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第三十七章 古文運動的第二幕(3)


  三

  略後於歐陽修之古文家,有曾鞏、王安石及眉山的三蘇。鞏出於歐陽修的門下,字子固,建昌南豐人,登嘉祐二年進士。少與王安石相善。及安石得志,乃相違。安石為文遒勁有力。鞏則穩妥而已。

  實際上大暢古文運動的弘流者不得不推蘇軾。軾與父洵、弟轍皆有才名。洵字明允,年二十七,發憤為學。歲餘,往應試不第。歸盡焚舊所作文,閉戶讀書。遂成通淹。轍字子由,性沉靜簡潔。為文亦澹遠有致。然惟軾最為雄傑。軾是一位充溢著天才的詩人,為古文也富有詩意。他嘗自說道:「作文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這話恰可以拿來做他的文章的確評。

  軾門下有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陳師道、李麃的六君子。在其中,補之、耒和麃尤以善古文稱。補之有《雞肋集》,耒有《宛丘集》,麃有《濟南集》。秦觀雖以詞掩其古文,但其所作,卻通贍可喜,富於風趣。《淮海集》裡固不僅以「詞」為獨傳也。

  四

  凡古文家無不以衛「道」自命,自韓、柳以來皆然。但宋代的理學家,卻究竟自成為一系,不和做古文的文士們同科。《宋史》也于《儒林》、《文苑》之外,別立《道學》一傳。原來古文家們雖然口口聲聲說是衛「道」,究竟不脫文士的習氣。至所謂道學家的,方真實的以「道」為主,以文為輔。故許多的道學家,其文章往往自成為一個體系,正像邵雍的詩一樣。在其間,有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諸人。張載作《正蒙》、《西銘》,周敦頤作《太極圖說》及《通書》,其文辭尚為雅整。而二程之作,尤為通贍,並不像後來「語錄」式的文章之好拖泥帶水。

  參考書目

  一、《宋文鑒》一百五十卷 宋呂祖謙編,有明刊本,蘇州書局刊本,《四部叢刊》本。
  二、《古文關鍵》二卷 宋呂祖謙編,有冠山堂刊本,《金華叢書》本。
  三、《三蘇文範》十八卷 明楊慎編,有明刊本。
  四、《唐宋八家文鈔》一百六十四卷 明茅坤編,有明刊本,有坊刊本。
  五、《唐宋八大家類選》十四卷 清儲欣編,有刊本。
  六、《古文辭類纂》(姚鼐)及《經史百家雜鈔》(曾國藩)也當一讀,以見所謂「古文」的統系。這二書俱有通行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