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俗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第十一章 寶卷 三


  敘述佛教故事的寶卷,所見極多,且也最為民間所歡迎。《目連救母出離地獄升天寶卷》是其中最早且最好的一個例子。

  這個寶卷為元末明初寫本,寫繪極精,插圖類歐洲中世紀的金碧寫本,多以金碧二色繪成。(斯類寫本,元明之間最多,明中葉以後,便罕見)。惜缺上半。以此與《目連變文》對讀之,頗可以知道其演變的消息。今坊間所傳《目連寶卷》,與此本全異,蓋已深受明人戲文及清代《勸善金科》諸作的影響了。

  《勸善金科》,清宮在歲末或其他節日演出的節令戲。劇本20卷,舊傳清張照等撰。源自於民間廣為流傳的《目連記》。

  (上缺)尊者見了,心中煩惱。尋娘不見,就於獄前寂然禪定。獄中鬼使,各各不樂,心意慞惶。遂命夜叉,出看是何祥瑞,或是陽間送罪人到。夜叉來至獄門,惟見一僧人,身披三衣,端然而坐。夜叉回報獄主。

  不見陽間送罪到,
  獄前惟見一僧人。

  尋娘不見好心酸,受苦親娘在哪邊?聲聲痛哭生身母,恓惶煩惱淚如泉。
  幾時得見親娘面?甚年子母得團圓?痛淚千行肝腸斷,就在牢前頓悟禪。

  尋娘不見,痛淚心酸。想親娘在哪邊?哮淘痛苦,兩淚連連。何年月日,子母團圓。無人答應,牢前入定觀。

  尊者不見母,牢邊身坐禪。
  獄主前來問,到此有何緣?

  夜叉報知獄主,牢前無有罪人。有一聖僧,在牢門前坐禪。獄主聽說,出牢來看見。有一真僧,方袍圓頂,入定觀空,頓悟坐禪。獄主向前,連叫數聲,驚醒尊者。獄主問曰:「吾師到此為何?」尊者答曰:「特來尋我母親。」獄主言曰:「誰說師母在?」尊者曰:「釋迦文佛說,我母在此。」獄主又問曰:「釋迦牟尼佛,是師何人?」尊者曰:「是我本師。」獄主聽說,低著禮拜。「今日弟子有緣,得遇世尊上足弟子。」

  便問我師何名字?
  我去牢中檢簿尋。

  尊者與說鬼王聽,吾是如來弟子身。道號目犍連尊者,惟我神通第一人。
  特到此間來尋母。獄主聽說盡皆驚,連拜告師得知道,吾師老母是何名。

  尊者告訴,「獄主須聽,母青提劉四身。」獄主聽罷,便入牢尋。從頭查勘,無有其名。獄主出獄,回告目連尊。

  獄主出牢門,告與我師聽。
  牢內無師母,前有鐵圍城。

  獄主問:「師母何名姓?」尊者曰:「青提劉四夫人。」獄主問罷,入牢檢簿,無有此名。即時出獄報尊者得知,牢中查勘無有師母。尊者曰:「此獄無有,卻在何處?」獄主言曰:「前面還有阿鼻地獄,鐵圍山中,眾生若到,永劫不得翻身。」

  阿鼻地獄,佛教名詞,阿鼻是梵語的音譯,意譯「無間」,即痛苦無有間斷之意。為八熱地獄中的第八獄。古印度迷信,人在生前做了壞事,死後要墮入地獄。佛教也採用其說。

  只怕吾師娘在此,
  還去獄中看虛真。

  鬼王啟告目連尊,吾師今且聽分明。為師檢簿無名字,前有阿鼻地獄門。
  尊者聽罷心煩惱,何年子母得相逢!辭別獄主尋娘去,無人作伴自行程。

  獄主啟告,師且須聽,牢中無母親。尊者聽說,煩惱傷情。思想老母,何日相逢。人間養子,皆是一場空。

  為救親娘母,獨去簿中尋。
  目連辭獄主,前至鐵圍城。

  尊者辭別獄主,直至阿鼻城邊。見鐵牆高萬丈,黑壁數千層,半空中焰焰火起,四下裡黑霧騰騰,城上銅蛇口噴猛火,山頭鐵狗常吐黑煙。尊者看了多時,又無門而入。高聲大叫數百聲,無人答應。目連回還問前獄主。

  痛哭悲傷歸舊路,
  回轉牢前問鬼王。

  尊者想母好恓惶,眼中流淚落千行!阿鼻地獄無門路,高叫千聲又轉還。
  此座鐵城高萬丈,千重黑壁霧漫漫。眾生到此無回路,若要翻身難上難。

  遊遍地獄,苦痛難言,兩眼淚如泉;鐵圍城下,黑霧漫漫,無門而入。不免回還。火盆獄內,再問別因緣。

  尊者尋覓母,回轉火盆城。
  悲哀告獄主,此牢不見門。

  尊者到鐵圍城,無門而入。高叫數聲,無人答應。回至火盆城,哀告獄主,「此乃為何不開」。獄主答曰:「此阿鼻地獄。眾生在世,不信三寶,造下無邊大罪,死後墮此獄。內業風吹起倒懸而入。若要翻身,難哉,難哉!奈師法力微小。若開此獄,無過問佛。」

  尊者聽說,思想母親,心中煩惱。辭別獄主,回至靈山,哀告如來。

  〔金字經〕

  《般若波羅金字經》,常把彌陀念幾聲,觀世音。不踏地獄門,身清淨。菩提路上行。

  幽冥游遍不見娘,思想尊萱哭斷腸,淚兩行。高聲大叫娘,尋不見,靈山問法王。

  尊者煩惱淚紛紛,不見生身老母親,無處尋。教兒苦痛心,難尋覓,靈山問世尊。

  尊者駕雲,直至靈山,拜告如來。尊者言曰:「弟子往諸地獄中,盡皆遊遍,無有我母。見一鐵城,牆高萬丈,黑壁千層,鐵網交加,蓋覆在上。高叫數聲,無人答應。弟子無能見母。」哀告世尊,佛說:「你母在世,造下無邊大罪,死墮阿鼻獄中。」尊者聽說,心中煩惱,放聲大哭。

  母墮長劫阿鼻獄,
  何年得出鐵圍城?

  玉兔金雞疾似梭,堪歎光陰有幾何!四大幻身非永久,莫把家緣苦戀磨。
  忽然死墮阿鼻苦,甚劫何年出網羅?若要脫離三塗苦,虔心聞早念彌陀。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人生有幾多;堆金積玉,富貴如何。錢過北斗,難買閻羅,不如修福向善念彌陀。

  一生若作惡,身死墮阿鼻。
  一生修善果,便得上天梯。

  世尊言曰:「徒弟,你休煩惱。汝聽吾言。此獄有門,長劫不開。汝今披我袈裟,執我缽盂錫仗,前去地獄門前,振錫三聲,獄門自開,關鎖脫落。一切受苦眾生,聽我錫杖之聲,皆得片時停息。」尊者聽說,心中大喜。

  饒你雪山高萬丈,
  太陽一照永無蹤。

  世尊說與目連聽,汝今不必苦傷心。賜汝袈裟並錫杖,幽冥界內顯神通。
  目連聞說心歡喜,拜謝慈悲佛世尊。救度我母生天界,弟子永世不忘恩。

  投佛救母,有大功能。振錫杖便飛騰,恩沾九有,獄破千層,業風停止,劍樹摧崩,阿鼻息苦,普放淨光明。

  手持金錫杖,身著錦袈裟。
  冤親同接引,高登九品華。

  尊者聞佛所說,心中大喜,身披如來袈裟,手持世尊缽盂錫杖,拜辭世尊,駕祥雲直至地獄門前。目連尊者,廣運神通,便將錫杖,連振三聲。只見阿鼻地獄開門兩扇,關鎖自落。獄中鬼神,盡皆失驚,尊者便入,被獄主推出。問曰:「你是何人?擅開獄門,有何緣故?」尊者告曰:「我是釋迦佛上首弟子,特來救母。」獄主問曰:「師母是何名字?弟子去牢中檢簿查勘。」

  我母青提劉第四,
  王舍城中輔相妻。

  金環錫杖振三聲,振開阿鼻地獄門。一聲響亮驚天地,猶如霹靂震乾坤。
  尊者便入牢中去,獄主將身推出門。吾是釋迦佛弟子,特來救母出幽冥。

  手持錫杖,連振三聲。鐵圍關兩下分,尊者便入,推出牢門,獄中神鬼,無不心驚。是何賢聖,衝開地獄門?

  尊者蒙法力,廣運大神通。
  地獄門粉碎,牢中神鬼驚。

  尊者告獄主曰:「我母青提劉四夫人。」獄主聽罷,便入牢中,叫青提夫人。連叫數聲,半晌才應,獄主問曰:「我叫數聲,因何才應?」夫人答曰:「恐怕獄主更移苦處,因此不敢答應。」獄主曰:「你有一子,隨佛出家,名號目連,特來尋你。」夫人告曰:「罪人一子,身不出家,名不目連。」

  獄主聞得青提說,
  出牢回與目連知。

  說與青提劉四聽,汝有一子出家僧。見在大獄牢門外,直至阿鼻尋母親。
  青提夫人回獄主,罪人一子不修行。出牢回報師知道,有一青提話不同。

  獄主聽罷,便出牢門,告師聽緣因。有一劉四青提夫人,言有一子,名不為僧。目連聞說,正是我娘親。

  父母皆存日,羅蔔號乳名。
  雙親亡沒後,道號目連尊。

  獄主見青提說罷。即時出獄,就與師聽。「有一青提夫人,他說有一子,不曾出家,名不目連。」獄主說罷,目連又告獄主。「慈悲,父母在日,小名羅蔔。父母亡後,隨佛出家,改名目連。」獄主聽說,便轉回牢,說與夫人。「你在之日,小名羅蔔;你亡之後,改名目連。」夫人聽說,眼中流淚,告獄主曰:「若是羅蔔,是我嬌生之子。」獄主聽說,令夜叉將鐵叉挑起匣床,打釘在地。夫人一陣昏迷,百毛孔中盡皆流血。

  汝兒若不歸三寶,
  怎能暫且出牢門?

  青提兩眼淚汪汪,阿鼻地獄苦難當。渴飲鎔銅燒肝膽,饑食熱鐵燙心腸。
  千生萬死從頭受,何由無罪片時閑。早知陰司身受苦,持齋念佛結良緣。

  青提夫人,苦痛傷情,兩眼淚紛紛,通身猛火,遍體煙生,鐵枷鐵鎖,不離其身。生前造業,死後入沉淪。

  青提受重罪,皆因作業多。
  若要離諸苦,行善念彌陀。

  獄主令夜叉,將青提夫人,項帶沉枷,身纏鐵鎖。刀劍圍繞,送出牢前。獄主言曰:「不是你兒佛門弟子,怎得出獄門前,與兒相見。」獄主告目連師曰:「你認得你娘麼?」目連答曰:「一向不見我母,面容眼中不識。」獄主手指前面,遍身猛火,口內生煙,枷鎖纏身,「便

  是師母」。目連見了,忽然倒地。多時蘇醒,扯住親娘,放聲大哭。此下曆敘目連乞釋迦試法打開地獄之門,救了母親出來。但她卻又到了餓鬼道中去;後目連又求釋迦超度了她升天。最後便以青提的歸心正道為結束:

  七月十五啟建盂蘭,釋迦佛現瑞光,世尊說法,普度眾生。青提劉四,頓悟本心,永歸正道。便得上天宮。

  目連行大孝,救母上天宮。
  諸佛來接引,永得證金身。

  世尊說法,度脫青提。目連孝道,感動天地。只見香風颯颯,瑞氣紛紛,天樂振耳,金童玉女,各執幢幡,天母下來迎接。青提超出苦海,升忉利天,受諸快樂。目連見母,垂空去了,心中大喜。向空禮拜,八部天龍,母告目連:「多虧吾子,隨佛出家,專心孝道。今日我得生天!若非吾子出家,長劫永墮阿鼻,受諸苦惱。」普勸後人,都要學目連尊者,孝順父母,尋問明師,念佛持齋,生死永息,堅心修道,報答父母養育深恩。若人書寫一本,留傳後世,持誦過去,九祖照依目連,一子出家,九祖盡生天。

  忉利天,佛教用語。即三十三天,在須彌山頂,四方有四峰,每峰各有八天,中央為釋天帝所居之處。

  眾生欲報母深恩,
  仿效目連救母親。

  果然一個目犍連,陰司救母得生天。母受忉利天宮福,千年萬載把名傳。
  念佛原是古道場,無邊妙義卷中藏。善人尋著出身路,十八地獄化清涼。

  南瞻部州,人戀風流,不肯早回頭。口吃血肉,惹罪無休。閻王出帖,惡鬼來勾。怎生回避?悔不向前修。

  提起無生語,思想早還鄉。
  會的波羅蜜,不怕惡閻王。

  說一部《目連寶卷》,諸人讚揚。提起青提,個個心酸。諸大地獄,受苦艱難。皈依三寶,念佛燒香。知音方便,孝順爺娘。齋僧佈施,忙裡偷閒。聞經聽法,嬰兒見娘。經年動歲,不肯回光。遇著明師,接引西方。如來授記,親見法王。一句彌陀,原是古道場。

  目連尊者顯神通,
  化身東土救母親。

  分明一個古彌陀,親到東去化娑婆。假身喚作羅蔔子,靈山去見古彌陀。
  如來立號目犍連,陰司救母坐金蓮。仗佛神通來加護,一點靈光不本源。

  我今看罷,真個心酸。只要戀家緣,不肯回光,惹下災愆,墮在地獄。密語真言,一聲佛號,端坐紫金蓮。

  陰間惡地獄,鐵人也難當,
  聞說地獄苦,拜佛早燒香。

  目連尊者,原是古佛。因為東土眾生不善,借假修真。真空而果實不空,真空裡面聚真空。要知自家西來意,刹那點鐵自成金。

  清淨圓明一點光,無始已來離家鄉。有緣遇著西來意,一聲佛號還本鄉。

  一動一靜不為真,
  無形無像體真空。

  這句彌陀有誰知?曹溪一線上天梯。遇師通秀西來意,超生離死證菩提。
  一念純熟歸家去,極樂國裡坐蓮池。三世如來同赴會,來赴盂蘭見彌陀。

  道場圓滿,持誦真經,大眾早回心。都行孝道,侍奉雙親。自然識破,返本還真。但看念佛,定生極樂中。

  聽盡目連卷,個個都發心。
  回光要返照,便得出沉淪。

  伏願經聲琅琅,上徹穹蒼。焚語玲玲,下通幽府。一願刀山落刃。二願劍樹鋒摧,三願爐炭收焰,四願江河浪息。針喉餓鬼,永絕饑虛。麟角羽毛,莫相食啖。惡星變怪,掃出天門;異獸靈魑,潛藏地穴。囚徒禁系,願降天恩:疾病纏身,早逢良藥。盲者,聾者,願見願聞;跛者,啞者,能行能語;懷孕婦人,子母團圓;征客遠行,早還家國。貧窮下賤,惡業眾生,誤殺故傷,一切冤業,並皆消釋。金剛威力,洗滌身心,般若威光,照臨寶座。舉足下足,皆是佛地。更願七祖先亡,離苦生天,地獄罪苦,悉皆解脫,以此不盡功德,上報四恩,下資三有。法界有情,齊登彼岸。川老頌雲,如饑得食,渴得槳,病得瘥,熱得涼,貧人得寶。嬰兒見娘,飄舟到岸,孤客還鄉,旱逢甘澤,國有忠良,四方拱手,八表來降,頭頭總是,物物全彰。古今凡聖,地獄天堂,東南西北,不用思量。刹塵法界,諸群品,盡入盂蘭大道場。

  三塗永息常時苦,六趣休墮汩沒因。恒沙含識悟真如,一切有情登彼岸。
  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四海廣無邊,願今回問亦如是。

  〔金字經〕

  目連救母有功能,騰空便駕五色雲。五色雲,十王盡皆驚。齊接引,合掌當胸見聖僧。
  自然善人好修行,識破塵勞不為真。不為真,靈山有世尊。能權巧,參破貪嗔妄想心。

  今日最流行的東西,還是《目連寶卷》(另一異本,和《升天寶卷》不同。)和《香山寶卷》、《劉香女寶卷》、《魚籃觀音寶卷》、《妙英寶卷》、《秀女寶卷》、《龐公寶卷》等。有的是敘述菩薩的修道度世的;有的是敘述民間善男女修行的經過的。這種故事,對於婦女們最有影響。像《香山寶卷》、《劉香女寶卷》、《妙英寶卷》等都是同類的東西,描寫一個女子堅心向道,歷經苦難,百折不回,具有殉教的最崇高的精神。雖然文字寫得不怎麼高明,但是像這樣的題材,在我們的文學裡卻是很罕見的。

  《魚籃觀音寶卷》,尤具有博大的救世的精神。此卷一名《魚籃觀音二次臨凡度金沙灘勸世修行》,寫的是,金沙灘住戶,為惡多端,上帝欲滅絕之。觀音不忍,乃下凡來度他們。她變作妙齡女子到村中賣魚,哄動了全村。惡人之首的馬二郎欲娶她為妻。她說,有誓在先,凡欲娶她的必須念熟《蓮經》,吃素行善。馬二郎和許多少年們都放下屠刀,在聲聲念佛。於是她和馬二郎結了婚。婚夕,她腹痛而亡。村中受了她的感化,竟成為善地。關於同類的故事,還有《鎖骨菩薩》的一則。明末淩濛初有《鎖骨菩薩雜劇》,寫觀音竟化身為妓女以普度世人。惜此故事,未見有寶卷。恐怕,寶卷的作者們只能把菩薩寫到了賣魚女郎為止,他們還沒有勇氣去寫為妓女的菩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