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研究(下) | 上頁 下頁 |
巴黎國家圖書館中之中國小說與戲曲(2) |
|
一 長篇小說 《一》三國志演義 國家圖書館所藏的《三國志演義》凡八部;其中有五部是通行的毛聲山批評本, (五部中,兩部為《漢宋奇書》本),有兩部是李笠翁批評本(其中一部是殘缺的,僅存一至七回及十五至十九回),其餘的一部是李卓吾批評本。所以在八部中,有三種不同的本子。這三種不同的本子,不僅批評的不同,即本文亦多有互相歧異之處,雖然每種都是一百二十回。李卓吾批評本是三種本子中最古的;書的全題為《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演義》。目錄前有「江上繆尊素」的序. 目錄後有康熙丁卯「山陰戴易」的《書富春東觀山漢前將軍壯繆關侯祠壁》一文。這一篇文,大約是翻刻時新附上去的。毛聲山在他的批評本上稱為「俗本」而痛加駁正的,正是這一個本子。毛氏不相信他是卓吾的批評本,以為是繆托卓吾批閱之名以行世的。凡毛氏在他的批評本凡例上所罵的幾條,這個卓吾批評本上都可找到。例如: 操以手指玄德,後指自曰: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言未畢,霹靂雷聲,大雨驟至。備以手中匙箸,盡落於地。操見玄德失箸,便問道: 「為何失箸?」玄德答曰:「聖人雲, 迅雷風烈必變。一震之威, 乃至於此!」操曰:「雷乃天地之聲,何為驚怕?」玄德曰: 「備自幼懼雷聲,恨無地而可避。」操乃冷笑, 以玄德為無用之人也。曹操奸雄,又被玄德瞞過。 ——《李卓吾批評本三國志演義》 第二十一回《青梅煮酒論英雄》 這一段是毛氏認以為「記事多訛」應依照「古本」改正的。而他便把這一段文字,改為玄德聞操說: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便大驚失箸,這時,雷聲恰作,玄德乃借雷聲以為掩飾。並不是聞雷而後故意失箸。說這段文字不妥的,不僅毛氏。即「卓吾」在本回的總評裡也說起過: 種菜畏雷,事同兒戲,稍有知者, 皆能察之,如何瞞得曹操!此皆後人附會,不足信也,凡讀《三國志》者須先辨此。雖然,此通俗演義耳,非正史也。不如此,又何以為通俗哉。 再,毛氏所謂:題綱參差不對,一回分為二截者,也就是這個本子的式樣。此本第一回的回目是:「祭天地桃園結義,劉玄德斬寇立功。」第二回的回目是: 「安喜張飛鞭督郵,何進謀殺十常侍。」以下一百十八回,都是這樣「參差不對」。在每回之中.又各分兩截,「祭天地桃園結義」是一截,「劉玄德斬寇立功」又是一截;標題也各自分開,並不同列一回之下。所以名為一百二十回,實乃二百四十段。這個式樣,當為《三國志演義》古本的原來式樣。我所見的《殘唐五代》、《南北宋》、《隋唐演義》《非褚人獲改本,乃明刊原本》皆是不分回而分為一百數十段、二百數十段,每段只有一句的標題。《三國志演義》原來必定也是這樣分為二百四十段的。後來「卓吾」批評本把原本兩段合作一回,而題綱卻仍照舊不改,那當然「參差不對」了。 這個本子是很罕見的;在那裡可以完全看出毛氏《第一才子書》以前《三國志演義》的本來面目。我很希望國內有人能重印出來。 毛氏的批評本。即別名為《第一才子書)者,乃是《三國志演義》的最後的改定本,他不僅加上許多金聖歎式的批評,且把回目整理過成為很工整的對偶句子,把內容整理過,去其背謬的而加入不少新的材料。《三國志演義》經過他的筆削之後,乃呈一個嶄新的面目而流行至今。這是與馮猶龍氏之增補《平妖傳》,褚人獲氏之增補《隋唐演義》有同樣的勇敢與勞績的。我們在現在可以斷定,他所據為筆削的原本就是《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演義》,而他在例言上所稱為「古本」「古本」者,乃是「烏有先生…『亡是公」之流,換一句話說,就是:他所謂「古本」,乃是他自己理想的一個本子,而所謂「依古本辨正」,「依古本刪去」,「依古本增人」者,即是依他自己的意見而「辨正」 「刪去」或「增人」也。 因為毛氏改動舊本原樣過甚,於是複有不滿意於他的改正本者出來,略將舊本改動一下來付印。這便是第三種本子《笠翁評閱第一才子書》的來歷。笠翁在此書的序上說: ……余於聲山所評傳首, 已僭為之序矣。《按今聲山本無笠翁序》複憶曩昔聖歎擬欲評定史遷《史記》為第一才子書, 既而不果,餘茲閱評是傳之文, 華而不鑿,直而不俚,溢而不匱,章而不繁,誠哉第一才子書也。因再梓以公諸好古者。是為序。 在最後這一句「因再梓以公諸好古者」裡,可以見出當時必定有許多人不滿意于毛氏嶄新的改正本,而渴望「古本」之翻印的。於是笠翁評閱本遂應時而生。此本的式樣,完全與卓吾批評本相同,回目也是參差不對的,每回也是分為兩截的;只惟內容文字,略有改動, 「之乎者也」用得不通之處亦多加以改正,有時且參照毛氏批評本而有所增損;如上舉之劉玄德聞雷失箸一段,便完全依據毛氏改本而不依據原本。不過像這樣的地方究竟不多。他是欲將舊本改動得愈少愈好的,非很不得已便甯存原文而不妄加變更,所以卓吾原本如不存在,這一本便是最近于原本的一個本子。 這個本子也很罕見。大約自毛氏的嶄新的改本流行後,一切舊本便都湮沒而不大流傳了,正如馮氏的《平妖》出而原本的《平妖》亡,褚氏的《隋唐演義》出而舊本的《隋唐》亦隨之而銷聲匿影一樣。 (二)水滸傳 國家圖書館裡所藏的《水滸傳》凡十部;其中一部為《新刻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慶忠義水滸全傳》,一部為文杏堂《評點水滸傳》,一部為《鐘伯敬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兩部為《漢宋奇書》中的一百十五回本《水滸傳》,四部為金聖歎批評本的《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再一部則為《征四寇傳》,乃系取《漢宋奇書》中一百十五回本《水滸傳》的下半部另行刊印的。所以在這十部的《水滸傳》中,總計有五種不同的本子,這裡只能簡略的介紹這五種不同本子的內容,至於詳細的比較其異同,待將來另為專篇論述。 《新刻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慶忠義水滸全傳》全書不知若干卷,若干回,僅殘存第二十卷全卷及第二十一卷半卷。所敘為王慶的始末,僅至宋江起兵征伐王慶,連克堅城為止,未及王慶的滅亡。但這一本書,雖為零星殘缺的剩本,卻有無比的高價,可信為現存的《水滸傳》中最古的一個刻本。全書一頁分為上下兩截,上截占全頁面積三分之一,是插圖,下截占全頁面積三分之二,是文字。像這樣形式的刻本,是很古遠的,大約是南宋末葉很流行的式樣;阮氏翻刻的宋本《列女傳》是如此, 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的幾部古代平話,如《三國志平話》、《武王伐紂書》也是如此。惟不能斷定究為元或明的刻本。(但至遲不能在萬曆之後,不列顛博物院藏有一本《萬曆壬辰書林餘氏雙峰堂新刻按鑒全像批評三國志傳》,亦每頁有圖有文,正與此相同,惟每頁分三格,第一格有評語,與此略異而已。萬曆以後,此種版式似便不大看見了。)取這個僅餘的一卷有半的殘本的文字,與《漢宋奇書》中一百十五回本的《水滸傳》敘相同故事的一段文字對讀一下,幾乎大體相同,惟這個殘本的文筆更為古拙渾厚些而已。(中間僅有一段的敘述為一百十五回本所有而殘本所無。)我很想把這殘本影印出來,這真是一部珍秘的古書,值得研究的。至少,我們在這裡可以曉得:(1)《水滸傳》是很早便有很完備的本子流傳於世了; (2) 《水滸傳》的故事是時時為無名作家所「插增」的;這個殘本,便是以「插增田虎王慶」的故事為號召的。我們可以懸想:最初的《水滸傳》,當是僅敘一百零八人的出身,梁山泊的鼎盛,以及被收撫後,出征方臘的故事的。這樣,梁山泊的英雄故事乃首尾完全,結局嚴整。即在現在的流行本子裡還可看出些這個「最古的原本」的完密而細緻的結構。不僅「田虎王慶」的故事是插增的,便是「征遼」的故事也是插增的。但這些插增的故事的寫作家,卻不敢改動原文,只能在原文中「插增」幾卷幾回的故事進去。所以梁山泊的英雄既已為原作者寫得在征方臘的戰役中,在功成身退後,陸續的死亡、隱沒,個個人都自有其不可改動的結果,便只好另外創造了幾十個幫助梁山泊英雄而戰的勇士們,預備在征遼,征王慶、田虎的戰役中做犧牲了。可惜我們現在已得不到這樣的一種原始的刊本。 《文杏堂批評水滸傳》,題頁上寫著《李卓吾原評忠義水滸傳》,凡三十卷,不分回,亦為殘本,僅存卷一至卷五全部及卷六的半部。這也是一部罕見的《水滸傳》刊本。不僅與金聖歎、鐘伯敬等批評本不同,即與《京本忠義水滸傳》及《漢宋奇書》中的一百十五回本《水滸傳》亦不同。卷首有五湖老人的序,說: ……餘近歲得《水滸》正本一集,較舊刻頗精簡可嗜。而其映合關生,倍有深情, 開示良劑。因與同社, 略商其凡鉛而佐以評語,洵名山久藏之書, 當與宇宙共之。今而後.安知全本顯而贗本不晦,全本行而繁本不止乎?…… 序上說這個本子是「簡本」。不錯,這個本子真的是現有《水滸傳》中最簡的本子。卷首雖有標目(有的一卷有六七個標目.有的一卷竟多至三十個),然正文中則每卷為一個起訖,仿佛三十卷便是三十回,文字密接的寫下去,正文中不見一句詩詞。有應該劃分段落之處,便以一個L劃分之。據卷首所載標目,知道這個本子是個「全本」,凡征遼,征王慶、田虎的故事都包括在內。我不相信這是一個「古本」的原式,大約是坊賈圖省事,圖省工,而將舊本詩詞刪落,段落併合而成的。涵芬樓所藏的一部一百二十回《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傳》便與此本完全不同。假託卓吾批評之名的《水滸傳》大約不止此一本。但此本頗罕見,文字亦與諸本頗有異同,可資參考。 《鐘伯敬先生批評水滸傳》,凡一百卷一百回,亦為不常見之書,其中有征遼、征方臘的故事而無征王慶、田虎的故事。伯敬在序上說: 噫,世無李逵、吳用,令哈赤猖獗遼東。每誦秋風思猛士,為之狂呼叫絕。安得張韓岳劉五六輩, 掃清遼蜀妖氛,翦滅此而後朝食也。 這幾句話大約便是此本《水滸傳》不能在清代流行的原因。 《漢宋奇書》中的一百十五回本《水滸傳》,乃有征遼及征王慶、田虎之故事者,這部書是很容易得到的。 金聖歎批評本《水滸傳》(《第五才子書》)是僅取「水滸」故事的前半的,不僅無征遼,征王慶田虎,征方臘的故事,即連柴進入禁苑,李逵喬坐衙的故事都沒有,僅至第七十回《即鐘本的七十一回;因金本將第一回作為楔子,而將第二回作為第一回,故相差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為止;七十回的後半,「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一段則被他改為「梁山泊英雄驚惡夢」而作為不結之結局。他自稱是依據「古本」,其實是依據他自己的意見而已, 《水滸傳》即有古本十種乃至數十種亦決沒有這樣的一種古本。但他這部《水滸傳》,乃是近代最流行的一本,《蕩寇志》也即續於此本七十回之後者。自此本盛行,世人乃多半不復知尚有一百回、一百十五回、一百二十回等「全本」之《水滸傳》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