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第五十三章 散曲的進展(1)


  從元末到明初的散曲的進展——北曲的盛況——南曲的抬頭——元、明間諸北曲作家們:汪元亨、穀子敬、丁埜、唐以初、湯舜民、賈仲明等——蒙古、西域人之工散曲者——朱有燉——康海與王九思——陳鐸——常倫與王磐——唐寅的北曲——楊廷和及其「名公巨卿」們——元人作南曲者之罕見——高則誠為今知南曲作家的第一人——劉東生與楊維楨——南曲家的朱有燉———陳沂、王陽明等——徐霖、沈仕等——唐寅與祝允明等——李日華等

  一

  從元末到明的正德,散曲的進展,可分為兩方面來講。第一,北曲依然地在蓬蓬勃勃地滋生著,並未顯露出衰弱的氣象來。第二,南曲也由無人知的民間暗隅裡,抬頭而出,漸漸地佔領了曲壇的重要的地位。但這時期的北曲,氣象雖未衰落,作家雖仍不少,而能不為前人所範圍者卻不多,能獨創一個新的作風者,尤為罕見。幾個大名家,像朱有燉、常倫、康海、王九思、唐寅、陳鐸等等,其作風左右脫不掉元代曲家們的範型。北曲到了這個時候,已是相當於南宋的詞的凝固為冰,雕刻成器的時代了。雖有豪傑之士,也脫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以外去。倒是新起的南曲,表現出另一種清新活潑的氣象出來,造成了以後一百幾十年的曲壇的新局面。但在明初,南曲的作家實在寥寥無幾。其全盛,則在弘、正之間。

  北曲的作家們,由元入明者,有汪元亨、穀子敬、唐以初、賈仲明、丁埜夫、湯舜民、楊景賢、劉東生諸人。賈仲明《續錄鬼簿》所載尤多,大抵皆為元、明間人。

  汪元亨,饒州人,浙江省掾。但《樂府群珠》(卷三)則以他為「元尚書」,不知何據。賈仲明說他「有《歸田錄》一百篇,行於世,見重於人」。《雍熙樂府》載他的散曲至百篇,殆即所謂《歸田錄》。他的散曲,脫不了馬致遠、張雲莊式的「休居閒適」的氣味,充分地表現著喪亂時代的無可奈何的享樂主義,像他的《折桂令》:

  問老生掉臂何之?在雲外青山,山下茅茨。向隴首尋梅,著杖頭挑酒,就驢背詠詩。歎功名一張故紙,冒風霜兩鬢新絲。何苦孜孜,莫待偲偲,細看淵明《歸去來辭》。

  還不是致遠、雲莊乃至小山諸人作品的翻版麼?

  穀子敬所作雜劇有《城南柳》等。所作「樂府隱語,盛行於世。蒙下堂而傷一足,終身有憂色。乃作《耍孩兒》樂府十四煞以寓其意,極為工巧。」(《續錄鬼簿》)惜此《耍孩兒》今已不可得見。

  丁埜夫,西域人。「故元西監生。羨錢塘山水之勝,因而家焉。動作有文,衣冠濟楚。善丹青小景,皆取詩意。套數小令極多。」(《續錄鬼簿》)但今也罕見他的所作。

  唐以初名複,京口人,號冰壺道人。「以後住金陵,吟蔔詩,曉音律。」雜劇有《陳子春四女爭夫》,今佚。散曲有《普天樂·徐都相書堂》一首:「伯牙琴,王維畫,文章公子,宰相人家,聯一篇感興詩,說幾句知音話。」及《紅繡鞋》四首見於《樂府群珠》。

  湯舜民所作樂府,今傳者尚多。賈仲明謂「文皇帝在燕邸時寵遇甚厚。永樂間恩賚常及。所作樂府,套數小令極多。語皆工巧,江湖盛傳之。」舜民之作,是曲中的老手、能手;圓穩老到,是其特長,卻沒有怎樣了不得的天才。像《南呂一枝花》:「樹當軒作翠屏,月到簾為銀燭,柳綿鋪白廚氈,苔綠展翠絨褥,四壁蕭疏。若得琅玕護,何須蘿蔓鋪。」(《題田老齋》)設景也還平庸,不見怎麼的新警。

  楊景賢本為蒙古人,「因從姐夫楊鎮撫,人以楊姓稱之。善琵琶,好戲謔。樂府出人頭地。」(《續錄鬼簿》)永樂初,與舜民及仲明同被寵遇。

  賈仲明(一名仲名)自號雲水散人,所作散曲有《雲水遺音》等集。惟今傳者已不多。劉東生「作《月下老定世間配耦》四套,極為駢麗,傳誦人口。」(《續錄鬼簿》)《世間配耦》疑為雜劇。其散曲也罕見。

  朱仲宜為元末人,名經,隴人,號觀夢道士,又號西清居士。以儒業起為浙江省考試官。嘗為《錄鬼簿》作序;和賈仲明也相交甚深。其子啟文,任中書宣使。文學過人,「亦善樂府隱語」。

  此外,《續錄鬼簿》所載,還有:劉君錫,燕山人,「隱語為燕南獨步」。夏伯和,號雪蓑釣叟,松江人。「文章妍麗,樂府隱語極多」,嘗作《青樓集》。全子仁,名普庵撤裡,高昌家禿兀兒氏,元贛州路監郡。詹時雨,隨父宦游福建,因而家焉。「樂府極多,有補《西廂變棋》(疑即今傳之《圍棋闖局》)並『銀杏花凋殘鴨腳黃』諸南呂行於世。」劉士昌,宛平人,「所作樂府,語極駢麗。有《四季》黃鐘及《嬌馬衫》中呂傳於世。」花士良,高郵人,洪武初知鳳翔府事,後以事死非命。金堯臣,淮東人,左司郎中,「樂府有《金人捧露盤》、《沉醉東風》等行於世」。張伯剛,京口人,洪武初,任臨洮太守。李唐賓,廣陵人,號玉壺道人,淮南省宣使,「樂府俊麗」。蘭楚芳,西域人,與劉廷信在武昌賡和,人多以元、白擬之。俞行之名用,臨江人。「樂府小令,極其工巧。永樂中,嘉其才,官以營膳大使。」賈伯堅名固,山東沂州人,拜中書左參政事。倪瓚所作樂府:「有《送行水仙子》二篇,膾炙人口。」孫行簡,金陵人,洪武初任上元縣縣丞。徐孟曾,蘭陵人,號愛夢,世業醫。「平居好吟詠,樂府尤工。然其氣岸高峻,時人以為矜傲,呼為戇齋。」楊彥華名賁,滁陽宦族,自號春風道人。永樂初為趙府紀善。

  蒙古人、女真人及西域人工散曲者也有不少。《續錄鬼簿》所載者,有:金元素,康裡人氏,名哈剌,「故元工部郎中,升參知政事。嘗有《詠雪塞鴻秋》為世絕唱。後隨元駕北上,不知所終。」金文石,元素子,因其父北去,憂心成疾,卒于金陵。「作樂府,名公大夫伶倫等輩,舉皆嘆服。」月景輝,也裡可溫氏,居京口,官至令尹。「吟詩和曲,筆不停思。」賽景初,西域人,授常熟判官。「遭世多故,老於錢塘、西湖之濱。」沐仲易,西域人,故元西監生,「有《自賦大鼻子》、《哨遍》,又有《破布衫》,《耍孩兒》盛行於世」。虎伯恭,西域人,「與弟伯儉、伯讓以孝義相友愛。當時錢塘風流人物,咸以君之昆仲為首稱」。

  涵虛子《太和正音譜》所錄「古今眾英」中有明初曲家十六人。在上面所舉的以外者,還有王子一、王文昌、陳克明、穆仲義、蘇複之、楊文奎等五人。這些元、明之間的散曲作者們,其作品傳於今者殆百不存一。大多數皆片言隻語,不遺於人間。其偶有所遺,像楊彥華的《春遊》(《端正好》套):「江南自古繁華地,追勝游盡醉方歸。波動處綠鴨浮,沙暖處紅鴛睡。風流佳致,省可裡杜鵑啼。」王文昌的《夏景》(「南北合套」):「碧煙淡靄暗蘼蕪,灑幾點黃梅雨,菡萏將開燕將乳。」蘭楚芳(蘭,《正音譜》作藍)的《春思》(《願成雙》套):「青春一撚,奈何嬌羞更怯!流不幹淚海幾時竭?打不破愁城何日缺?訴不盡相思舍!」也都不是什麼驚人的名篇。

  繼于賈仲明時代之後的散曲作家,僅一朱有燉耳。涵虛子(朱權)所作散曲,今未見一篇。其他作家,則連姓氏也不曾見之記載。宣德到成化的六十年間的散曲壇實是沉寂若墟墓的。幸賴朱有燉縱橫馳驟於其間,稍增生氣。「齊唱憲王新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那時不唱憲王的樂府,又唱誰的?有燉的散曲集《誠齋樂府》,今日亦幸得見全部。誠齋之曲,亦多陳腐的套語,遠不如他的雜劇之能奔放自如,別辟天地。像《隱居》(《一枝花》套)的一段:

  對著這一川殘照波光暝,兩岸西風樹色明,看了這山水清幽足佳興。醒時節共樵夫將古人細評,醉時節就蓬窗將衾裯款掙,任那鼻息齁齁喚不醒。

  又像《嘲子弟省悟修道》(《粉蝶兒》套)的一段:

  既得了黍珠般一粒丹,急將來華池中滿口吞,這的是神仙自有神仙分,那其間將你這折柳攀花的方才證得本!

  都不是什麼上乘的曲子。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