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俗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
第五章 唐代的民間歌賦 四(1) |
|
《敦煌零拾》五載「俚曲三種」,「上虞羅氏藏」。這是最早刊佈唐代俚曲的勇敢的舉動。在那時候,像「俚曲」這樣的東西,士大夫們是根本看不起的。 俚曲三種,凡三首,計《歎五更》一首,《十二時》二首: 歎五更 一更初,自恨長養枉生軀,耶娘小來不教授,如今爭識文與書。 二更深,《孝經》一卷不曾尋,之乎者也都不識,如今嗟歎始悲吟。 三更半,到處被他筆頭算,縱然身達得官職,公事文書爭處斷。 四更長,晝夜常如面向牆,男兒到此屈折地,悔不《孝經》讀一行。 五更曉,作人已來都未了,東西南北被驅使,恰如盲人不見道。 天下傳孝十二時 平旦寅,叉手堂前諮二親,耶娘約束須領受,檢校好要莫生嗔。 日出卯,情知耶娘漸覺老,子父恩深沒多時,遞戶相勸須行孝。 食時辰,尊重耶娘生而身,未曾孝養歸泉路,來報生中不可論。 起中巳,耶娘漸覺無牙齒,隅坐力弱須人扶,飲食吃得些些子。 正南午,董永賣身葬父母,天下流傳孝順名,感得織女來相助。 日晷未,入門莫取外婿意,六親破卻不須論,兄弟惜他斷卻義。 哺時申,孝養父母莫生嗔,第一溫言不可得,處分小語過於珍。 日入酉,父母在堂少飲酒,阿闍世王不是人,殺父害母生禽獸。 黃昏戌,五擿之人何處出,空裡喚向百街頭,惡業牽將不揀足。 人定亥,世間父子相憐愛,憐愛亦得沒多時,不保明朝阿誰在。 夜半子,獨坐思維一段事,縱然妻子三五房,無常到來不免死。 雞鳴醜,敗壞之身應不久,縱然子孫滿山河,但是恩愛非前後。 禪門十二時 夜半子,監睡還須去,端坐政觀心,濟卻無朋彼。 雞鳴醜,擿木看窗牖,明來暗自知,佛性心中有。 平旦寅,發意斷貪嗔,莫令心散亂,虛度一生身。 日出卯,取鏡當心照,情知內外空,更莫生煩惱。 食時辰,努力早出塵,莫念時時苦,早取涅槃因。 隅中巳,火宅難歸□,恒在敗壞身,漂流生死海。 正南午,四大無樑柱,須知寡合身,萬佛皆為主。 日昃未,造罪相連累,無常念念至,徒勞漫破費。 哺時申,修見未來因,念身不救住,終歸一微塵。 日入酉,觀身知不救,念念不離心,數珠恒在手。 黃昏戌,歸依須暗室,罪垢亦未知,何時見慧日。 人定亥,吾今早欲斷,驅驅不暫停,萬物皆失壞。 這三首後有「時丁亥歲次天成二年七月十日」等字一行。按天成二年為公曆紀元927年,離今已是一千多年了。我們得見到一千多年前的「五更轉」一類的俚曲,這不是可欣幸的事麼? 《歎五更》和《十二時》的結構,都是相同的,不過一為以「五更」為次,一以「十二時」為次,故前者只有五段,後者便成為十二段了——每段都是以一句的三言、三句的七言組織起來的。 《歎五更》和今日的《五更轉》形式上是不同的,然其結構卻仍相似。像這樣的結構幼稚的歌曲,在民間當會是保存得很久的。不過「十二時」的一體,卻是失傳了。 《敦煌掇瑣》裡載有「五更轉」四篇。《太子五更轉》的結構和《歎五更》完全相同: 太子五更轉 一更初,太子欲發坐心思,須知耶娘防守到,何時度得雪山水。 二更深,五百個力士睡昏沉。遮取黃羊及車匿,朱鬃白馬同一心。 三更滿,太子騰空無人見,宮裡傳聲悉達無,耶娘腸肝寸寸斷。 四更長,太子苦行萬里香,一樂菩提修佛道,不藉你世上作公王。 五更曉,大地下眾生行道了,忽見城頭白馬駿,則知太子成佛了。 但《南宗贊》和《太子入山修道贊》的結構便不大相同了;其句法,首句也是三言,其後便雜著三言、五言及七言的了;而雜言的一部分也變得冗長多了。 南宗贊一本 一更長,如來智惠化中藏。不知自身本是佛,無明漳蔽自荒忙。了五蘊,體皆亡,滅六識,不相當。行住坐臥常注意,則知四大是佛堂。 一更長,二更長,有□□往盡無常。世間造作應不及,無為法會聽皆亡。入聖使,坐金剛,詣佛國,邁十方。但諸世界願貫一,決定得入於佛行。 二更長,三更嚴,坐禪執定甚能甜。不宣諸天甘露蜜,願君眷屬出來看。諸佛教,實福田,持齋戒,得生天。生天天中歸,還墮落,努回心,趣涅槃。 三更嚴,四更闌,法身體性本來禪。凡天不念生分別,輪回六趣心不安。求佛性,向裡看,了佛意,不覺寒。廣大劫來常不悟,今生作意斷慳貪。 四更闌,五更□,菩提種子坐紅蓮。煩惱泥中常不染,恒□淨土共金顏。佛在世,八十年,般若意,不在言。朝朝恒念經,當初求覓一年川。 這贊,便有點像後來的寶卷。三言的夾入更多了。也許是原用梵歌唱出的,故不得不用這樣的體裁。這可見「五更轉」這個調子,原來只是指「結構」的五段而言,有意地將事蹟或情緒分作了由淺入深,或一段一段地分述著的「五則」的。至於每一段裡的句法和長短,或其歌唱的方法,卻是不拘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