裡只說出喻依。又,「辭嚴義密讀難曉,字體不類隸與蝌。年深豈免有缺畫?快劍斫斷生蛟鼉。鸞翔鳳翥眾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七古,韓愈,《石鼓歌》)「快劍」以下五句都是描寫石鼓的字體的。這又分兩層。第一,專描寫殘缺的字。缺畫是喻體,「快劍」句是喻依,缺畫依然勁挺有生氣是意旨。第二,描寫字體的一般。字體便是喻體,「鸞翔」以下四句是五個喻依——「古鼎躍水」跟「龍騰梭」各是一個喻依。意旨依次是雋逸,典麗,堅壯,挺拔——末兩個喻依只一個意旨——,都指字體而言,卻都未說出。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原作「水下灘」,依段玉裁說改——七古,白居易,《琵琶行》)。這幾句都描寫琵琶的聲音。大弦嘈嘈跟小弦切切各是喻體,急雨跟私語各是喻依,意旨一個是高而急,一個是低而急。「嘈嘈」句又是喻體,「大珠」句是喻依,圓潤是意旨。「間關」二句各是一個喻依,喻體是琵琶的聲音;前者的意旨是明滑,後者是幽澀。頭兩層的意旨未說出,這一層喻體跟意旨都未說出。事物的比喻雖然取材於經驗和常識,卻得新鮮,才能增強情感的力量;這需要創造的工夫。新鮮還得入情入理,才能讓讀者消化;這需要雅正的品味。 有時全詩是一套事物的比喻,或者一套事物的比喻滲透在全詩裡。前者如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七絕) 唐代士子應試,先將所作的詩文呈給在朝的知名人看。若得他贊許宣揚,登科便不難。宋人詩話裡說,「慶余遇水部郎中張籍,因索慶餘新舊篇什,寄之懷袖而推贊之,遂登科」。這首詩大概就是呈獻詩文時作的。全詩是新嫁娘的話,她在拜舅姑以前問夫婿,畫眉深淺合式否?這是喻依。喻體是近試獻詩文給人,朱慶餘是在應試以前問張籍,所作詩文合式否?新嫁娘問畫眉深淺,為的請夫婿指點,好讓舅姑看得入眼。朱慶余問詩文合式與否,為的請張籍指點,好讓考官看得入眼。這是全詩的主旨。又,駱賓王《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五律) 這是聞蟬聲而感身世。蟬的頭是黑的,是喻體,玄鬢影是喻依,意旨是少年時不堪回首。「露重」一聯是蟬,是喻依,喻體是自己,身微言輕是意旨。詩有長序,序尾道:「庶情沿物應,哀弱羽之飄零,道寄人知,憫餘聲之寂寞。」正指出這層意旨。「高潔」是蟬,也是人,是自己;這個詞是雙關的,多義的。又,杜甫《古柏行》(七古)詠夔州武侯廟和成都武侯祠的古柏,作意從「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二語見出。篇末道: 大廈如傾要梁棟,萬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翦伐誰能送?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宿鸞鳳。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大廈傾和梁棟雖已成為典故,但原是事物的比喻。兩者都是喻依。前者的喻體是國家亂;大廈傾會壓死人,國家亂人民受難,這是意旨。後者的喻體是大臣,梁棟支柱大廈,大臣支持國家,這是意旨。古柏是棟樑材,雖然「不露文章世已驚」,也樂意供世用,但是太重了,太大了,誰能送去供用呢?無從供用,漸漸心空了,螞蟻爬進去了;但是「香葉終經宿鸞鳳」,它的身分還是高的。這是喻依。喻體是懷才不遇的志士幽人。志士幽人本有用世之心,但是才太大了,無人真知灼見,推薦入朝。於是貧賤衰老,為世人所揶揄,但是他們的身分還是高的。這是材大難為用,是意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