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研究 | 上頁 下頁
六 《後七國志》


  (一名《樂田演義》)

  《後七國志》,一名《樂田演義》,乃敘樂毅滅齊及田單複齊的故事。自燕王噲讓位於子之起,至田單複齊,樂毅仕趙為望諸君止,共分四卷,十八回。此書雖名《後七國志》,然與《前七國志》體裁絕不相類。二書似非同出於一人之手。前志文筆粗陋,滿紙都是鬼神奇跡。後書則文辭整潔,頗著意於人物的描寫,且事實多依據于史傳,毫無神異的故事雜於其中。所以在文藝價值上講來,後志勝於前志不止數十倍。後志的開端說:「在七國前時,出了一個異人,叫做孫臏,與魏國龐涓賭鬥才智,因出了一個奇計,將龐涓誘斬于馬陵樹下,故天下皆聞知孫臏之名。此一段故事,已有傳述,無庸再贅。」由此數語看來,似後志之寫作,乃在前志之後,惟不知「已有傳述」之語,是否即指前志而言耳。

  《後七國志》作者姓名及著作年代俱未詳。但全部故事完全是由《東周列國志》的第九十五回「說四國樂毅滅齊,驅火牛田單破燕」放大了的。但《列國志》流傳已久,有好幾種明刻本。此書之作,可能在明代前後。

  此書的故事,大約如下:燕王噲信任其相子之,自己不理國事。子之力大無窮,又工心計。使人說燕王噲以堯、舜讓位的盛舉,燕王噲便以燕國讓於子之。子之肆虐于國中,太子平與郭隗同逃於無終山避難,齊宣王聞得這個消息,便差匡章帥師伐燕。燕兵紛紛降齊。子之雖勇,也終於為齊兵所擒,解到齊京處死。燕王噲在宮中聞知齊兵入城,也自縊而死。匡章在燕都,並不恤民,終日宴樂,燕民怨之不下於子之。於是尋得太子平,乘齊兵不備,攻入玉田,即位為王,是為昭王。燕城紛紛叛齊,匡章只得逃回齊國去了。昭王複回燕都,召賢恤民,誓雪大恥,任趙人樂毅專政。樂毅訓民教兵至於二十餘年,乃出銳師,並約秦、趙、韓、魏四國之兵,一同攻齊。這時是齊湣王在位。齊兵抵當不住,湣王逃歸臨淄。樂毅謝去四國之兵,獨進齊境,收服了七十餘城,臨淄亦被攻下。湣王逃出國外,因尚自居于天子的地位,致激起諸小國的怨怒,俱不肯容他。不得已又奔回齊之莒州。他求救于楚,楚使淖齒率師來齊。不料淖齒卻通于燕師,殺了湣王。他欲自立為齊王,且肆虐于齊民。於是王孫賈集合市民,殺了淖齒。楚兵俱逃去,王孫賈遂求得太子田法章立之。這時,齊地已盡為樂毅所得,未下者惟莒州及即墨二城。莒州為齊王所居,即墨為田單所守。田單甚有智謀。後來,燕昭王死,太子惠王立,聽信讒言,使騎劫代樂毅為將。樂毅奔趙。田單遂用火牛計,大破燕兵,殺了騎劫,盡複了齊城。燕惠王至此頗悔不用樂毅之過,遂使人複召樂毅。但毅在趙已封為望諸君,不肯回燕。惠王便封毅子樂閑為昌國君。自後樂毅「往來燕、趙二國,猶如一家」。

  這部小說所敘的故事,幾無一事無所本。大都是《戰國策》、《史記》、《新序》裡所有的。惟間有幾處不同的,如樂乘在毅子樂閑之時才出現,而此書則敘乘為毅之前鋒,戰功甚著;又守聊城之燕將,後因魯仲連之勸而自殺者,《國策》、《史記》俱不載其名,此書則名他為樂和,且以他為樂毅之侄。然這種與書傳異同之處,究竟不多,較之《前七國志》則此書幾可算是事事有征的了。

  此書亦未見舊刻本,我所有者為坊刊本及石印小字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