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研究(中) | 上頁 下頁
掛枝兒


  偶從冷攤上得到了一部《掛枝兒》。這是一部《掛枝兒》曲調的選本,只有四十一首。卻沒有一首不是極好的戀歌。既具民歌中特有的明白樸質的美,又蘊蓄著似淺近而實深摯,以直捷而實曲折,似粗野而實綺膩的情調。且隨手舉出幾首於下:

  寄  書

  捎書人出得門兒驟,叫丫鬟喚轉來,我少吩咐了話頭。你見他時,切莫說我因他瘦。現今他不好,說與他又添憂。若問起我身體也,只說災病從沒有。

  嗔  妓

  俏哥哥,我吩咐你再不要吃醉。今日裡緣何吃得醉如泥?陪你的想是個青樓妓。我且饒了你,你也要自三思。他若果有你的心腸也,怎捨得醉了你。

  問  咬

  肩頭上現咬著牙齒印,你實說那個咬,我也不嗔。省得我逐日間將你來盤問。咬的是你肉,疼的是我心。是那一家的冤家也,咬得你這般樣的狠。

  《掛枝兒》並不是近代的產物,在明代便已盛行于時了。沈德符在《顧曲雜言》上說起過:

  嘉隆間乃興《鬧五更》……《銀絞絲》之屬,自兩淮以至江南,漸與詞曲相遠。不過寫淫媟情態,略具抑揚而已。比年以來,又有《打棗竿》、《掛枝兒》二曲,其腔調約略相似。則不問南北,不問男女,不問老幼良賤,人人習之,亦人人喜聽之。以至刊佈成帙,舉世傳誦,沁人心腑。其譜不知從何來,真可駭歎。

  在別一部雜記(據《明代軼聞》所引)上,又見到當時盛行「馮生掛枝兒樂府」的情形。所謂馮生,蓋即馮夢龍。到了馮夢龍的時候,他已經把民間的東西,寫定,或改造成為馮氏自己的創作了。其中的情調,完全是民間的。大約馮氏即有所作,也必為規模民間流行的《掛枝兒》曲調而作的。——不僅規模她的調子,且也惟真惟肖的規模著民間的情緒與其語調聲吻。我在別一個地方,曾常常的說起過:純粹民間的曲子,一定是相當粗野的,不大能成辭的,例如敦煌所發見的唐末五代的《歎五更》、《十二時》,近時所流傳的《孟薑女》皆是。必要到了當代的文人學士採用了這些民間歌曲,而寫定,或擬作新詞時,於是這些歌曲的黃金時代便來到了。他們有的是未曾除盡的民間的真樸的情調,又有的是遣辭造句,流轉如意的手腕,於是「二美俱」而名作以出了。所謂「馮生掛枝兒樂府」蓋即這種文學史上的黃金期產物之一,所以能夠這樣的「舉世傳誦,沁人心腑」。《掛枝兒》調子,聽說尚傳於世,但我沒有聽人唱過。全書當然不會只有四十一首。我很希望能夠得到一部全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