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俗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第五章 唐代的民間歌賦 三


  我們第一要討論到的是「詞」。那民間的「詞」,和溫庭筠及韋莊、和凝他們所作的究竟有些不同。但在民間文學裡,其氣韻已是夠典雅的了。所以「詞」在唐的末年,恐怕已是被執持在文士們的手裡,而不盡是民間的通俗歌曲了。

  今日所知的敦煌的「詞」,有《雲謠集雜曲子》一種,這已是文士們所編集的東西了,故多半文從字順,相當雅致,和一般粗鄙的小曲的氣息不同;但也還能看得出其初期的素樸的作風。

  倫敦博物院所藏的一本《雲謠集雜曲子》原注「共三十首」,但實只有十八首,闕其十二首。巴黎國家圖書館所藏的也只有十四首。二本合之,除其重複,恰好足三十首之數。朱祖謀曾加以整理,刊於《彊村叢書》;其第二次整理的全稿,則刊於《彊村遺書》。著者也曾加以整理,編入《世界文庫》第一卷第六冊。這個集子的整理工作,相當的可以告一個結束。

  倫敦博物院,即大英博物館。英國倫敦的綜合性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包括埃及博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斯坦因從中國敦煌掠走的壁畫和經卷,就收藏在東方藝術文物館內。東方藝術文物館大部分為中國稀世珍品。

  朱祖謀(1857-1931),即朱孝臧。近代詞人。字古微,又名彊村,歸安(今浙江湖州)人。早年工詩,精通格律,講究審音,有「律博士」之稱,被時人尊為「宗匠」。著有詞集《彊村語業》三卷,詩集《彊村棄稿》一卷。

  鳳歸雲遍

  征夫數載萍寄他邦,去便無消息,累換星霜。月下愁聽砧杵擬;塞雁行。孤眠鸞帳裡,往勞魂夢,夜夜飛颺。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誰為傳書與,表妾衷腸?倚牖無言垂血淚,暗祝三光。萬般無奈處,一爐香盡,又更添香。

  又

  怨綠窗獨坐,修得為君書。征衣裁縫了,遠寄邊虞。想得為君貪苦戰,不憚馳驅。中朝沙磧裡山,憑三尺勇戰奸愚。豈知紅粉淚的如珠!往把金釵,卜卦卦皆虛。魂夢天涯無暫歇,枕上長噓。待卿回故日,容顏憔悴,彼此何如!

  像這樣的作風,放在《花間集》裡是很顯得粗俗的,但在民間歌曲裡已算是很文雅的了。但像下面所舉的二例,民間的風趣卻是更為濃厚的。

  內家嬌

  兩眼如刀,渾身似玉,風流第一佳人。及時衣著,梳頭京樣,素姿豔孋情春。善別宮商,能調絲竹,歌令尖新。任從說洛浦陽臺,謾將比並無因。半含嬌態,逶迤換步出閨幃。搔頭重慵憽不插,只把同心千遍撚弄。來往中庭,應是降王母仙宮,凡間略現容真。

  拜新月

  蕩子他州去,已經新歲未還歸。堪恨情如水,到處輒狂迷,不思家國。花下遙指祝神明,直至於今,拋妾獨守空閨。上有穹蒼在,三光也合遙知。倚幈幃坐,淚流點的金粟羅衣,自嗟薄命緣業至於思。乞求待見面,誓不辜伊。

  若「兩眼如刀」,「及時衣著,梳頭京樣」,「三光也合遙知」一類的語句,在《花間》、《尊前》裡是絕對找不到的。

  《敦煌零拾》六,載有小曲三種,凡七首,民間的作風,便保存得更多了。

  《敦煌零拾》敦煌俗文學研究著作,近代學者、語言文字學家羅振玉編。

  《魚歌子》一首,下注「上王次郎」,也還是《雲謠集》裡的東西:

  魚歌子上王次郎

  春雨微,香風少,簾外鶯啼聲聲好。伴孤屏,微語笑,寂對前庭悄悄。當初去向郎道,莫保青娥花容貌。恨惶交,不歸早,教妾□在煩惱。

  但《長相思》三首,其作風便完全不同了;這三首是皆銜接的,似更鄰近於「五更轉」一類的民歌:

  長相思

  侶客在江西,富貴世間稀。終日紅樓上,□□舞著棋。頻頻滿酌醉如泥,輕輕更換金卮。盡日貪歡逐樂,此是富不歸。

  哀客在江西,寂寞自家知。塵土滿面上,終日被人欺。朝朝立在市門西,風吹淚□雙垂。遙望家鄉長短,此是貧不歸。

  作客在江西,得病臥毫釐。還往觀消息,看看似別離。村人曳在道傍西,耶娘父母不知。□上剝排書字,此是死不歸。

  寫得最好的《雀踏枝》的第一首:

  雀踏枝

  叵耐靈鵲多滿語,送喜何曾有憑據。幾度飛來活捉取,鎖上金籠休共語。 比擬好心來送喜,誰知鎖我在金籠裡。欲他征夫早歸來,騰身卻放我向青雲裡。

  這是寫閨中思婦和「靈鵲」的對話。思婦見「靈鵲」常常來「送喜」,她丈夫卻還是不歸來,便把它來關在金籠裡。但「靈鵲」卻答她道:「原是好心來送喜的,卻反把囚在金籠裡了。你如果要征夫早早的歸來,還是放掉我飛到青雲裡去的好。」這樣有趣的「詞」,我們在唐、宋人作品裡是很少遇見的。

  第二首《雀踏枝》卻是很平常的作品:

  獨坐更深入寂寂,分離路遠關山隔。寒雁飛來無消息,□□牽斷心腸憶。 仰告三光垂淚滴,□□耶娘甚處傳書覓。自歎夙緣作他邦客,辜負尊親虛勞力。

  這七首東西,《敦煌零拾》的編者羅振玉並不說明原藏何處。他在後面跋道:此小曲三種,《魚歌子》寫小紙上,《長相思》及《雀踏枝》寫《心經》紙背,訛字甚多,未敢臆改,姑仍其舊。看樣子,大約是他自己所藏的東西。

  羅振玉(1866-1940):近代語言文字學家,甲骨學的奠基者。字叔蘊、叔言,號雪堂、貞松老人。著有《殷墟書契》、《流沙墜簡》等。

  《敦煌掇瑣》裡又載有《獎美人》一首,題作「同前獎美人」,不知前面是何詞調。劉半農先生以為「當是《虞美人》,但詞調與今所傳《虞美人》不同」。原本未寫完。但也不是什麼上好的作品。不過卻可見出是《雲謠》與《花間》之間的作品:

  翠柳眉間綠,桃花臉上紅,薄羅衫子掩酥胸。一段風流難比像,白蓮出水……

  《敦煌掇瑣》,唐代敦煌遺書輯集,劉複輯。分上中下三集,「上集是文學史的材料,中集是社會史的材料,下集是語言文字的材料」。涉及小說、雜文、小唱、詩、宗教、教育、曆書等多方面、網羅甚富。

  尚有若干零星的作品,見於《掇瑣》或他處的,作風大致不殊,都不在此提及了。

  但民間小曲,其地位卻更為重要,其作品也更多的保存著民間的素樸與粗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