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研究 | 上頁 下頁
三國志演義的演化(1)


  一

  今所知的講史,雖以《五代史平話》為最早的一部,然《三國志演義》則在講史中最為人所熟知,且其勢力也最大。《五代史平話》埋沒了不少時候,到了前十年方才出現於人間。代替了這部《五代史平話》而流行於人民之間的,只有拙笨無文的《殘唐五代傳》一部書。所以五代的故事,民間知道的實在不太多——雖然李存孝的神勇,曾在元曲中演之,王鐵槍的能征慣戰,說書人也曾加誇大、烘染,程思敬到沙陀請兵的故事,今日也還在劇場上十分流行(劇名《珠簾寨》)。宋人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卷五,所載的說話人所說的故事有專門說三分及說五代史的。他在同書中又說,京瓦伎藝,有霍四究說三分,尹常賣五代史。可見當時視五代故事與三國故事為同樣的足以號召聽眾,以致連說話人也成了專科。不知後來怎麼樣,五代史的故事,竟淪沒不彰了,盛行於世的卻只剩了三國故事。這一種「三國故事」簡直是「婦孺皆知」,「有井水飲處」無不曉得。不僅一般老百姓,皆知劉、關、張的三個結義的英雄,皆知曹操、孫權,皆知諸葛亮與周瑜,而往往以三國人物自喻喻人,以三國故事為談說之資;即士大夫階級,素來不大看得起小說的,也無不於暗中受有三國故事的多少影響。袁枚《隨園詩話》說:「崔念陵進士,詩才極佳。惜有五古一篇,責關公華容道上放曹操一事。此小說衍義語也,何可入詩?何屺瞻作劄,有生瑜生亮之語。被毛西河誚其無稽,終身慚悔。某孝廉作關廟對聯,竟有用秉燭達旦者。俚俗乃爾,人可不解學耶?」《蓴廬雜綴》說:「《三國演義》,不盡子虛。唯詩人不加鑒別,概以入詩,致騰笑藝林者亦複不鮮。今河南有恨這關,相傳因關公過五關時,有『立馬回頭恨這關』之句得名。明盧忠肅督師至此,賦詩云:『千古英雄恨這關,疆分楚豫幾重山……遐思壯繆當年事,歷盡江山識歲寒。』五關六將,語屬不經。吳拜經謂忠肅此詩,特有為而發。要未免失於檢點。」《柳南隨筆》說:「《三國志·龐統傳》云:『先主進圍雒縣,統帥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按統致命處在鹿頭山下,今其墓尚在。落鳳坡之稱,蓋小說家妝點之詞。而王新城吊龐士元之作,竟以落鳳坡三字著之於題。然則衍義可據為典要乎?」

  更可注意的是,在實際的政治上,三國故事也竟發生了很大的效力與作用。《郎潛紀聞》:「太宗(清)崇德四年,命大學士達海譯《孟子》、《六韜》,兼及是書(《三國志演義》),未竣。順治四年,《演義》告竣。大學士範文肅公文程等,蒙賞鞍馬銀幣有差。國初滿洲武將不識漢文者,類多得力於此。嘉慶間,毅公額勒登保初以侍衛從海超勇公帳下,每戰輒陷陣。超勇曰:『爾將才可造,須略識古兵法。』因以翻清《三國演義》授之。卒為經略,三省教匪平,論功第一。明末李定國初與孫可望並為賊。蜀人金公趾在軍中,為說《三國演義》,每斥可望為董卓、曹操,而許定國以諸葛。定國大感曰:『孔明不敢望,關、張、伯約,不敢不勉。』自是遂與可望左。及受桂王封爵,自誓努力報國,洗去賊名,百折不回,殉身緬海,為有明三百年忠臣之殿。則亦傳習郢書之效矣。」《小說考證拾遺》引闕名筆記:「本朝羈縻蒙古,實是利用《三國志》一書。當世祖之未入關也,先征服內蒙古諸部。因與蒙古諸汗約為兄弟,引《三國志》桃園結誼事為例。滿洲自認為劉備,而以蒙古為關羽。其後入帝中夏,恐蒙古之攜貳焉。於是累封忠誼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以示尊崇蒙古之意。是以蒙人于信仰刺麻外,所最尊奉者,厥唯關羽。二百餘年,備北藩而為不侵不叛之臣者,耑在於此。其意亦如關羽之于劉備,服事唯謹也。」又,我從前曾見某筆記(忘其名)載著:清人入關時,將官們多攜有滿文譯的《三國演義》一書。他們最崇信關雲長,每逢攻城略地,戰敗垂危,或攻城久不能下時,往往見紅臉美髯的關公出現於前,助之殺敵。以此,往往得以反敗為勝,或能乘機登城。是以滿洲人最信仰的是關羽。

  關羽的祟拜,完全是三國故事製造出來的。不僅在滿洲,即在很早的時候,關羽便已特別的受到民眾的崇拜了。明富春堂本的《搜神記》,已列他為大神之一:「護國祚民廟額曰義勇武安王,宋徽宗加封尊號曰崇寧至道真君。」嘉靖本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對劉備、諸葛亮、張飛等人,皆書其名,不為之諱。惟對於關羽,則不敢直斥其名,而諱之曰「關某」,有如從前文士們的稱孔丘、孟軻的孔某、孟某一樣。在她的卷首「三國志宗僚」上是如此,在全書中也都是如此:

  ……紹問何人?公孫瓚曰:「此劉玄德之弟關某也。」紹問:「見居何職?」瓚曰:「跟隨玄德,充馬弓手。」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亂棒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廣學。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誅亦未遲。」袁紹曰:「不然。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恥笑,吾等如何見人?」曹操曰:「據此人儀錶非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關某曰:「如不勝,請斬我頭!」操教灑熱酒一杯,與關某飲了上馬。關某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

  在毛宗崗改編的《三國志演義》(《第一才子書》)裡,凡書中的「關某」二字,已都改作「關公」二字,卻仍不敢直呼其名,大約「某」之改「公」,完全為的是「某」字見得生硬拗口之故吧?清代有《文武帝全書》的刊行,武帝便是關羽。坊間也有《關聖全集》的編印。袁世凱更定關羽與岳飛為武聖,每年誕辰,與孔子同樣的致□隆重的祭禮。

  這都是三國的通俗故事使關羽變成了一位很重要的神的。在陳壽的《三國志》中,羽的地位不過與張飛,趙雲諸人等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