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第六十二章 公安派與竟陵派(1)


  擬古運動的疲乏——三袁以前的反抗者——王慎中、唐順之、茅坤及歸有光——徐渭——李贄——湯顯祖——「嘉定四先生」——公安派的陣容——袁宏道兄弟——黃輝、陶望齡等——所謂「竟陵派」——鐘惺與譚元春——詩人阮大鋮——寓言的復興——小品文的發達——陳繼儒、董其昌、張岱等——徐宏祖的遊記——複社、幾社及豫章社

  一

  前後七子所主持的擬古運動,到了萬曆中葉,便成了強弩之末。習久生厭,一般人也都對之起了反感。公安袁氏兄弟遂崛起而張反抗的旗幟。這面異軍特出的旗子一飄揚於空中,文壇的空氣便立刻變更了過來。李、何和王、李的途徑是被塞絕了,他們的主張成了時人攻訐的目標,也無複更奉李于麟《唐詩選》、王元美《四部稿》為追摹的目標者。王、李盛時,世人以讀天寶以後的唐詩,和宋人的著作為譏彈的口實,而這時,袁宗道卻公然以白、蘇(即白居易、蘇軾)名其齋了。從王、李的吞剝、割裂、臨摹古人的贗古之作,一變而到了三袁們的清新輕俊、自舒性靈的篇什,誠有如從古帝王的墓道中逃到春天的大自然的園苑中那麼愉快。

  在三袁未起之前,後七子的作風,便已有攻訐之者,惟其氣力不大,未能給他們以致命傷耳。特別在散文一方面,因為擬古運動所造就的結果,不滿人意,所以很早地便發生了反抗的運動;這第一次的反抗運動乃是由幾位古文家主持之的。

  嘉靖初,王慎中、唐順之等已倡為古文,以繼唐、宋以來韓、歐、曾、蘇諸家之緒。慎中字道思,晉江人,嘉靖五年進士。曆官戶部主事,河南參政(1509~1559)。有《遵岩集》。慎中初亦從何、李的主張,為文以秦、漢作者為法,後乃悟歐、曾作文之法,尤嚮往於子固。唐順之亦變而從之。天下稱之曰「王、唐」。順之字應德,號荊川,毗陵人,嘉靖八年進士;曆兵部、吏部,入翰林。罷官十餘年,複召用兵部,頗得信任,甚著武功(1507~1560)。有《荊川集》。王、唐又與趙時春、熊過、陳束、任瀚、李開先、呂高,號嘉靖八才子。第一次擬古運動,幾為王、唐的古文運動所排倒。但李攀龍、王世貞起,卻又複熾了擬古運動。(攀龍為慎中提學山東時所賞拔者,但論文卻異其傾向。)惟在李、王的第二次擬古運動全盛的時代,古文運動也並未完全絕跡;不過號召、奔走天下士的力量卻沒有王、李那麼偉大耳。這時古文運動的領袖為茅坤、歸有光二人。

  茅坤字順甫,歸安人,嘉靖十七年進士。屢遷廣西兵備僉事。後因事罷歸。年九十卒(1512~1601)。他受唐順之的影響最深。順之于唐、宋人文,自韓、柳、歐、三蘇、曾、王八家外無所取。坤選《唐宋八大家文鈔》即全據順之的緒論以從事者。後人「八家」之說,蓋始於此。

  但於散文深有所成就者,還當推歸有光。有光字熙甫,昆山人。應進士不第,退居安亭江上,講學著文二十餘年,學者稱曰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成進士,年已六十。授長興知縣。不久卒(1506~1571)。他嘗序《項思堯文集》道:「蓋今世之所謂文者難言矣。未始為古人之學,而苟得一二妄庸人為之鉅子,爭附和之以詆排前人。韓文公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文章至於宋、元諸名家,其力足以追數千載之上而與之頡頏,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毋乃一二妄庸人為之鉅子以倡導之與?」所謂「妄庸鉅子」蓋指當時有大力的文壇主將王世貞。然世貞晚年亦心服之。嘗贊有光的畫像道:「風行水上,渙為文章。風定波息,與水相忘。千載有公,繼韓、歐陽。」蓋有光的散文,澹遠有致,雖平易而實豐腴;像《書齋銘》、《項脊軒記》等都是很雋美的抒情文,為「古文」裡的最高的成就;荊川、遵岩皆所不及。有光頗好《太史公書》,相傳他嘗為之批點(此書今傳於世);但其周納附會的評論,卻和李、王諸子所論者也未見得相差很遠,或未必確出於其手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