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
第三十三章 變文的出現(5) |
|
五 「變文」之存於今者,就已發現者而言,已有四十餘種。現尚陸續在出現。她不僅是敦煌寫本裡最重要的東西,也將是敦煌寫本裡除佛經外,最常見的東西了。今將講唱佛經故事的變文與講唱非佛經故事的變文,分為兩部分,擇其重要者略敘於下。 講唱佛經故事的變文,最重要者是《維摩詰經變文》。《維摩詰經》原是釋經裡最富於文學的趣味者之一,複被講唱者將這故事作為「變文」,放大了許多倍,更成為一部弘偉無比的傑作;可以說我們文學史裡未之前見的一部大「史詩」。今所知者,已有二十卷之多,但其間殘缺了不少。經文的一百餘字,這位偉大的講唱者總至少要把她演成三四千字,寫得又生動,又工致,又雋妙。可惜我們至今僅獲讀其數卷,尚不能將所殘存者抄錄得全耳。《文殊問疾》第一卷,藏上虞羅氏,敘述佛使文殊到維摩詰處問疾事。佛先在會上,問五百聖賢,八千菩薩,皆曰不任,無人敢去,結果是文殊應命而去。巴黎所藏的,有第二十卷,敘的是,佛使彌勒菩薩、光嚴童子等去問疾,而彼等皆不欲去,並追述往事,聲訴所以不能去之故。卷末有「廣政十年八月九日在西川靜直禪院寫此第廿卷」云云。當是抄寫者的所記。 北京圖書館藏有《持世菩薩》第二卷,敘述持世菩薩堅苦修行,魔王波旬欲破壞其道行,便幻為帝釋之狀,從二千天女,鼓樂弦歌,來詣持世修行之所,但持世不為所惑事。其描狀極絢麗雋好之致: 波旬自乃前行,魔女一時從後。擊樂器者,喧喧奏曲,響聒青霄;爇香火者,澹澹煙飛,氤氳碧落。競作奢衣美貌,各申窈窕儀容。擎鮮花者,共花色無殊;捧珠珍者,共珠珍不異。琵琶弦上,韻合春鶯;簫笛管中,聲吟鳴鳳。杖敲羯鼓,如拋碎玉於盤中;手弄秦箏,似排雁行於弦上。輕輕絲竹,太常之美韻莫偕。浩浩喝歌,胡部之豈能比對。妖容轉盛,豔質更豐。一群群若四色花敷,一隊隊似五雲秀麗。盤旋碧落,宛轉清霄。遠看時意散心驚,近睹者魂飛目斷。從天降下,若天花亂雨於乾坤;初出魔宮,似仙娥芬霏於宇宙。天女鹹生喜躍,魔王自己欣歡。此時計較得成,持世修行必退。容貌恰如帝釋,威儀一似梵王。聖人必定無疑,持世多應不怪。天女各施於六律,人人調弄五音。唱歌者詐作道心,供養者假為虔敬。莫遣聖人省悟,莫交菩薩覺知。發言時直要停藤,稅調處直如穩審。各請擎鮮花於掌內,為吾燒沉麝於爐中。呈珠顏而剩逞妖容,展玉貌而更添豔麗。浩浩簫韶前引,喧喧樂韻齊聲。一時皆下於雲中,盡入修禪之室內。(吟)魔王隊仗利天宮,欲惱聖人來下界。廣設香花申供養,更將音樂及弦歌。清冷空界韻嘈嘈,影亂雲中聲響亮。胡亂莫能相比並,龜慈不易對量他。遙遙樂引出魔宮,隱隱排於霄漢內。香爇煙飛和瑞氣,花擎寮亂動祥雲。琵琶弦上弄春鶯,簫笛管中鳴錦鳳。 又有《降魔變文》,本於《賢愚經》,敘舍利弗和六師鬥法事。六師凡五次輸敗,遂服佛家的威力,不復與佛為梗。前在《敦煌零拾》裡,僅見到一小部分,已驚其弘偉奇麗,不可迫視。今得讀全文,更為快心!其描述佛家與六師的鬥法,以《西遊記》的孫行者、二郎神的鬥法對讀之,《西遊記》只有「甘拜下風」耳。姑舉一段: 六師聞語,忽然化出寶山,高數由旬。欽岑碧玉,崔嵬白銀,頂侵天漢,藂竹芳薪,東西日月,南北參辰。亦有松樹參天,藤蘿萬段。頂上隱士安居,更有諸仙遊觀,駕鶴乘龍,仙歌聊亂。四眾誰不驚嗟,見者鹹皆稱歎。舍利弗雖見此山,心裡都無畏難。須臾之頃,忽然化出金剛。其金剛乃作何形狀?其金剛乃頭圓像天,天圓只堪為蓋;足方萬里,大地才足為鑽。眉郁翠如青山之兩崇,口叱吒猶江海之廣闊。手執寶杵,杵上火焰沖天。一擬邪山,登時粉碎。山花萎悴飄零,竹木莫知所在。百僚齊歎希奇,四眾一時唱快。故雲,金剛智杵破邪山處。若為: 六師忿怒情難止,化出寶山難可比, 嶄岩可有數由旬,紫葛金藤而覆地。 山花郁翠錦文成,金石崔嵬碧雲起。 上有王喬丁令威,香水浮流寶山裡。 飛仙往往散名華,大王遙見生歡喜! 舍利弗見山來入會,安詳不動居三昧。 應時化出大金剛,眉高額闊身軀壘。 手持金杵火沖天,一擬邪山便粉碎。 于時帝王驚愕,四眾忻忻。此度既不如他,未知更何神變? 但在許多講唱佛教故事的變文裡,最為流行者還是《目連救母變文》,這變文有種種不同的本子。倫敦有《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一卷,巴黎有《目連緣起》,北京有《目連救母變文》數卷;事實皆大同小異,文句也多相同的。可見這故事在當時流傳的普遍,固不僅張祜之戲白居易以《目連變》云云也。在這些異本裡,以倫敦的一本為最完備。首有序,敘七月十五日「天堂啟戶,地獄門開」,盂蘭會的緣起。末有「貞明七年辛巳歲四月十六日淨土寺學郎薛安俊寫」云云。 這故事成為後來寶卷、戲文的張本,至今在民間尚有很大的勢力。這變文敘述佛的弟子目連,出家為僧,以善因得證阿羅漢果。借了佛力,他上了天堂,見到父親,但母親卻不知何在。佛說:「她在地獄中呢。」目連便遍歷地獄,曆睹慘狀,最後到了阿鼻地獄,才見到他母親青提夫人。她借佛力,出了這地獄,但不能出餓鬼道,見食即化為火。目連悲戚,無法可施。佛乃教他於七月十五日建蘭盆大會,可以使她一飽。但她飽後,忽又不見。乃已轉生人世,變為黑狗之身。最後,目連又借佛力,使她脫離了狗身,到天上去受快樂。這部變文,雖沒有《維摩詰》、《降魔》的偉弘奇麗,但關係極大。在中國的一切著作裡,這可以說是最早的詳盡的敘述周曆地獄的情況的;其重要有若《奧特賽》(Odyssey)、《阿尼特》(Aeneid)及《神曲》諸史詩。 此外,尚有《佛本行集經變文》、《八相成道經變文》、《有相夫人升天變文》、《佛本生經變文》、《地獄變文》等等,皆較為簡短,且俱首尾殘闕,不知其原名為何。在其間,《佛本生經變文》,敘述釋迦牟尼以身喂餓虎的事,其結構也殊宏麗,且就其字體看來,實是中唐的寫本,今所見的變文的寫本,時代無在其前者。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