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第四十章 戲文的起來(5)


  五

  最後,在題材上,也可以找出更有趣的奇巧可喜的肖合來。我們最早的戲文今所知者為《趙貞女蔡二郎》、《王魁負桂英》等等。這些戲文雖或已全佚,或僅存零星的一二殘曲,不足使我們完全明瞭其內容。然據古人的記載看來,其情節是約略可知的。《趙貞女蔡二郎》敘的是蔡二郎得第忘歸,其妻歷盡艱苦,前往尋他,二郎卻拒之不見,不肯認她為妻。《王魁負桂英》的情形也約略相同。王魁與桂英誓於海神廟,願偕白首,無相捐棄。但王魁中第得官以後,桂英派人去見他。魁卻沒煞前情,嚴拒於她,不給理睬。又,今存於《永樂大典》中的戲文,《張協狀元》,寫的也是張協得第後,變了心腸,棄了王氏女不顧。王氏女剪髮籌資,前往京師尋他,他卻命門子打她出去。

  為什麼最初期的戲曲中,會有那麼多的「癡心女子負心漢」的故事呢?當然,像這樣的情事,在實際的社會上是不會很少的。但這種不約而同的情節,為什麼在「戲文」一開始的時候就會用的那麼多呢?我們如果一讀印度大戲劇家卡裡台莎(Kalidasa)的《梭康特娜》,我們大約總要很驚奇地發現,梭康特娜之上京尋夫而被拒于其夫杜希揚太(Dushyanta),原來和《王魁》、《趙貞女》乃至《張協》的故事是如此的相肖合的。如果我們更知道《梭康特娜》的劇文曾被傳到天臺山上的一個廟宇裡的事,則對於這種情節所以相同的原因,當必然有以了然於心吧。

  又,在最早的戲文《王煥》,及《崔鶯鶯西廂記》上(這些戲文也已佚,我們僅能在別的形式的劇文上約略的知道其情節),其描寫王煥與賀憐憐在百花亭上的相逢,與乎鶯鶯與張生在佛殿上的相見,其情形與杜希揚太初遇梭康特娜于林中的情形也是很相同的;而《王煥》中的王小三和《崔鶯鶯》中的紅娘,則也為印度戲曲中所常見的人物。

  又,最早的戲文,《陳巡檢梅嶺失妻》(《永樂大典》作《陳巡檢妻遇白猿精》),其情節與印度的大史詩《拉馬耶那》(Ramayna)很有一部分相類似。而《拉馬耶那》的故事,卻又是印度戲曲家們所最喜歡採用的題材。這其間也難保沒有多少的牽連的因緣在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