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俗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
第四章 六朝的民歌 五 |
|
又有《梁鼓角橫吹曲》,那是受了胡曲影響之作,和吳聲歌曲及西曲歌完全異其情趣。《晉書·樂志》:「橫吹有鼓角,又有胡角,即胡樂也。」其來源,據相傳的話,可追溯到漢武帝時代。但我以為這些胡曲的輸入時代,最可靠的還是五胡亂華的那個時期。至於有歌辭可見的則惟在梁代。 在《梁鼓角橫吹曲》裡,以《企喻歌》、《紫騮馬歌辭》、《隴頭流水歌》、《隔穀歌》、《折楊柳歌辭》、《幽州馬客吟歌辭》等為最可注意。其中不盡是思婦懷人之曲了;不盡是綺靡之音了;即有戀歌,其作風也和《子夜》、《讀曲》、《三洲》等歌曲大殊。她們是充滿了北地的景色和風趣的。 五胡亂華,南北朝時期北方多個少數民族發動大規模叛亂而造成與漢族對峙的政權的時期。五胡即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 《企喻歌》凡四曲,都是訴說北方健兒的心意的: 男兒欲作健,結伴不須多。鷂子經天飛,群雀兩向波。 放馬大澤中,草好馬著膘。牌子鐵裲襠,冱鉾鸐尾條。 前行看後行,齊著鐵裲襠。前頭看後頭,齊著鐵冱鉾。 男兒可憐蟲,出門懷死憂。屍喪狹穀中,白骨無人收。 《紫騮馬歌辭》有一部分是漢辭。但像:卻是具有特殊的情趣的。 燒火燒野田,野鴨飛上天。童男娶寡婦,壯女笑殺人。 高高山頭樹,風吹葉落去。一去數千里,何當還故處? 《隴頭流水歌》寫飄零道路之苦,極為深刻,那是南方旅人所未曾經歷過的。 隴頭流水,流離西下。念吾一身飄曠野。 西上隴阪,羊腸九回。山高穀深,不覺腳酸。 《隴頭歌辭》恐便是《流水歌》的同調或變調: 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 朝發欣城,暮宿隴頭。寒不能語,捲舌入喉。 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心腸斷絕。 《隔穀歌》只有兩首,卻都是亂離時代最逼真的寫照: 兄在城中弟在外。弓無弦,箭無栝,食糧乏盡。 若為活,救我來,救我來。 兄為俘虜受困辱,骨露力疲食不足。 弟為官吏馬食粟,何惜錢力來我贖。 《折楊柳歌》裡的戀曲,像: 腸中愁不樂,願作郎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邊。 門前一株棗,歲歲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孫兒抱。 立刻便可以辨得出那情趣和《子夜》、《讀曲》的如何相殊。 遙看孟津河,楊柳鬱婆娑。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那也是很真切的畫出漢夷雜處的一個情景來的。 《幽州馬客吟歌辭》裡出的一個曲子: 快馬常苦瘦,剿兒常苦貧。黃禾起羸馬,有錢始作人。 和《高陽樂人歌》裡的: 可憐白鼻騧,相將入酒家。無錢但共飲,畫地作交賒。 寫流浪人的心境同樣的淒壯。 《幽州馬客吟》裡也有戀歌幾首,那歌聲是直捷的、粗率的,不似吳、楚歌的宛曲曼綺: 熒熒帳中燭,燭滅不久停。盛時不作樂,春花不重生。 南山自言高,只與北山齊。女兒自言好,故入郎君懷。 郎著紫袴褶,女著彩夾裙。男女共燕游,黃花生後園。 《捉搦歌》四曲,最有趣,都是詠過時待嫁的女兒們的心理的,卻和「熒熒條上花,零落何乃駛」的隱露的哀怨不同了;她們是那樣的直率不諱: 粟谷難舂付石臼,敝衣難護付巧婦。 男兒千凶飽人手,老女不嫁只生口。 誰家女子能行步,反著裌褝後裙露。 天生男女共一處,願得兩個成翁嫗。 華陰山頭百丈井,下有流水徹骨冷。 可憐女子能照影,不見其餘見斜領。 黃桑柘屐蒲子履,中央有絲兩頭系。 小時憐母大憐婿,何不早嫁論家計? 《地驅樂歌》裡的「驅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喚天」,也具著同樣的情調,其「側側力力,念君無極。枕郎左臂,隨郎轉側」,卻又是那樣的赤裸裸的北人的熱情的披露。 月明光光星欲墮,欲來不來早〔語〕我。 這一曲《地驅樂歌》卻是很蘊藉含蓄的。 《琅琊王歌辭》裡的: 新買五尺刀,懸著中樑柱。一日三摩娑,劇於十五女。 東山看西水,水流磐石間。公死姥更嫁,孤兒甚可憐。 客行依主人,願得主人強。猛虎依深山,願得松柏長。 這也是富有北地的情趣的。 參考書目 一、《樂府古題要解》二卷,題唐吳兢著,有《津逮秘書》、《學津討源》及《歷代詩話續編》本。 二、《樂府詩集》一百卷,宋郭茂倩編,有汲古閣刊本,湖北書局刊本,《四部叢刊》本。 三、《古樂府》十卷,宋左克明編,有明刊本。 四、《古詩紀》一百五十六卷,明馮惟訥編,有明刊本。 五、《全漢魏六朝詩》,丁福保編,有醫學書局印本。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