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俗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
第四章 六朝的民歌 四 |
|
「西曲歌」為「荊、楚西聲」。其句法的結構和吳聲歌曲大致相同。其中重要的歌調,有《三洲歌》、《採桑度》、《青陽度》、《孟珠》、《石城樂》、《莫愁樂》、《烏夜啼》、《襄陽樂》等。其題材也是以戀愛為主,其情調也是充滿了別離相思之感,其作風也是綺靡秀麗的。惟像「布帆百餘幅,環環在江津」那樣的情景,卻是在吳聲歌曲裡找不到的。 如果再仔細的把西曲歌多讀一下,便可以發現,因了地理環境的不同,她們和吳聲歌曲之間顯然是有了很不同的區別的。 三洲歌 送歡板橋灣,相待三山頭。遙見千幅帆,知是逐風流。 風流不暫停,三山隱行舟。願作比目魚,隨歡千里遊。 湘東醽醁酒,廣州龍頭鐺。玉樽金鏤碗,與郎雙杯行。 像這樣的廣泛的闊大的趣味,在吳聲歌曲裡是沒有的。 又像《採桑度》的七首: 蠶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綠。女兒采春桑,歌吹當春曲。 冶遊採桑女,盡有芳春色。姿容應春媚,粉黛不加飾。 系條采春桑,采葉何紛紛!採桑不裝鉤,牽壞紫羅裙。 語歡稍養蠶,一頭養百塸。奈當黑瘦盡,桑葉常不周。 春月採桑時,林下與歡俱。養蠶不滿百,那得羅繡襦! 採桑盛陽月,綠葉何翩翩。攀條上樹表,牽壞紫羅裙。 偽蠶化作繭,爛熳不成絲。徒勞無所獲,養蠶特底為? 其作風便比較的直捷了;那些情緒已不是「戀愛」、「相思」所能範圍得住;那些話已變成了採桑女的呼籲之聲;所描寫的已是蠶家的生活而不是相戀的情緒了。 青陽度 隱機倚不織,尋得爛熳絲。成匹郎莫斷,憶儂經絞時。 碧玉擣衣砧,七寶金蓮杵,高舉徐徐下,輕搗只為汝。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生並頭蓮。 這幾首卻是《子夜》的同類。 像《安東平》和《女兒子》,其句子的結構卻變化得很多了。 安東平 淒淒烈烈,北風為雪。船道不通,步道斷絕。 吳中細布,闊幅長度。我有一端,與郎作袴。 微物雖輕,拙手所作。余有三丈,為郎別厝。 制為輕巾,以奉故人。不持作好,與郎拭塵。 東平劉生,複感人情,與郎相知,當解千齡。 女兒子 巴東三峽猿鳴悲,夜鳴三聲淚沾衣。 我欲上蜀蜀水難,蹋蹀珂頭腰環環。 這些是四言和七言的,在《西曲歌》裡也很罕見。最多的還是五言的。底下的幾個曲調差不多全都是五言的。 那呵灘 我去只如還,終不在道邊。我若在道邊,良信寄書還。 沿江引百丈,一濡多一艇。上水郎擔篙,何時至江陵? 江陵三千三,何足特作遠?書疏數知聞,莫令信使斷。 聞歡下揚州,相送江津灣。願得篙櫓折,交郎到頭還。 篙折當更覓,櫓折當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頭還! 百思纏中心,憔悴為所歡。與子結終始,折約在金蘭。 這幾首也是充滿了賈客的別離之感,充滿了水鄉的情緒的。 《孟珠》裡的第二、第六、第八的幾首寫得漂亮極了: 孟 珠 人言孟珠富,信實金滿堂。龍頭銜九花,玉釵明月璫。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攀條摘香花,言是歡氣息。 人言春複著,我言未渠央。暫出後湖看,蒲菰如許長。 揚州石榴花,摘插雙襟中。葳蕤當憶我,莫持豔他儂!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道逢游冶郎,恨不早相識! 望歡四五年,實情將懊惱。願得無人處,回身與郎抱。 陽春二三月,正是養蠶時。那得不相怨,其再許儂來! 將歡期三更,合冥歡如何?走馬放蒼鷹,飛馳赴郎期。 適聞梅作花,花落已成子。杜鵑繞林啼,思從心上起。 可憐景陽山,苕苕百尺樓。上有明天子,麟鳳戲中州。 《石城樂》和《莫愁樂》二曲都是石城(在竟陵)那個地方的民歌。《莫愁樂》的第二首「江水斷不流」寫得異常的大膽。 竟陵,郡名。西晉元康九年(299)分江夏郡置。治所在石城。南朝宋轄境相當於今湖北鐘祥、天門、京山、潛江、沔陽等縣地。齊以後轄境縮小,治所屢遷。北周武帝改名石城。 石城樂 生長石城下,開窗對城樓。城中諸少年,出入見依投。 陽春百花生,摘插環髻前。捥指蹋忘愁,相與及盛年。 布帆百餘幅,環環在江津。執手雙淚落,何時見歡還? 大艑載三千,漸水丈五餘。水高不得渡,與歡合生居。 聞歡遠行去,相送方山亭。風吹黃蘖藩,惡聞苦蘺聲。 莫愁樂 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 聞歡下揚州,相送楚山頭。探手抱腰看,江水斷不流。 《烏夜啼》凡八曲。相傳《烏夜啼》為宋臨川王劉義慶(一作彭城王義康)所作。但審這八曲的口氣卻全是民歌,和義慶的故事毫不相涉。 劉義慶(402-444),南朝宋武帝劉裕之侄。宋永初元年(420),襲封臨川王。後歷任散騎常侍、尚書左僕射、荊州刺史等職,加開府儀同三司。終身喜好文學。 烏夜啼 歌舞諸少年,娉婷無種跡。菖蒲花可憐,聞名不曾識。 長檣鐵鹿子,布帆阿那起。詫儂安在間,一去數千里。 辭家遠行去,儂歡獨離居。此日無啼音,裂帛作還書。 可憐烏臼鳥,強言知天曙。無故三更啼,歡子冒暗去。 烏生如欲飛,飛飛各自去。生離無安心,夜啼至天曙。 籠窗窗不開,蕩戶戶不動。歡下葳蕤龠,交儂那得往。 遠望千里煙,隱當在歡家。欲飛無兩翅,當奈獨思何! 巴陵三江口,蘆獲齊如麻。執手與歡別,痛切當奈何。 《襄陽樂》雖然相傳是宋隨王誕所作,但也完全是民歌的風度,是《子夜》、《讀曲》的流亞,不會是個人的創作。 隨王誕,(432-459),即劉誕。南朝宋文帝第六子。曾任雍州刺史,封為隨郡王,後又改封為竟陵王。因起兵反抗孝武帝,兵敗被殺。相傳《襄陽樂》(樂府《清商曲辭·西曲歌》篇名)為劉誕作。 襄陽樂 朝發襄陽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諸女兒,花豔驚郎目。 上水郎擔篙,下水搖雙櫓,四角龍子幡,環環江當柱。 江陵三千三,西塞陌中央。但問相隨否,何計道裡長。 人言襄陽樂,樂作非儂處。乘星冒風流,還儂揚州去。 爛熳女蘿草,結曲繞長松。三春雖同色,歲寒非處儂。 黃鵠參天飛,中道鬱徘徊。腹中車輪轉,歡今定憐誰? 揚州蒲鍛環,百錢兩三叢。不能買將還,空手攬抱儂。 女蘿自微薄,寄託長松表。何惜負霜死,貴得相纏繞。 惡見多情歡,罷儂不相語。莫作烏集林,忽如提儂去。 《壽陽樂》的句法,較為變動。其第三、第六及第八首,都是絕妙好辭。 壽陽樂 可憐八公山,在壽陽,別後莫相忘。 東台百余尺,淩風雲,別後不忘君。 梁長曲水流,明如鏡,雙林與郎照。 辭家遠行去,空為君,明知歲月駛。 籠窗取涼風,彈素琴,一歎複一吟。 夜相思,望不來。人樂我獨愁! 長淮何爛熳,路悠悠,得當樂忘憂。 上我長瀨橋,望歸路,秋風停欲度。 銜淚出傷門,壽陽去,必還當幾載。 《西烏夜飛》相傳為宋沈攸之舉兵發荊州東下,未敗之前,思歸京師所作。這話也是毫無根據的。 沈攸之(?-478),南朝宋大將。字仲達,南朝宋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人。升明二年(478),在荊州聚斂兵力,興兵反叛,兵敗自縊而死。 西烏夜飛 日從東方出,團團雞子黃。夫婦恩情重,憐歡故在傍。 暫請半日給,徙倚娘店前。目作宴填飽,腹作宛惱饑。 我昨憶歡時,攬刀持自刺。自刺分應死,刀作雜樓僻。 陽春二三月,諸花盡芳盛。持底喚歡來,花笑鶯歌詠。 感郎崎嶇情,不復自顧慮。臂繩雙入結,遂成同心去。 其中第二首「暫請半日給」所寫的情景,是六朝樂府裡所未有同儔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