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研究(下) | 上頁 下頁 |
梁任公先生(6) |
|
四 在學術上,梁氏對於他自己的成就也有很正確的分剖與批判。他的話是那樣的坦白可喜,竟使我們無從於此外再贊一辭: 啟超之在思想界,其破壞力確不小,而建設則未有聞。晚清思想界之粗率淺薄,啟超與有罪焉。啟超常稱佛說,謂:「未能自度,而先度人,是為菩薩發心」;故其生平著作極多,皆隨有所見,隨即發表。彼嘗言:「我讀到『性本善』,則教人以『人之初』而已」;殊不思「性相近」以下尚未讀通,恐並「人之初」一句亦不能解;以此教人,安見其不為誤人。啟超平素主張,謂須將世界學說為無限制的儘量輸入。斯固然矣;然必所輸入者確為該思想之本來面目,又必具其條理本末,始能供國人切實研究之資;此其事非多數人專門分擔不能。啟超務廣而荒,每一學稍涉其樊,便加論列;故其所述者,多模糊影響籠統之談,甚者純然錯誤;及其自發現而自謀矯正,則已前後矛盾矣。平心論之,以二十年前思想界之閉塞委靡,非用此種鹵莽疏闊手段,不能烈山澤以辟新局;就此點論,梁啟超可謂新思想界之陳涉。……啟超與康有為有最相反之一點,有為太有成見,啟超太無成見,其應事也有然,其治學也亦有然。有為常言:「吾學三十歲已成,此後不復有進,亦不必求進。」啟超不然,常自覺其學未成,且憂其不成,數十年日在旁皇求索中。故有為之學,在今日可以論定;啟超之學,則未能論定。然啟超以太無成見之故,往往徇物而奪其所守;其創造力不逮有為,殆可斷言矣。啟超「學問欲」極熾,其所嗜之種類亦繁雜;每治一業,則沉溺焉,集中精力,盡拋其他;曆若干時日,移於他業,則又拋其前所治者。以集中精力故,故常有所得;以移時而拋故,故入焉而不深。彼嘗有詩題其女令嫻《藝蘅館日記》云:「吾學病愛博,是用淺且蕪,尤病在無恒,有獲旋失諸。百凡可效我,此二無我如。」可謂有自知之明。(《清代學術概論》第一百四十七至一百四十九頁) 他因為「愛博」,所以不能專,不能深入,因為他「每一學稍涉其樊,便加論列」,所以「淺且蕪」的弊,也免不了。然而他究竟是中國「新思想界之陳涉」,雖未必有精湛不磨的成功,然他的篳路藍褸,以開荒荊的功績已經不小了。且他還不僅僅為一個陳涉而已,他的氣勢的闊大,規模的弘博,卻竟有點象李世民與忽必烈,雖未及建國立業,其氣勢與規模已足以駭人了。他在政治上雖是一位溫情主義的改良論者,野心一點也不大,然在學術上,他卻是一位虎視眈眈的野心家。他不動手則已,一動手便有極大的格局放在那裡;不管這個格局能否計劃得成功。他喜於將某一件事物,某一國學術作一個通盤的打算,上下古今的大規模的研究著,永不肯安於小就,作一種狹窄專門的精密工作。例如,他要論中國的學術,便寫了一篇《中國學術思想變遷大勢》,要論中國的民族,便寫了一篇《歷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要對於「國學」有所講述,便動手去寫一篇《國學小史》,要對於中國民族的文化有所探究,便又動手去寫《中國文化史》。這些都是極浩瀚的工作,然而他卻一往無前的做去;絕不問這個工作究竟有無成功的可能。他的《中國學術史》,據他的計劃要分為五部分,其一:先秦學術,其二:兩漢六朝經學及魏晉玄學,其三:隋唐佛學,其四:宋明理學,其五:則為清學。他的《國學小史》為民九在清華學校的課外講演;五十次的講述,講義草稿盈尺。我們未見此稿,不知內容究竟如何,然即就其論墨子的一部分(已印行,即《墨子學案》)而觀之,已可想見其全書內容的如何弘博了。最可駭人的還有他的《中國文化史》的計劃;他為了要寫此書,特地先寫了一篇極長的敘論印行,名為《中國歷史研究法》。在他的已成的《中國文化史》本文的一小部分《社會組織篇》上,我們又見到他的《中國文化史》的全部計劃。這個文化史,範圍極為廣大,凡分三部,二十九篇,上自敘述歷史事實的《朝代篇》,下至研究圖書的印刷,編纂,收藏的《載籍篇》,凡關於中國的一切事物,幾無不被包括在內。現在且鈔錄其全目於下: 第一部 朝代篇(神話及史闕時代,宗周及春秋,戰國及秦,兩漢,三國南北朝,隋唐及五代,宋遼) 種族篇上(漢族之成分,南蠻諸族) 種族篇下(北狄諸族,東胡諸族,西羌諸族) 地理篇(中原,秦隴,幽並,江淮,揚越,梁益,遼海,漠北,西域,衛藏) 政制篇上(周之封建,秦之郡縣,漢之郡國及州牧,三國南北朝之郡縣及諸鎮,唐之郡縣及藩鎮,唐之藩屬統治法,宋之郡縣及諸使,元之行省及封建,明清之行省及封建,清之藩屬統治法,民國之國憲及省憲) 政制篇下(政樞機關之制度及事實上之沿革,政務分部之沿革,監察機關之沿革,清末及民國之議會,司法機關,政權旁落之變象) 輿論及政黨篇(歷代輿論勢力消長概觀,漢之黨錮,宋之王安石及司馬光,明之東林、複社,清末及民國以來所謂政黨) 法律篇(古代法律蠡測,自戰國迄清中葉法典編纂之沿革,漢律,唐律,明清律例及會典,近二十年制律事業) 軍政篇(兵制沿革,兵器沿革,戰術沿革,歷代大戰比較觀,清末及民國軍事概說,海軍) 財政篇(力役及物貢,租稅,專賣,公債,支出分配,財政機關) 教育篇(官學及科舉,私人講學,唐宋以來之書院,現代之學校及學術團體) 交通篇(古代路政,自漢迄清季驛遞沿革,現代鐵路,歷代河渠,海運之今昔,現代郵電) 國際關係篇(歷代之國際及理藩,明以前之歐亞關係,唐以後之中日關係,明中葉以來之中荷中葡關係,清初以來之中俄關係,清中葉以來之中英中法關係,清末以來之中美關係) 第二部 社會組織篇(母系,婚姻及家族,宗法及族制,階級,鄉治,都市) 飲食篇(獵牧耕三時代,肉食,粒食,副食,烹飪,麻醉品,米鹽茶酒煙之特別處理) 服飾篇(蠶絲,卉服,皮服,裝飾,歷代章服變遷概觀) 宅居篇(有史以前之三種宅居,上古宮室蠡測,中古宮室蠡測,西域交通與建築之影響,室內陳設,城壘,井渠) 考工篇(石銅鐵器三時代,漆工,陶工,冶鑄,織染,車,舟,文房用品,機械,現代式之工業) 通商篇(古代商業概觀,戰國秦漢間商業,漢迄唐之對外商業,唐代商業,宋遼金元明間商業,恰克圖條約以後之對外商業,南京條約以後之對外商業,近代國內商業概觀) 貨幣篇(金屬貨幣以前之交易媒介品,歷代圜法沿革,金銀,紙幣,最近改革幣制之經過,銀行) 農事及田制篇(農產物之今昔觀,農作技術之今昔觀,荒政,屯墾,井田均田之興廢,佃作制度雜觀,森林) 第三部 言語文字篇(單音語系之歷史的嬗變,古今方言概觀,六書之孳乳,文字形體之蛻變,秦漢以後新造字,聲與韻,字母,漢族以外之文字,近代之新字母運動) 宗教禮俗篇(古今之迷信,陰陽家言及讖緯家言,道教之興起及傳播,佛教信仰之史的觀察,摩尼教,猶太教之輸入,回教之輸入,基督教之輸入及傳播,歷代祀典及淫祀,喪禮及葬禮,時令與禮俗) 學術思想篇上(古代學術思想之紹述機關,思想淵原,儒家經典之成立,戰國時諸子之勃興,西漢時儒墨道名法陰陽六家之廢興及蛻變,西漢經學,南北朝隋唐經學,佛典之翻譯,佛學之宗派,儒佛道之諍辯與會通,宋元理學之勃興,程朱與陸王,清代之漢學與宋學,晚清以來學術思想之趨勢) 學術思想篇下(史學,考古學,醫學,曆算學,其他之自然科學) 文學篇(散文,詩騷及樂府,詞,曲本,小說) 美術篇(繪畫,書法,雕塑,建築,刺繡) 音樂篇(樂律,古代音樂蠡測,漢後四夷樂之輸入,唐之雅樂清樂燕樂,唐宋間樂調之變化,元明間之南北曲,樂器,樂舞,戲劇) 載籍篇(古代書籍之傳寫裝演,石經,書籍印刷術之發明及進步,活字板,漢以來歷代官家藏書,明以來私家藏書,類書之編纂,叢書之輯印,目錄學,製圖,拓帖) 《中國文化史》究竟是不是這樣的編著方法,我們且不去管他;即我們僅見此目,已知他的著書的膽力之足以「吞全牛」了。但因為他的規模過於弘偉之故,所以他的著作,往往是不能全部告成的;《中國文化史》固已成了「廣陵散」,即比較規模較小的《中國學術史》也因了此故而迄不能成功。這當然是很可悼惜的事。在這一方面,我們不禁要想起了著《通志》的鄭樵。鄭樵的野心正與梁氏不相上下;他的《通志》,恰好是《中國文化史》的一個絕妙的對照。然而鄭樵卻成功了;梁氏則半因愛博無恒,半因「屢為無聊的政治活動所牽率,耗其精而荒其業」,終於成了一個未能成功的鄭夾漈!我們在此,不僅為梁氏惜,也要為中國學術界惜。這部大著作假如告成,即使有了千萬則的缺漏以及一切的蕪淺,對於中國讀者也是極有益的;他所要做到的至少是將專門的學問通俗化了,是將不易整理就緒的材料排比得有條理了。這樣的一部書,即在今日或明日專門學者如林的時代也不會全失去他的讀者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