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希臘神話與英雄傳說 | 上頁 下頁 |
四 伊翁與他的母親(3) |
|
於是伊翁對自己說道:「看見了這籃子誠是一件慘事,我母親在好久之前,將我秘密地放在這個籃中而拋棄了去,於是我乃在這廟中成長而為一個無姓的人。天神對待我很好,然而我的運命和我母親的運命卻是不幸的。假如我發現我乃是一個奴婦之子便怎麼辦?還是一無所知的比知道這事更好。但我不要與神道的意志相違抗,所以我還是要打開它,聽聽我的過去,不管它是什麼樣子的。」 於是他打開了這籃子,詫異著;這籃子雖經年曆月卻並不朽腐,而所有在籃子中存著的東西也都一點也沒有損壞。但當王后看見了這籃子,她認出了它,從她坐的神壇上跳了下來,告訴出她所有深藏在心中而不告人的事。她說,在從前,她還沒有嫁給國王克珊托斯以前,她曾為阿波羅生了一個兒子,將嬰孩放置在這個籃子中,將她所手織的東西包裹著他。「你,」她說道,「乃是我的兒子,我隔了這許久才得再見到。」 當少年人還疑惑著不知此事究竟真假時,王后卻告訴他以繈褓的式樣;有一件還是她女孩子的時候織成了的,技巧並不精,有如一個初學的人所做的,在這上面織著戈耳工的頭,頭上盤曲著蛇,有如帕拉斯的盾。她還說道,有一個頸圈,做成一條蛇的樣子,還有一個橄欖葉做的花冠,其裝飾恰似雅典城中的一個女子所生的孩子。 於是伊翁才知道,王后乃是他的母親。然而他心中還十分迷惑著,因為天神是將他給了國王克珊托斯為兒子的。然而他又不疑心天神說的並不是真話。於是他說,他要自己去問阿波羅。但正當他轉身要走時,看呀!天空中現出一陣大光明及一個天神的形狀。他恐怖著,正要偕了王后同逃,卻有一個聲音說道:「不要逃,因為我是一個朋友,並不是一個敵人。我是帕拉斯,我從國王阿波羅那裡來,帶了一個使命給這位少年和王后。他對伊翁說道:『你是我的兒子,這位婦人在從前為我生的。』對王后說道:『帶了你的這個兒子和你同到雅典城去,將他承襲了你父親的王位,因為他乃是厄瑞克透斯的子孫,應該承襲這個王位的。你要知道,他將建一個偉大的國家,他的孩子們在將來將住在海中的諸島以及海邊的陸地上;他們將以他的名字,名之為伊俄尼亞人。你也要知道,你將為克珊托斯生兩個孩子——杜洛士(Dorus)與埃俄羅斯——這兩個人也將成為諸國之父。』」 當女神這樣說時,她便離開了;伊翁與王后克魯莎二人,還有國王克珊托斯,他們全都十分快活地回歸他們的家中去。 卻說北風玻瑞阿斯以強力娶了厄瑞克透斯的女兒俄瑞堤伊亞之後,他們生了兩個兒子:謝特士與卡萊士;又生了兩個女兒:克麗亞巴特與齊奧妮。謝特士與卡萊士是雙生子,他們二人什麼都像他們的母親,只有肩下的雙翼卻是與他們父親相同的。據古老的傳說,這些翼膀卻不是和他們的身體同生的,當他們的須髯還沒有出現于臉上時,謝特士與卡萊士兄弟倆是沒有羽翼的;但當他們的雙頰開始生長須髯時,同時兩扇似鳥類的翼膀也生在他們的兩肩下。這兩個少年們這樣地經過了兒童時代而進入成人期。他們和伊阿宋同去尋找金光閃閃的金羊毛;但他們中途因追趕哈比絲們而遇到了結局。但據別的作家們說,謝特士與卡萊士二人乃是為赫拉克勒斯所殺死的。他們說,當謝特士與卡萊士從珀利阿斯的葬後競技會中歸去時,赫拉克勒斯截殺他們於特諾斯(Tenos);因為他們倆曾勸阿耳戈船上的人將赫拉克勒斯遺棄在密西亞不顧,只管自己開船而去。他在他們的墳上,堆成一個丘山,在這丘山上,他又建立了兩支碑柱,其中的一柱,每當死者的父親,『北風』吹來時,便搖搖地震動著。 玻瑞阿斯的大女兒克麗亞巴特嫁給了菲紐斯,他們生了兩個兒子:柏裡克西卜士與潘狄翁。但後來菲紐斯又娶伊特亞(Idaea)為妻;她憎恨前妻的二子,虛假地向菲紐斯訴說他們倆有強迫她與他們通姦的舉動。菲紐斯相信她的話,將他們倆的眼睛都弄瞎了。但據另一傳說,則弄瞎了他們雙眼的不是他們的父親菲紐斯,而是他們殘酷的繼母,她用她的織梭作刀而挖去了這兩個少年的眼睛。菲紐斯原是一個先知,但天神們因了他的洩露天機,也使他盲了雙目,更遣了哈比絲們來擾苦他,每逢他在吃飯,哈比絲們便飛來攫了他的食物而去。但後來,當阿耳戈船上的人們經過了他的國中,向他訪問航程時,他要求他們先為他驅逐去了哈比絲們;於是玻瑞阿斯的二子謝特士和卡萊士遂為他追逐了哈比絲們而去。他們直追哈比絲們到史特洛菲特斯群島(Strophades Islands)上,追得他們立誓不再擾苦菲紐斯了,他們方才赦了他們。 玻瑞阿斯的第二個女兒齊奧妮,和波塞冬私通,生了一個兒子優莫爾蔔士(Eumolpus),秘不為她父親所知,但更為了不被他所偵知,她將這個孩子拋進了海中。但海王波塞冬撿拾了他起來,帶他到埃西俄比亞,給他自己的女兒平西絲克美(Benthesicyme)去撫養。當他成人時,平西絲克美的丈夫將他的兩個女兒中的一個給了他為妻。但他還要強迫他的妻的姐妹,因了這個緣故,他被驅逐出國。他帶了他的伊斯馬洛斯往依特萊克國王特琪洛士(Tegyrius)。特琪洛士將他的女兒招了優莫爾卜士的兒子為婿。但後來,他的陰謀反抗特琪洛士為人所發覺,他便逃到了依洛西斯人(Elensinians)那裡去,和他們為友。後來,因為伊斯馬洛斯的死去,特琪洛士乃派人請他回國。他應招而回,和他釋了舊憾,繼位而為特萊克的國王。當雅典人和依洛西斯人宣戰時,他應了依洛西斯人的邀招,帶了一大隊強有力的特萊克的軍隊,加入他們與雅典人為敵。當雅典國王厄瑞克透斯去訪問神巫,雅典人如何方可得勝時,神道答道,他們將會戰勝,如果他殺死了他的一個女兒。當他殺死了他的最幼小的一個女兒時,別的女兒們也都自殺而死。因為她們曾立下誓說是姐妹們要同生同死。但據別的傳說,則在厄瑞克透斯的六個女兒之中,只有兩個最大的女兒是死了的;又據另一傳說,則只有他的最幼的女兒克魯莎是生存著。為了她們的自我犧牲,後來的雅典人乃列厄瑞克透斯和他的女兒們入于神道們的班輩中。在厄瑞克透斯的女兒們為國犧牲了之後,大戰便開始。果然應了神示的所言,雅典人大得勝利,厄瑞克透斯並殺死了優莫爾蔔士。波塞冬因厄瑞克透斯殺了他的兒子,懇求宙斯用雷霆將他打死了。 厄瑞克透斯死後,長子刻克洛普斯繼他而為雅典王。刻克洛普斯生了一子,名潘狄翁;這個潘狄翁,繼於刻克洛普斯之後而為雅典王。但不久,便為他的堂兄弟們,即米特安的諸子們,起了叛亂而被逐出國。潘狄翁到墨加拉往依辟士(Pylas),娶了他的女兒辟麗亞(Pylia)為妻。到了後來,他乃命為墨加拉城的國王;因為辟士殺死了他的叔父比亞士,故將國政交給了潘狄翁,而他自己則帶了一隊的人民,去到辟洛奔尼梭(Peloponnese),建立了辟洛斯(Pyulus)城。 潘狄翁在墨加拉,生了四個兒子,即埃勾斯、帕拉斯、尼索斯(Nisus)和呂科斯。但有人說,埃勾斯乃是史克洛士(Sagrius)的一個兒子,後來過繼給潘狄翁為他自己的兒子。到了潘狄翁死後,他的四個兒子便統軍去攻打雅典城,逐走了米特安的諸子們。埃勾斯做了雅典王;尼索斯則做了墨加拉王。埃勾斯即位之後,連娶了兩次的妻,但她們俱沒有生育。他很害怕他的兄弟們的壓迫,便去到辟西亞訪問神示,要知究竟有無兒子的事。神道答他道:「皮酒袋的凸口,啊,人中的最好者,不要解開了,直到你達到了雅典的高處!」他不知道這神示說的是什麼,便複歸雅典而去。途中經過特洛桑,他和辟洛甫士的兒子辟修士(Pittheus)同住了一夜。辟洛甫士懂得了這個神示,便醉他以酒,使他和他的女兒埃特拉(AEthra)同床。但在同一夜裡,海王波塞冬也來和她同睡。現在,埃勾斯告訴埃特拉說,如果她生了一個男孩子,她可撫養了他,不必告訴他父親是誰。他留下一把刀、一雙鞋在一塊巨岩之下;他說道,當孩子長大成人,能夠轉動了這塊大岩,取出了刀和鞋時,方可遣他到雅典城來尋父。 但埃勾斯他自己則回到雅典城去,舉行了全雅典節日的競技會。在這次大競技中,克裡特國王彌諾斯的兒子安德洛革俄斯勝過了一切的競爭者。埃勾斯遣他去收服馬拉松山的野牛,他便死在這次危險的行役中。但有的人則說,當他由雅典出發到底比斯,要參與為拉伊俄斯而舉行的競技會時,他乃在途中為妒忌他的競爭者所暗殺。但當他的死耗到達了彌諾斯的耳中時,那時,他正在帕洛斯祭獻格萊西們,他聽見了這個消息,便拋棄了他頭上的花冠,停止了笛聲,但卻終於完成了這個祭禮;自此以後,他們凡在帕洛斯祭格萊西們便都不用花冠與笛聲。但過了不久之後,他便率領了一大隊的軍艦前去攻打雅典城。那時,克裡特的海軍正在全盛時代,縱橫海上,並無敵手。他先略取了墨加拉;那時墨加拉的國王乃是尼索斯。他殺死了前來援救墨加拉的墨加洛士(Megareus),希波墨涅斯(Hippomenes)的兒子。而尼索斯也在這時毀亡了。尼索斯的毀亡,完全為的是他女兒的叛變。因為他有一莖紫發在他的頭部中間,一個神示流傳于時道,當這紫發被拔去時,他便要死了;他的女兒史克愛上了彌諾斯,便拔去了他父親的紫發。但當彌諾斯成了墨加拉城的主人翁時,他卻將這位少女的足縛住了,倒懸她在船尾,溺死了她。 戰事延長了下去,彌諾斯還攻不下雅典城。他對宙斯禱求著說,願他能使他對雅典人報仇雪恨。雅典城被圍不釋,又恰遇著饑荒與瘟疫,人心洶洶,不可終日。他們聽從了一個舊傳的神示,將許阿鏗托斯(Hyacinthus)的四個女兒殺死。許阿鏗托斯乃是從拉刻代蒙來到雅典城居住的。但許阿鏗托斯的諸女雖為國而犧牲,而城圍依然不解。於是他們又去問神示,如何方可解圍。天神答他們說,他們須給彌諾斯以他所求的東西。於是他們乃派人到彌諾斯那裡去,請他宣示,如何方可滿意地講和,解圍而去。彌諾斯命令他們每年須送了七個少男、七個少女,不帶兵器到克裡特來,供給彌諾陶洛斯(Minotaur)吞食。彌諾陶洛斯乃是一個人身牛頭的怪物,彌諾斯將其囚禁於一個迷宮之中;一個人進了此宮,便迷途而不得出;因為此宮中歧途錯出,極不容易尋出路來。迷宮的建築者為最著名的巧匠代達羅斯。代達羅斯本來也是一個雅典人,因犯罪而逃至克裡特,往依彌諾斯,遂為他建造了這個迷宮。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