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
第三十一章 詞的起來(2) |
|
二 詞的來歷,頗為多端。但最為重要者則為「裡巷之音」和「胡夷之曲」。一種新文體的產生,往往有其很悠久的歷史。若蝴蝶然,當其成蟲之前,必當經過了毛蟲和蛹的階段。詞雖大行于唐末、五代,然其醞釀的時期,則已久了。中國音樂受外來的影響最深。漢代樂歌已雜西域之聲。及六朝而更盛行「胡夷之曲」。《隋書·音樂志》敘此種情形甚詳。《唐書·音樂志》也說:「自周、隋已來,管弦雜曲將數百曲,多用西涼樂;歌舞曲多用龜茲樂。其曲度皆時俗所知也。」這可見「胡夷之曲」的如何流行於世。詞調中,受這種影響最深。我們或可以說,唐、五代、宋詞的一部分,便是周、隋以來「胡夷之曲」的被保存下來的歌辭。可惜唐以前,那些胡曲的歌辭皆已不傳,或竟往往是有曲而無辭的。故我們于唐末、五代詞外,便絕罕得見以前的樂「詞」。 因為受了新的「胡夷之曲」的排斥,「古曲」在唐代幾乎盡失。《唐書·音樂志》謂:「自長安已後,朝廷不重古曲,工伎轉缺。能合於管弦者惟《明君》、《楊伴》……等八曲。」 「裡巷之曲」亦是「詞」的來歷之一。如《竹枝詞》、《楊柳枝》、《浪淘沙》、《調笑》、《欸乃曲》等皆為南方的民歌。劉禹錫說:「裡中兒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歌者揚袂睢舞,以曲多為賢。」(《劉賓客集竹枝詞序》)又如張志和有名的《漁歌子》,也當是擬仿當時的漁歌而作者。 初期的「詞」,大約只是胡夷、裡巷之曲的擬仿。但到了後來,便有自製的新聲出現。歐陽炯說道:「《楊柳》、《大堤》之句,樂府相傳;《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製。」(《花間集序》)所謂「豪家自製」,便指的是音樂家們的創作了。這些創作的新聲,在詞調裡也有不少。宋人嘗寫「自度曲」。直到清代,也還有所謂「自度曲」者出現。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