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
第三章 最古的記載(1) |
|
最古的文書可靠者少——甲骨與鐘鼎刻辭的重要——甲骨文字是否全為卜辭的問題——鐘鼎刻辭的簡短——毛公鼎——石鼓文——詛楚文——最古的誓誥的總集:《尚書》——今文與古文之爭——最古文書的三類:誓辭,文誥書劄,與記事的斷片——《尚書》的時代——《山海經》:古代神話與傳說的淵藪 一 最古的記載,可靠者很少。所謂邃古的書:「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之類,當然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即《尚書》裡的文章,像《堯典》、《禹貢》之類,也不會是堯、禹時代的真實的著作。又像《甘誓》之類,就其性質及文體上說來,比較的有成為最早的記載的可能性,唯也頗為後人所懷疑,至少是曾經過後人的若干次的改寫與潤飾的。今日所能承認為中國文學史的邃古的一章的開始的「文書」,恐怕最可靠的,只有被發掘出的埋藏在地下甲骨刻辭和鐘鼎彝器的記載了。有刻辭的甲與骨,最早的發現在光緒二十六年。福山王懿榮首先得到。丹徒劉鶚又從王氏購得之;這使他異常的注意,更繼續的去收集,共得到五千餘片,選千片付諸石印,名曰《鐵雲藏龜》(公元1903年出版)。立刻引起了學術界的大騷動。有斥之為偽者,但也有知道其真價的。上虞羅振玉於宣統間繼劉氏之業,所獲益多。民國十七年,「中央研究院」派人到殷虛進行正式發掘的工作,所得重要的東西不少。商代的文化,自此為我們所知。但這些甲骨刻辭記載的是什麼呢?為什麼會在同一個地點發現了那麼多的甲骨刻辭呢?其消息和拉耶(Layard)在尼尼微古城發現了整個楔形泥板書的圖書館是可列在同類的罷。龜板都是兩面磨斷得很平正的,獸骨也都很整齊。所刻文字,有首尾完全者,但都很簡短。究竟一片龜板或一塊骨上刻了多少字,是很不規則的。長篇的記載,是否不止以一二片的龜板(或一二塊骨)了之,也是很有注意的價值的。「中央研究院」《安陽發掘報告》第一期董作賓的《新獲卜辭寫本後記》裡,曾說起發現刻有「冊六」二字的龜板,且有穿孔。是則把許多龜板穿串為冊子,是很有可能的。羅振玉《殷虛書契菁華》裡所載的骨上刻辭有長到百字左右的,且還是殘文。這可見殷商文辭不僅僅是簡短若《竹書紀年》、《春秋》般的。從羅振玉諸人以來,皆以甲骨刻文為卜辭。羅氏分此種卜辭為九類:卜祭、卜告、卜稾、卜出入、卜田獵、卜征伐、卜年、蔔風雨及雜卜(《殷虛書契考釋》)。董作賓則更加上了卜霽、卜瘳、蔔旬的三類(《商代龜蔔的推測》)。但這些甲骨刻辭是否僅為占卜的記載呢?這是很可注意的。那些磨制得很光滑的龜板獸骨,是否僅為占卜及記載卜辭之用呢?最近發現的兩個獸頭上的刻辭,都記載著某月王田於某地,其中之一,且是記載著獲得某物的。這當然不會是卜辭。在龜甲刻辭上,有「獲五鹿」、「由於陟,往(缺)獲一」、「畢禦獲一鹿七」等等,又多有帝王大臣之名及地名等等,似不是單純的卜辭。或當是殷商的文庫罷,故會有那麼多的零片發現。為了殷人好卜,所以蔔而後行的事特別多,或便利用了占卜用過的甲骨以記載一切。這似都需要更仔細的討論,這裡且不提。 【劉鶚(1857~1909)。近代小說家、收藏家。江蘇丹徒(今鎮江)人。著有《老殘遊記》,收集甲骨甚多,後人彙刊為《鐵雲藏龜》。】 【拉耶(1817~1894),今譯雷爾德。英國考古學家,以發掘伊拉克的尼尼微古都而聞名於世。】 【董作賓(1895~1963),甲骨文專家、考古學家。他建立了殷墟甲骨文斷化學說,代表作為《甲骨文斷代研究例》。】 鐘鼎彝器的發現,為時較早;宋代的記載古器物刻辭的書裡已有不少三代古器在著。唯最古者仍當推屬殷商時代之物。周代的東西也不少。鐘鼎彝器的刻辭,往往只是記載著某人作此,或子孫永寶用之的一類的銘辭。但也有很長篇的文辭,其典雅古奧的程度是不下於《尚書》中的誓誥的,像毛公鼎上的刻文便是一個好例。毛公鼎的刻辭有四百四十九字之多,當是今見的古代器物上刻辭的最長的一篇。又有石鼓文的,系刻於十個石鼓之上,記載一件田獵之事的;以「𨖍車既工,𨖍馬既同;𨖍車既好,𨖍馬既𩢿」寫起,接著寫射鹿,獲魚,得雉,以至於獵歸。雖然殘缺不少,但還可以見到其宏偉的體制來。這篇文字的時代,論者不一;或以為是周宣王時代的東西。但今日已證實其為秦代之物。又有詛楚文三篇,也是那個時代的秦國的文章。無論如何,把他們歸到《尚書》時代的文籍裡,當是不會很錯的。 【魯共王,即魯恭王劉餘。漢景帝劉啟的第四子。公元前155年被漢景帝封為淮陽王,第二年改封魯王,建都魯縣(今山東曲阜古城)。】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