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七章 韓愈與白居易(4) |
|
四 要是說韓愈一派的詩,像景物蕭索、水落石出的冬天,那麼,白居易一派的詩,便要說他是像秋水的氾濫,暢流東馳,顧盼自雄的了。韓愈派的詩是有刺的;白居易派的詩卻是圓滾得如小皮球似的,周轉溜走,無不如意。韓愈派的詩是刺目澀口的;白居易派的詩,卻是爽心悅耳的,連孩子們念來,也會朗朗上口。 白居易字樂天,下邦人。幼慧,五六歲時,已懂得作詩。以家貧,更苦學不已。登進士第後,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拜左拾遺,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授太子左贊善大夫。未幾,以事貶江州司馬,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升主客郎中,知制誥。長慶二年(公元822年)除杭州刺史。文宗開成元年(公元836年)為太子少傅,進封馮翊縣開國侯。後以刑部尚書致仕。卒年七十五(公元772~846年)。有《白氏長慶集》。 他是最勤於作詩的人;他嘗序劉夢得的詩道:「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一二年來,日尋筆硯,同和贈答,不覺滋多。太和三年春已前,紙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其餘乘興仗醉,率然口號者不在此數。」僅僅一二年間,已有了那麼多的成績!在他的長久的詩人的生涯裡,所得自然更多。他嘗自分其詩為四類:一、諷諭,包括題為「新樂府」者,這是他自己最看得重的一部分;二、閒適,是他「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三、感傷,是他「事物牽於外,情理動於內,隨感遇而形於歎詠者」;四、雜律,是他的「五言七言,長短絕句,自一百韻至兩韻者」;但他的詩,最重要者自是他的「新樂府」辭。 他《與元九書》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是徹頭徹尾抱著人生的藝術之主張的。故他的詩「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寄唐生》)。而許多題為「新樂府」者,便都是在這樣的主張底下寫成的。杜甫的許多歌詠民間疾苦的詩,是寫實,是從寫實裡彈出譏誡之意來的;他並沒有明白的說他是誡諫。但居易卻是老老實實地把他的詩拿來做勸誡的工具了。他的「新樂府」,作於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恰好是他做左拾遺的時候。全部「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斷為五十篇」。 其自序道:「其辭質而徑,欲見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于樂章歌曲也。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已把他的主旨說得很明白。這樣徹底的人生的藝術觀,是我們唐以前的文學史上所極罕見的。在這五十篇中,有議論,像《海漫漫》、《華原磬》等;有敘事,像《新豐折臂翁》、《賣炭翁》等;但即敘事者,也往往以勸誡的議論結。《新豐折臂翁》最有名,是寫一個折了臂的老人的故事。其所以折臂者,蓋全為了逃避兵役之故。「此臂折來六十年,一肢雖廢一身全。」這和杜甫的《兵車行》等是同樣表曝了唐代徵兵制度的罪惡的。除了「新樂府」外,像《秦中吟》十首,也同是此意。惟「新樂府」多婉曲的勸諭,《秦中吟》則是不客氣的諷刺與責駡:「日中為樂飲,夜半不能休。豈知閿鄉獄,中有凍死囚」(《歌舞》);「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低頭獨長歎,此歎無人喻;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買花》)。 大約「新樂府」為了是居諫臣之位時所作,「願得天子知」的,故措辭不得不和平婉曲些罷。但此類的「新樂府」,實在未見得成功;天子知與不知,且不說,就文學而論,則五十篇中,真實的可算作詩的,還不到十篇。無疑的,《新豐折臂翁》與《賣炭翁》乃是其中的最好的二篇。居易的好詩,實不在此而在彼。他自己所不大看得重的「閒適」和「感傷」的二類的詩,其中盡有許多真實的偉大的作品在著。《長恨歌》是很成功的一篇敘事詩;《琵琶引》也是很偉大的一篇抒情詩。我們讀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水泉冷澀弦凝絕。……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舟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但這似有些受顧況《李供奉彈箜篌歌》的暗示的罷。)實在覺得韓愈的《南山》,盧仝的《月蝕》有些吃力不討好。其他長歌短什,好的也很不少。 相傳他未冠時謁顧況,況恃才少所推可,見其文自失道:「吾謂斯文遂絕,今複得子矣!」居易作風,有一部分確近顧況,惟顧況較他更為逼近口語耳。居易他自己也很想做到婦孺皆能懂的地位。《墨客揮犀》曾記著:「白樂天每作詩,令一老嫗解之,問曰:解否?曰解,則錄之;不解則又複易之。」他既這樣的要求通俗,所以當時他的詩流傳得也最盛。《豐年錄》:「開成中,物價至賤。村路賣魚肉者,俗人買以胡絹半尺,士大夫買以樂天詩。」(《唐音癸簽》引)《酉陽雜俎》也記著:當時有刺樂天詩意於身,詫白合人行詩圖者的事。又,雞林行賈,售居易詩于其國相,率篇易一金。流行之盛,可謂自詩人以來所未曾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